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珩(1914-1963),字葱玉,别署希逸,斋号韫辉斋、木雁斋等,浙江吴兴(今属湖州)人。张氏为我国现当代著名书法家、书画鉴定专家,曾任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等职。著有《西村课诗》《怎样鉴定书画》及《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等。
张氏以精书善鉴著称于时,在传统书画鉴藏领域极具声望。其家本吴兴望族,颇富资财,祖父张石铭、伯父张乃熊、父张乃骥及舅公庞元济皆擅书画,喜收藏,所蓄多铭心绝品。张氏得此家学环境之濡染,故幼即遍览古今剧迹。后又尝与谭敬、吴湖帆、徐森玉等人相过从,切磋研讨,闻见日富,遂称此中翘楚,时人誉为“目光直透纸背,伪赝之作无所遁形”(郑振铎《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序》)。
1957年,《宋入画册》一书由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其后该书成为研究、鉴赏、临摹宋画的重要资料。而作为著名的书画鉴定专家,张珩与徐邦达承担了此书作品的鉴定和评选工作,故而郑振铎在该书前言中写道:“选画之功,以张珩、徐邦达二君为主;印刷之功,则始终由鹿文波君主持之。这部《宋入画册》的得以告成,是和他们几位以及许多从事于此的工作人员们的努力分不开的,例应书之。”这次参与《宋人画册》编辑出版工作的经历,无疑为《两宋名画册》的编撰埋下了伏笔。
本次出版,据以《文物》杂志1964年第3期所刊《<两宋名画册>说明》一文重新整理,选用更加优质的图像资源予以配图。需要说明的是:其一,书稿中原标注的部分收藏机构存在名称变更(或归属变动)情况,为便于今天的读者翻阅,收藏机构皆为今天通行名称。其二,虽然从《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看,张珩原来设想这些遴选出来的画作应当以《宋人画册二集》的名目;然而,未知出于何种原因改作《两宋名画册》。此次出版,仍袭其旧名,未做改动。上述两端,敬请略加留意。
张珩(1914-1963),字葱玉,别署希逸,斋号韫辉斋、木雁斋等,浙江吴兴(今属湖州)人。张氏为我国现当代著名书法家、书画鉴定专家,曾任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等职。著有《西村课诗》《怎样鉴定书画》及《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等。
张氏以精书善鉴著称于时,在传统书画鉴藏领域极具声望。其家本吴兴望族,颇富资财,祖父张石铭、伯父张乃熊、父张乃骥及舅公庞元济皆擅书画,喜收藏,所蓄多铭心绝品。张氏得此家学环境之濡染,故幼即遍览古今剧迹。后又尝与谭敬、吴湖帆、徐森玉等人相过从,切磋研讨,闻见日富,遂称此中翘楚,时人誉为“目光直透纸背,伪赝之作无所遁形”(郑振铎《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序》)。
1957年,《宋入画册》一书由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其后该书成为研究、鉴赏、临摹宋画的重要资料。而作为著名的书画鉴定专家,张珩与徐邦达承担了此书作品的鉴定和评选工作,故而郑振铎在该书前言中写道:“选画之功,以张珩、徐邦达二君为主;印刷之功,则始终由鹿文波君主持之。这部《宋入画册》的得以告成,是和他们几位以及许多从事于此的工作人员们的努力分不开的,例应书之。”这次参与《宋人画册》编辑出版工作的经历,无疑为《两宋名画册》的编撰埋下了伏笔。
20世纪60年代初期,张珩出任文化部书画鉴定小组组长,他领导小组巡回鉴定书画近十万件,发现了一批湮没已久的书画珍品。而随着寓目宋画小品的增加,他再次积累了大量关于此类体裁的鉴定笔记。至196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两宋名画册》,其中的说明文字即出自张珩之手。从已出版的《两宋名画册》来看,该书可以视作《宋人画册》的姊妹篇,一方面所选宋画的形制仍然大多是方形和圆形的小幅作品,另一方面其说明文字的行文格式也与《宋入画册》相同。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张珩在其《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中,往往于鉴赏笔记页边标注“宋人画册第二集”等字样,而这些画作正是《两宋名画册》所选入的作品,可见该书最初即是作为《宋人画册》的延续而结撰的。
至于张珩所撰写的这些说明文字,大多系作品考证,或根据笔墨风格,或查阅各家著录,或征引史书笔记,甚或考证题画诗词之格律出入等,来断定所收宋画小品之作者、时代,体现了其作为书画鉴定一代宗师的深厚功底。同时,我们将《两宋名画册》中的说明文字,与《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中的对应内容相比对,可以明显发现两者存在差异。以首幅《蜡梅双禽图》为例,《两宋名画册》云:“此图为散册,有清代于腾藏印,知从于氏所藏宋人画册中佚出者。写二禽止于蜡梅枝上,旁衬柏叶,神态极生动。下角题字及签押,书法稚嫩,与赐童贯之《楷书千文卷》(上海博物馆藏)为近似,应是赵佶早年作品。”而《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其一云:“画蜡梅一枝,上仅一花数蕊,其花已将残,枝上仅一小叶,间以柏枝。山禽二,栖止枝上。其一反首而鸣,其一则静止安闲,似闻鸣声而左顾者。题署在右下角,书法犹未精,当是早年之笔。其押与《雪江归棹》同,‘御书’瓢印盖于字上。此图摹写真实,乃宣和花鸟特点也,然未知是亲笔否。”其中不但比对题款的画作做了修改,而且删去了“摹写真实,乃宣和花鸟特点”等说法。这些差异,应当是张珩反复修改斟酌的结果,也正是这样细致而审慎地打磨,使张珩的这些文字成为书画鉴定上的经典范例。
另外,《两宋名画册》的说明文字不但与《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存在差异,而且其中的若干观点与《宋人画册》也存在着明显的出入。例如收入《宋人画册》之《垂杨飞絮图》,书中考订画作作者时写道:“签题杨后作。按杨后是宁宗妻,《图绘宝鉴》与《画史会要》诸书均不言其能作画。此幅上题云:‘线撚依依绿,金垂袅袅黄。’押用坤卦,当是她的笔迹。唯不知此画是否亦出其手耳。《画史会要》载有杨妹子(一作杨娃),会稽人,宁宗皇后妹,以艺文供奉内廷。工诗善画。尝写《琴鹤图》,颇精。或为杨妹子所画,而是由杨后题之欤。”而在收入《两宋名画册》之《月下把杯图》中,张珩则明确指出,“杨后书,明人沿袭《书史会要》之说,且误读‘杨姓之章’为‘杨娃之章’,无不以为杨后之妹杨妹子所书,甚且以‘娃’为妹子之名。其实杨妹子即杨后自称,见元吴师道《题马远仙坛秋月图》诗自注。清代博雅如孙承泽、王士稹,亦皆狃于旧说,《香祖笔记》且以师道之说为误。吴其贞虽知画题皆出杨后,而未能辨杨后与杨妹子实为一人。今传世题画之迹尚多,以所钤坤卦小玺及‘坤宁睿笔’诸印记验之,无一非杨后书,别无妹子其人。以此,知吴说为确,而诸书皆误。附志于此,以祛数百年之惑”,否定了杨后之妹的存在。从中我们可见他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严谨的学术品格。
总而言之,张珩的这些说明文字确如《刊登张珩同志遗著说明》中所评价的,“他的《两宋名画册说明》,对宋代六十幅画作了精审的鉴定。采取了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肯定和否定一件画,不作轻率的判断。例如对于《金明池争标图》是否为张择端真迹,反复辨证,定为南宋人摹仿,是比较令人信服的”。
本次出版,据以《文物》杂志1964年第3期所刊《<两宋名画册>说明》一文重新整理,选用更加优质的图像资源予以配图。需要说明的是:其一,书稿中原标注的部分收藏机构存在名称变更(或归属变动)情况,为便于今天的读者翻阅,收藏机构皆为今天通行名称。其二,虽然从《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看,张珩原来设想这些遴选出来的画作应当以《宋人画册二集》的名目;然而,未知出于何种原因改作《两宋名画册》。此次出版,仍袭其旧名,未做改动。上述两端,敬请略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