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之际,出版这样一本北京大学西部工作校友访谈录,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北大在校学生把了解西部、支援西部作为服务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每年暑期都会组建几十个社会实践团前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支教扶贫,志愿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这是一群放飞理想毅然远行的北太人,这是一群奉献青春且歌且行的北大人,50位北大校友与您细说他们的西部之缘。 燕园情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 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忆昔长别,阳关千叠, 狂歌曾竟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 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 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 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 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之际,出版这样一本北京大学西部工作校友访谈录,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对社会责任的积极担当,让北大人心中一直有一份无法割舍的西部情。建国初期,北京大学就开始援建内蒙古大学,建立了“手拉手”协作关系,上世纪90年代先后与云南、内蒙签署了合作协议。长期以来,北京大学支援西部建设的步伐从未停止。
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们支援西部建设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更宽广的平台。北京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动员全校各部门和院系形成合力,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全力支援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建设。2000年后,北京大学先后与新疆、宁夏、甘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省(区)校合作协议,并全面开展了对口支援新疆石河子大学计划,与新疆大学、西藏大学建立了支援或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北京大学新疆研究生培养基地”。2006年,北京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先进集体。
北大全力支持西部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2005年以来,北大共接收20多个少数民族近400名医生到各附属医院进修;共派出近20支医疗队支援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工作,门诊诊疗病人近1500人次,为近9000名患者进行了义诊;选派公共卫生专业的教授深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健康教育、疾病普查等工作,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
北大在校学生把了解西部、支援西部作为服务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每年暑期都会组建几十个社会实践团前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支教扶贫,志愿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序
侯德彭:绽放南国的朱槿花
钱绍钧:不求闻达的“无花果
张纪生:草原上守护奉献的旗帜
张耀华:西域情,感恩心
樊锦诗:敦煌的女儿,青春的榜样
曹一鸣:广西计量仪器制造的开拓者
刘应明:植根西部,自强不息
薛启寿:国防攻关“螺丝钉”,搏击商海弄潮儿
祝家麟:坦荡胸怀勤奋人生
黄介山:虚怀若谷,心系家国
李重庵:无悔铁肩担道义,恢弘师道济苍生
曾宪章:理想而实干的北大法律人
陈育宁:路在自己脚下
伍席源:在西部的土地上默默耕作
苟天林:“西藏十年,如我一生
潘传红:不刻意追求,不轻易放弃
马军:护法求真,矢志不渝
安尼瓦尔·阿木提:天山脚下赤子情
贺利平:高原创业路,苦乐勇当先
赵乐际:青海情结,刻骨铭心
孙凤鸣:奉献源自热爱
胡春华:把青春献给西藏
李焱:星空的守望者
李进增:踏实扮演自己的角色
艾尔肯·阿西木:梦想成就赤子心
李郁:北大游子心,长安书生情
李宁:当创造性体验成为一种力量
伍皓:推窗,从高原到高原
莫锋:草原之子
朱兴旺:渝北之城,心之所归
后记
谈到樊锦诗,谈到敦煌,就不得不谈到矗立在敦煌研究院的雕塑,名日《青春》。雕塑中的女孩挎着背包,拿着草帽,整装待发。它塑造于20世纪60年代,其原型就是当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直奔祖国大西北的樊锦诗。是的,樊锦诗是新中国建设浪潮中无数个无私奉献者中的代表人物,在漫漫人生路上,一个个建设者们本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信念奔向全国各地,为国家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樊锦诗因工作需要经常出差,每到一处,她几乎都要关注当地的文物保护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部分地区不顾文物保护,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她又开始忧虑经济建设新时期敦煌莫高窟的保护问题。足够的资金和合适的技术性保护措施只能够解决一时的问题,而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如果能够将对敦煌的保护以某种形式确定下来,既能够做到长久保护,又能够做到开发利用,不因人员的变动而改变,那该多好啊!她发现,任何地方的文物保护受到破坏,都有其相应的经济根源。自此,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开始进入樊锦诗的视野:我国拥有大量的珍贵文化遗产,这是祖先为我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各界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有待于提高,保护的力度明显不够。如果能够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和谐共存,那将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樊锦诗想到了法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已经基本形成共识的条件下,雎有将莫高窟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纳人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从法律上确立其地位,明确各相关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树立全新的文物保护理念,提供足够的法律支撑和法律保障,才能为摆正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提供有力的保障。她认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要进行立法,我国于1985年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且已经有了国家层面的立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但这还不够,还要有各种各样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专项法规来保证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专门保护。她积极主张制定以保护敦煌莫高窟为目的的专项法规,并发出“世界文化遗产不是摇钱树”的呼声。2002年底,甘肃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了甘肃省第一个专项文物保护条例——《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樊锦诗期待已久的一件大事终于尘埃落定:敦煌莫高窟是宝中之宝,新条例将推动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