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借用《道德经》, 闸述交易的道理, 帮助投资者脱离“痛苦的漩涡”, 找到“交易之道”。市场既不是极乐世界, 也不是阿鼻地狱, 它是修罗战场! 做交易的人, 特页别是新手, 都是贪婪的、焦虑的、“手痒” 的 (无规则地频繁交易)。这些问题都很有可能造成亏损, 而越是亏损, 就越是贪婪、越是焦虑、越是“手疗”, 如此来, 似乎陷入了一个无法抽身的痛苦旋涡之中。《道德经》煽煌五千宫, 充满了哲理和智慧, 自然也能启示市场这个“修罗战场”中的投资者。
本人几年前有幸出版的《聪明的交易者》一书,之后不知何时,我脑子有了一个“不如试着借用中国的思想巨著——《道德经》和大家谈谈交易”的想法,于是断断续续写了两三年,写成了这本书。
本书算是对《聪明的交易者》的扩展与补充。
技术方面,因为之前出版的《聪明的交易者》一书已经有比较全面的介绍,这里不会再赘述。这本书的核心是交易的思想。毕竟,交易终究是个人思想的体现,只学技术犹如“空中楼阁”,在市场是不可能活得长久的。
我相信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老子”和他的旷世哲学经典巨著《道德经》。但知道归知道,所谓经典,往往是大家都知道,但一辈子都不愿意去读的。
如果说《道德经》能对我们做交易有帮助,能让我们知晓很多交易之道理,你读不读?
读一读也无妨嘛。
当然,很多人不愿读《道德经》,原因是它用古文写成,实在晦涩难懂。其实,对于一般读者来说,用简短的篇幅、通俗易懂的语言、有意思的案例加以解释,大致了解《道德经》所阐述的道理即可,不用咬文嚼字、死记硬背,因为我们毕竟不是这方面的研究者。相信以这样的方式读起来,心情会轻松很多。
《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余字,却是我们国家古代少有的哲学典籍。据统计,从16世纪开始,《道德经》在全世界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外国人非常喜欢这本古老的神秘东方的经典。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叔本华,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有专著或专论问世。尼采说:‘《道德经》作为老子思想的集大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甘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便唾手可得。”
一些不太了解《道德经》的人,总是误以为它是一部讲“道德”的著作。其实《道德经》与我们现在说的“道德”完全不挨着边。《道德经》因为被后人分为《道经》和《德经》,所以叫《道德经》,或者《德道经》。
还有一些人认为《道德经》是开坛做法的道士的“专属教科书”。那都是《道德经》被后世宗教或行业利用所致。我们要知道,《道德经》是一本哲学著作,初衷不是为宗教而作。
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读《道德经》,就有一千种不同理解。两千多年来,《道德经》的版本很多(包括流传与出土的版本),并且自古对其见解与翻译也是五花八门,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700余种。
在医者眼中,《道德经》是一本养身典籍;在军事家眼中,《道德经》是一本兵法奇书;在政治家眼中,《道德经》是一本治国宝典……
而在交易者眼中,《道德经》何尝不能是一本交易哲理之书呢?
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言:“(说《道德经》)别成一家一言,能说到事理通达,也就差不多了,何必固执成见,追究不休呢!你千万不要忘记老子自说的“道常无为”“道常无名”,以及“道法自然”等的观念。”
中国人自古就喜欢把“儒、释、道”相互比较。提到道家的《道德经》,就顺便说说另外两家。
又如南怀瑾先生的那个比喻,他说:
“儒家就像粮店,那是生活的必需品;佛家就像百货店,琳琅满目,你进去逛一下,不买东西也有收获;道家像药店,有病的时候,有问题的时候,那就要找《道德经》了。”
我们做交易的,大多数人都是“病人”,没有“病”谁做交易啊!就算本来没“病”的,做了交易之后也多少会得一些“病”。有“病”就得求医。说不定《道德经》还真可以给我们这些做交易的治治“病”。
说到儒家,我们实在太熟悉不过,孔子弟子何止三千,今天只要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几乎都是孔子的弟子,遵循着儒家“仁、义、礼、智、信”那一套。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内心却更多地使用着老子的智慧。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特色”,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当然,我也知道很多做交易的人喜欢读佛经。佛经典籍浩如烟海,佛家自是有无量的智慧。
但是大家想想,我们的交易者会去接触佛学、喜欢佛学,本质上无非是利用佛家的“消极”去对冲我们交易中的“积极”。
这话怎么讲呢?
做交易的人,特别是新手,都是贪婪的、焦虑的、“手痒”的(无规则地频繁交易)。这些问题都很有可能导致亏损,而越是亏损,就越是贪婪、越是焦虑、越是“手痒”。如此一来,似乎陷入了一个无法抽身的痛苦旋涡之中。
佛学谈“空”性,谈淡定与从容的生活态度,谈看破与放下的人生觉悟,让人看开一些,想开一些。这些思想让交易者不良的情绪表面上似乎得到了舒缓。当然,当情绪问题转变成心理问题或神经症的时候,如抑郁、焦虑、躁郁等,还是要尽快到医院就医,不要拖延病情。
但扪心自问,只要一天在做交易,一天在市场中,金钱真的能成为身外之物吗?
《道德经》第一章的启示
道可道,非常道。
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道德经》第二章的启示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出来了。
《道德经》第三章的启示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不显露引起贪欲的物事,方能使世人心思不被惑乱。
《道德经》第五章的启示(一)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没有偏爱,在其看来,万物如祭祀所用的草扎成的狗。
《道德经》第五章的启示(二)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话多有失,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不如适可而止。
《道德经》第七章的启示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存,所以才永远存在。
《道德经》第八章的启示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
《道德经》第九章启示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水满自溢,不如适可而止;显露锋芒,至刚易折,锐势难以保持长久。
《道德经》第十章的启示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三十根辐条集中在车轮上,车轮有中空的地方,才对车有用处。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糅合黏土制成器皿,器皿有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用处。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对房屋有用处。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对人们的便利,其实是“无”在发挥作用啊。
《道德经》第十二章的启示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过分追求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过分追求变幻的音响使人耳朵发聋;
《道德经》第十三章的启示
何谓宠辱若惊?
为什么说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惊恐不安呢?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因为在世人心目中,一般都是宠上辱下,宠尊辱卑。得到光荣就觉得显尊,受到耻辱就觉得丢人。得之也惊,失之也惊。
……
《道德经》第十六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二十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五十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