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报告文学、散文和诗歌16篇(首),计18万字。本书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学体裁,鲜活、生动的事例,让社会各界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解重庆市红十字会的工作特色和先进典型、感人故事等。本书通过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推动新时代重庆市地方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部用文学的方式书写红十字精神的力作,也是一部用写实的方式记录红十字精神的佳作,既有文学性,也有纪实性;既是文字礼赞,也是资料存档;既有全景展现,也有重点突出,生动地再现了近年来重庆市红十字会工作成就和社会影响。
作家和诗人们笔下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亮点频出,人性本色和人道光芒亮色四溢,或如器官捐献协调员,消除成见协调见证捐献数十年如一日,早已经超越了鸡毛蒜皮而抵达境界的澄明;或如器官捐献家属,胸藏至爱献出孩子身体的一部分而又转身成为捐献志愿者,早已经超越了一时悲痛而具有了布施他者的大爱;或如灾难袭来全城动员,力量无论大小都是人间真爱;或如应急救护,重启生命通道重现生命的曙光;或如长期助贫救苦,点点滴滴汇成人道主义的汪洋……
年去年来,时光荏苒。
穿越历史长廊,重庆红会转
眼建会111周年。新冠疫情
浓雾渐淡,但阴魂萦绕不散
。何种方式纪念,最好的传
承与弘扬,莫过于文学。讴
歌红十字,印记可爱人可敬
事,颂扬新时代,激励后来
人。
发端于血与火的红十字
会,旨在护佑生命与健康,
维护人的尊严,发扬人道主
义精神,促进人类和平进步
事业。百余年来,红会人弘
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
,救难民、抗霍乱、种牛痘
、济孤儿,寻亲台胞、抗击
非典,“11·27”大屠杀烈士
清理消毒现场、抗美援朝手
术队、开县天然气井喷、印
度洋海啸、汶川大地震……
红会人身影与生命同频共振
。
进入新时代,红会人秉
承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理念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助力
灾害救援、应急救护、人道
救助,助力血脉永续、爱心
不息、生命接力,助力健康
中国战略、脱贫攻坚与乡村
振兴,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人道需求。
汹涌压城袭来的新冠肺
炎疫情,淬炼了红会人。在
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非常战
“疫”中,市红会机关创造了
一天时间动员接收1.26亿
资金纪录。全市接受款物4
.4亿元,市本级2.5亿元
,直接救助抗疫、疫情感染
和家庭困难、捐献恢复期血
浆者2500余户家庭。捐赠
款物管理规范,使用高效透
明,彰显了政治站位和组织
力凝聚力公信力,诠释了红
会人初心使命。
修订会法实施办法,制
订发展规划,“发挥红十字
会人道救助作用”首次被写
入全市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
。近年来,着眼法规抓根本
,建章立制抓规范,下沉基
层抓基础,转变方式抓作风
,坚持法规与制度共建,规
矩与规范并行,风险与底线
齐守,出台30余项制度,“
强三性”“去四化”,蹄急步
稳推进改革,实现了系统性
、整体性重构。
红十字事业在守正创新
中奋力推进。会本级筹措
6000余万元助力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救护普及培训
“五进”年超32万人次,救助
急危重伤病患者和大病儿童
年超万人次。人体器官捐献
志愿登记人数和实际捐献者
占常住人口比例列全国第9
和第7位,器官、遗体(角
膜)、干细胞捐献志愿登记
21.8万人,在全国人体器
官捐献工作推进会上交流经
验。摸清基层组织底数,清
理冠名医院,通过工作通报
、业务培训、示范带动、编
印工作手册等措施强力夯实
基层基础。总会邀请第三方
对全国省级红十字会信息公
开透明指数进行百分制量化
评价,重庆列第五位。
阴晴圆缺,逆风顺水,
红心永红,红心向党。红十
字是一面旗帜,红十字事业
是全人类共同事业。弘扬伟
大建党精神,练就斗争真功
夫,无愧时代和使命担当,
自觉砥砺前行,在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
,红会人当展现新作为、谱
写新篇章。
重庆市红十字会李如元
2022年春
第一部分 人道的力量(报告文学)
器官捐献——花开的声音
用爱架起一座生命的桥
用爱再续生命的乐章
新生
行走在爱的路上
救护救助——天使来到我身边
应急救护绽放在生命里的光
生命至上
困难救助人生因此而美丽
爱的路上同行人
天使之旅,爱心相随
脱贫攻坚——为有源头活水来
咏梧村扶贫记
脱贫攻坚我们一路前行
乡村振兴一步一个脚印里前行
第二部分 博爱的光芒(散文)
博爱之光
哦,是他们
第三部分 奉献的礼赞(诗歌、散文诗)
五月,不断丰满的线条和色彩
光的使者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