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历史学家曾就中华文化的特征问过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地域辽阔,人口繁盛,先民何以开拓至此?第二,民族同化,世界少有,何以融合至此?第三,历史长久,连绵不断,何以延续至此?本书试图揭开这个历史之谜。
本书聚焦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文化根柢,突出中华文明大一统国家治理、人文主义精神、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责任伦理、天下主义等文明特质。
中华文明体系及其特质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融合力。它决定了中国疆域的历史发展轨迹,共同体的构造,历代的国家治理,民族的融合与中国人的“内外观”。它持续深刻影响中国的文化与社会演变,包括价值伦理的演化、话语体系的转变和国家体制的构建。
于铭松
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原主任、教授,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理事、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先后出版专著《理想与现实:儒家价值观与东亚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等,合著《文化自信: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等。
先后发表论文《中华传统价值观与国家形象塑造》《核心价值与国家凝聚力》《中华文明的特质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自信的历史文化根基及现实依据》等百余篇。
导 论
第一章 文化与文明:中国与世界
一、文化界说
二、文明及中华文明
三、中华文明的底色是人文
四、中华文明的“家伦理”
五、中华文明是中和型文明
第二章 制度与治理:一个连续性文明的奥秘
一、为何逐鹿中原?
二、为何追求统一协作?
三、从井田制到精耕农业
四、精耕农业的影响
五、大一统的起源
六、大一统的延续
第三章 多元与一体:中国何以为神州
一、文明型国家与民族国家
二、“滚雪球”的故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进
三、神州:中国信仰的形成
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转型
第四章 理念与智慧:中华文明的价值谱系
一、以人为本和以天为则
二、重人本
三、尊德性
四、以天下为己任
五、忧患意识与敬德精神
六、仁者精神与责任意识
七、天下理念与“和而不同”
八、和平主义
九、兼容并包
第五章 相遇与互识:中西文明的交流碰撞
一、秦汉:丝路勃兴
二、隋唐:开放交融
三、宋元:横跨欧亚
四、明清:西学东渐、中学西传
第六章 互鉴与互融: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
一、共同体本位对个体本位的超越
二、责任伦理对权利伦理的纠偏
三、和合精神对社会分裂的诊疗
四、贤能政治对西方民主的补充
第七章 共赢与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构建新天下体系的较为和平
二、构建对话型文明
三、构建学习型文明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