【1】本书主要从卵巢癌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治疗中不良反应及其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2】针对基层医生的工作特点,阐述了随访及其注意事项相关内容;【3】结合临床诊疗的新理念、新技术、新进展,梳理出规范化诊疗的知识要点,整理成册,以卵巢癌的诊疗常识以案例带知识点的形式进行编撰,对卵巢癌的流行病学、症状、体征、诊断方案、治疗原则和方案、预后监测等内容进行了简明但较全面的介绍。
卵巢癌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共同构成了妇科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就发病率而言,卵巢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3 位,死亡率却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2020 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卵巢恶性肿瘤约55 000 余例,死亡约30 000 余例。过去10 年间,我国卵巢癌发病率增长30%,死亡率增加18%。而由于缺乏临床症状,卵巢癌发现时多是晚期,已发生广泛转移,手术非常困难,需要多学科合作才能达到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效果。而术后多次化疗后反复复发,使治疗愈加困难。虽然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的普及以及靶向药物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的应用,我国卵巢癌患者的5 年生存率较之前有所提升,但不同地区间诊断及治疗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卵巢癌诊疗的认知也不尽相同。如何规范化诊疗,提高患者和医生的认知,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导并领导成立了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其目标是推行肿瘤诊前言前 言4疗质量控制,规范肿瘤诊疗行为,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最终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2018 年国家卫健委在女性癌症防控重点的提案中提到把卵巢癌纳入妇科常见病的范畴,并且提出推进卵巢癌的早诊早治、降低卵巢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切实保障女性生命健康。卵巢癌规范化诊疗口袋书项目旨在组织国内妇科肿瘤领域知名专家及中青年力量,形成临床上的操作规范,在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和使用,共同推动卵巢癌诊疗规范化建设。
本书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妇科肿瘤领域的专家教授进行编写,并经过反复斟酌和修改,力求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床工作需要。本书共分为五个章节,在内容上既有对卵巢癌相关基本概念的阐释,又结合最新指南及文献,重新梳理和总结了卵巢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手术、化疗、基因检测、靶向与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知识要点。另外,还阐述了化疗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的监测及管理,内容丰富,系统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适合各级医院的妇科肿瘤医生、肿瘤专科护理人员以及医学院校的师生们在工作、学习、实践中参考。
感谢参与本书编写的学术顾问崔恒教授、张国楠教授、狄文教授、高雨农教授、康山教授、孙立新教授、王珂教授、岳瑛教授、张颐教授、张辉教授,感谢所有为此书编写和出版作出贡献的专家及编辑人员,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使这本口袋书如期出版。
期待本书的出版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学习的新资源和新思路,能为从事妇科肿瘤专业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和启发,更希望我们的妇科肿瘤患者能从中获益,实现长期、高质量生存的梦想。妇科肿瘤事业的发展既需要一代代妇科肿瘤前辈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传承,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和创新。最后,恳切希望广大读者在阅读时不吝赐教,给予批评指正,以期再版修订时补正充实,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向 阳
2022 年10 月于北京
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国际滋养细胞肿瘤学会执行委员及第17届侯任主席,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卫生部高级技术职称评定专家委员会委员。
第一章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
第一节卵巢恶性肿瘤的症状和体征/2
第二节卵巢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方法/5
第三节卵巢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分类和病理诊断/8
第四节卵巢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15
第五节典型病例分析/17
第二章卵巢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29
第一节卵巢上皮性癌的手术治疗/32
第二节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的手术治疗/47
第三章卵巢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57
第一节概述/59
第二节卵巢上皮性癌的化学治疗/66
第三节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化学治疗/92
第四节卵巢恶性性索间质肿瘤的化学治疗/99
第五节卵巢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100
第四章卵巢恶性肿瘤常见的基因突变和常用的基因检测及相关靶向与免疫治疗/109
第一节卵巢恶性肿瘤常见的基因突变和常用的基因检测/110
第二节靶向治疗/116
第三节内分泌治疗/133
第四节免疫治疗/135
第五章卵巢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及管理/143
第一节化学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及管理/144
第二节靶向药物不良反应及管理/162
第三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良反应及管理/184
第四节科学随访/189
第五节典型病例分析/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