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北斗丛书从2003年算起,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整整地走过了16个年头。在这16年中,我们既取得了前所未有成就,也出现过许多令人烦恼的问题。而究其根本,说到底还是理论准备不足。我们的伟大实践,常因缺乏理论指导而停滞不前甚至误入歧途。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决定组织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力量,共同编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北斗”丛书》,用以指导今后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一、 丛书名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北斗”丛书》(工作指导手册系列)二、 学术总监冯骥才 三、 丛书主编苑 利 顾 军三、丛书内容该丛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针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本丛书初定20本,共探讨20个方面的问题:(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手册》苑利顾军 √(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导手册》杨红(三)《中国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编撰工作指导手册》郭平苑利(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指导手册》王福州苑利(五)《中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周建明苑利 √(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工作指导手册》苑利顾军(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工作指导手册》杨红(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工作指导手册》杨慧子(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容易出现哪些问题》顾军苑利(十)《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指导手册》苑利蒲娇 √(十一)《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工作指导手册》何燕苑利(十二)《小故事 大道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密码解读》苑利齐易(十三)《中国乡土教材编写工作指导手册》苑利毕瑞 √(十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指导手册》苑利齐易 √(十五)《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手册》苑利顾军 √(十六)《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手册》穆森 (十七)《新版中国文物保护法解读工作指导手册》穆森 √(十八)《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工作指导手册》苑利(十九)《中国吉祥图案活用工作指导手册》朱青峰 √(二十)《中国非遗田野调查工作指导手册》苑利三、丛书体例(一)本丛书将设计成便于携带的“口袋书”,每本6万字。(二)本丛书将采取问答体方式,通过一问一答,形象生动地解答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们所关注的每一个问题。每个问题的解答篇幅在300-400字(一页纸)左右。四、丛书作者(一)丛书作者必须懂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基本原理,以确保本丛书表述理念的正确。(二)丛书作者必须懂得相关专业知识,必须有前期研究成果,这样才能举重若轻,做好该领域的专业性指导工作。(三)丛书作者必须具有循循善诱的讲述能力,以确保这套丛书的通俗性。
苑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兼中方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学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旅游局国家5A级景区评委、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花奖评委、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初评委、国家博物馆艺术品收藏与鉴赏委员、国家哲社科艺术基金评委、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全数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
一、地位篇一 为什么说在经济高速发展时都会关注传承人?二 一国文明的传承都包括哪几种模式?三 为什么说非遗传承人是中华文明的另类传承者?四 如何从中华文明的高度去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五 传承人在民间文学活态传承方面到底做出了哪些贡献?六 传承人在传统表演艺术方面到底做出了哪些贡献?七 传承人在传统工艺美术方面到底做出了哪些贡献?八 传承人在传统工艺技术方面到底做出了哪些贡献?九 传承人在传统仪式方面到底做出了哪些贡献?十 传承人在传统节日方面到底做出了哪些贡献?十一 传承人在农业生产知识方面到底做出了哪些贡献?十二 为什么说传承人的活态传承更能代表中华文明的底色?十三 为什么说传承人更看重“活态传承”?十四 “活态传承”的短板和优势是什么?十五 传承人“活态传承”的主要贡献是什么?8二、认定篇一 为什么说选出优秀传承人非常重要?二 为什么说传承人所传是不是非遗是认定传承人的绝对标准?三 为什么说不参与活态传承者不能认定为传承人?四 为什么说不原汁原味传承者不能认定为传承人?五 为什么说不带徒弟不能认定为传承人?六 为什么说传承人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七 什么样的人才是理想中的传承人?三、责任篇一 为什么说传承人的本职工作首先是传承?二 为什么说非遗可以为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不竭的资源?目 录 003三 为什么说传承人是中华优秀基因的坚强捍卫者?四 为什么说传承人是中华多元文明的坚强守卫者?五 为什么说传承人的任务就是将一国优秀传统继承下来?六 为什么说“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七 为什么要重塑“工匠精神”?八 为什么说“工匠精神”需要制度做支撑?九 为什么说“工匠精神”需要信仰做支撑?十 为什么说“工匠精神”需要用规矩做支撑?十一 传统手艺人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到底有多重要?十二 历史上行业组织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四、管理篇一 为什么说保护传承人是保护非遗的最佳切入点?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致可分为几类?三 为什么要对传承人实施分类管理?四 对非遗传承人实施分类管理的客观依据是什么?五 如何看待仪式类遗产传承人的选定?六 为什么说传统庙会不是封建迷信?七 为什么说保护庙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还俗民间”?八 如何理解非遗保护中的“移风易俗”?九 为什么说非遗保护的第一步是辨伪?十 到底什么叫“活态传承”?十一 如何看待传承人的“创新”?十二 为什么说保护非遗就是保护民族文化基因?十三 为什么说保护非遗就是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十四 为什么说传说故事也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五、问题篇一 将“现产”当“遗产”的后果是什么?二 为什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不是一回事?三 为什么说“传承”与“传播”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四 如何看待传承人的“创新”?五 我们对传承人创新的冗余度到底有多大?六 保护传承人容易出现哪些问题?七 为什么说“民间事民间办”是保护非遗的最佳模式?八 为什么说政府、官员、学者不能申报传承人?九 为什么政府、学界、商界中的自然人或团体不能申报非遗传承人?十 为什么传承人一定要客观地填写“传承谱系”?十一 为什么说传承人年轻化问题多多?十二 为什么不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标准?十三 传承人到底能不能进行“商业化经营”?十四 为什么传承人不能进行“产业化开发”?十五 中国的“工匠精神”为什么会步入濒危?十六 为什么传承人过度年轻化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十七 我们的传承工作真的已经做得很好了吗?十八 为什么说传承人可以创新,但所创之“新”并不是非遗?十九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一改再改的原因何在?二十 为什么说传承人不能以创新的名义向后代提供“假情报”?二十一 为什么说政府等非遗保护主体不能取代传承主体?二十二 为什么要让庙会“还俗”民间?二十三 传统节日仪式类遗产到底有没有传承人?二十四 博物馆式保护在非遗保护中到底占有什么位置?二十五 为什么说保护传承人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六 为什么说非遗进校园无法取代原有的传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