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恒言》为清代曹庭栋所著, 为老年人养生专著。该书延续了《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 并形成了鲜明的养生风格。其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首在养静”“贵在养心”“善于遣兴”“慎饮食起居”“顺应自然”等几个方面。
《老老恒言》五卷,(清)曹庭栋撰,清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曹庭栋自刻本,二册。半叶八行,行十七字,黑口,左右双边。
《老老恒言》五卷,(清)曹庭栋撰。曹庭栋(一七〇〇-一七八五),一作廷栋,小名辛曾,字楷人,号六圃(又作六吉),浙江嘉善(今属浙江省)人。清初文学家、养生学家。贡生,出身世宦之家,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但天性恬淡,无意仕途。乾隆元年(一七三六)曾举孝廉,坚辞不就。《两浙轩录》称其“时或弹琴赋诗,写兰石,摹篆隶,以抒其闲寂之抱。尝于所居景土为山,环植花木,奉母以娱,名曰慈山,因自号为慈山居士”。善工诗文,尤精颐养之道。著述颇丰,有《老老恒言》五卷、《易准》四卷、《隶通》二卷、《昏礼通考》二十四卷、《孝经通释》十卷、《琴学》内篇一卷外篇一卷、《宋百家诗存》二十八卷、《产鹤亭诗集》七卷等。其中,《宋百家诗存》收入《四库全书》,《老老恒言》《孝经通释》等多部收录于《四库全书》存目。
《老老恒言》又名《养生随笔》,成书于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为曹庭栋七旬高龄时所作。“老老”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恒言”即常言、格言之意。曹氏在自序中谈及撰书绿由,因前一年薄病缠身半年有余,自感老态毕现,养病之中,“随事随物留心体察,问披往籍,凡有涉养生者,摘取以参得失……绝非谈神仙讲丹药之异术也,纵无解于老,亦自成其为老,更无待于老吾者,而所以老之法在是。而吾所以自老其老亦在是,随笔所銾,聚之以类,题曰《老老恒言》。”是书所引历代文献逾三百种,凡所引并非仅照搬照录,而是摘取其中有关养生的论述,参以作者本人的养生及长寿经验,按衣、食、住、行等分门别类,总结而成一部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养生专著。
此本为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曹氏自刻本,二册。书衣有手题书名卷数及篇目,版心为花鱼尾、对鱼尾,中记书名卷数。书前有曹氏自序。卷前目录下附简要介绍:“书凡五卷,前二卷详晨昏动定之宜,次二卷列居处备用之要,末附粥谱一卷,借为调养治疾之需。老老之法,略具于此。”目录后列引用书目三百零七种,始壬辰(一七七二)秋讫癸巳(一七七三)冬,遍及经、史、子、集,上至《周易》《尚书》《毛诗》《周礼》《论语》《汉书》,下至《颜氏家训》《张仲景伤寒方》《饮膳正要》《葛洪肘后方》《寿世青编》等。
全书共五卷,卷一论起居饮食,分安寝、晨兴、盥洗、饮食、食物、散步、书眠、夜坐八篇,谈及老年人睡眠及晨起注意事项,以及对食品及调味的选择;卷二论身心调节,分燕居、省心、见客、出门、防疾、慎药、消遣、导引八篇,论述安心静养、平淡交往之道,并介绍了适合老年人操练的气功导引术;卷三论书室与日常穿戴用具,分书室、书几、坐塌、杖、衣、帽、带、袜、鞋、杂器十篇,除论及书房空间陈设及衣物制材优劣外,还介绍了“眼镜”“搔背爬”“暖手”等物件;卷四论卧室环境及用具,分卧房、床、帐、枕、席、被、褥、便器八篇,谈及适宜老年人的卧室方位、光綫、通风及布陈方案和器具选择;卷五为粥谱说一卷,专论食粥,正文前有小引曰:“借诸方以为调养,专取适口,或偶资治疾,人口连宜,似又未可尽废……不论调养治疾功力深浅之不同,第取气味、香美适口者为上品,少逊者为中品,重浊者为下品。准以成数,共录百种,削其入口违宜之已甚者而已。”正文分择米第一、择水第二、火候第三、食候第四。后按上品、中品、下品列药粥配方百剂,其中曹氏自创有十四方。
从《老老恒言》一书中可窥见曹氏独到的养生理念。譬如提倡节食,认为“勿极饥而食,食不过饱……凡食总以少为有益,脾易磨运,乃化精液,否则极补之物多食反至受伤,故曰少食以安脾也”(卷一饮食篇);重视静养,认为“静养为摄生首务”,但同时强调应动静结合:“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卷二燕居篇);主张顺应自然,不建议常用药物治疾,告诚老年人“术家有延年丹药之方,最易惑人”(卷二慎药篇);尤其推崇以粥养胃,认为“粥能益人,老年尤宜……窃意粥乃日用常供”(卷五粥谱说),“病中食粥宜淡,清火利水,能使五脏安和”(卷二慎药篇)。卷五粥谱说是最早以“粥谱”命名的食粥专论。
曹庭栋(1699-1785),字楷人,号六圃,浙江嘉善人,秀才。为了给母亲祝寿,在自家花园挖土为池,累土为山以奉母,名之曰慈山,自号慈山居士。曹廷栋一生淡泊名利,以读书为乐。晚年为读书写作,不下楼者三十年,所坐木榻穿而复补。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宋百家诗存》《产鹤亭诗集》《易准》《昏礼通考》《孝经通释》《逸语》《琴学内篇》《外篇》及《老老恒言》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