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翻译与认知》(第五辑)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为语言哲学研究,包括两篇文章,分别探析了语义变化问题和最小语义内容。第二部分为认知语言学研究,包括三篇文章,分别探讨了运动事件的概念化过程及行为体现、语言形式的性选择偏好以及dare (to) V构式变体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历时演化规律。第三部分为认知翻译学研究,包括两篇文章,涉及转喻翻译策略研究、中国特色政治术语日译策略及认知操作分析。第四部分为翻译与文化传播,包括一篇文章,对人物形象显化翻译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
《语言、翻译与认知》重点探索认知语言学、认知翻译学、文化认知语言学、社会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类型学等相关领域,以及语言认知、人工智能、数字人文与外语教育及区域国别学的跨学科研究。《语言、翻译与认知》旨在促进理论创新和学术交流,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文旭,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 育 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获得者。教 育 部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分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重庆市外文学会会长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认知语言学理论建设与汉语的认知研究"首席专家;国际学术期刊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及Asian-Pacific Journal of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主编;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出版专著或教材20余部,主持国家级等各级教学科研基金项目20余项。研究兴趣为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及外语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