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这是一本散文集,分为心海拾贝、往事如烟、美景如画、难忘乡愁四辑,以记人叙事为主,也有自然抒情和个人感悟,字里行间充满作者的真情实感。其文字既质朴又不失华丽,有时简洁明快,有时含蓄凝重,有时安静优美,给人自然和谐的感觉。
评述、慨叹、歌颂,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豹。
以清新的笔触、质朴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启示。
作家笔下的“故乡情怀”是最能打动读者的,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也就是说,这里是我们灵魂的“故乡”。
谢方儿
认识沈锡盛大约有三十
年了,那个时候,我们都还
算得上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年
轻人。当然,那个时候,文
学也正好疯疯癫癫地“欺骗”
我们爱上了它。
历史经常告诉我们:有
什么样的时代,就会有什么
样的年轻人,也会有什么样
的理想和追求。在那个特殊
的时代,文学确实也改变了
许多文学青年的命运。事实
证明,文学曾经是我们人生
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有人靠
勤奋写作真的梦想成真,也
有人在“征婚启示”中用一句
“爱好文学”收获了甜蜜的爱
情。
这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
的美好时代,思想解放,经
济复活,文艺繁荣,各种新
思潮扑面而来。我们都以为
爱上文学这玩意,也就有了
我们的远大前程。沈锡盛无
疑和当时所有的文学爱好者
一样,也有一个温暖的梦想
:成为一名作家。他自己也
曾经说过:“一生中,我最
喜爱的便是阅读和写作。”
在文学艺术这个大家庭
里,爱好文学的成本是**
的,一个脑袋,一支破笔,
一张薄纸,如此就有可能通
往成名成家的彼岸。可是,
文学是有“脾气”的,也不是
那么“好惹”的。在文学这条
充满诱惑和竞争的理想之路
上,多少人写着写着“江郎
才尽”了,多少人写着写着
被文学“淘汰”了,又有多少
人写着写着耐不住寂寞跑掉
了。
然而,沈锡盛面对文学
的“大浪淘沙”,却始终不忘
自己的“初心”,他的骨子里
有对文学坚韧不拔的情怀。
既然铁了这颗“文学心”,那
就埋头写呗。沈锡盛这一写
不是一年二年,也不是十年
二十年,居然是数十年,是
大半辈子的人生。有所追求
,必有所收获。沈锡盛确实
把自己写成了一个作家,而
且是一个勤奋多产的作家。
沈锡盛的创作是既踏实
又执着的,他不会用电脑打
字,每写一篇文章,都要先
在本子上打好文字草稿,再
让他女儿输入电脑。然后,
他才用手写板在电脑上修改
。沈锡盛的这个写作过程,
听起来都觉得麻烦复杂,更
不要说他的实际写作过程有
多辛苦。他每创作一篇作品
的付出,或许要比别人多好
几倍。尽管如此,沈锡盛的
心态平和,乐在其中。只要
有文章发表,写作的苦累就
一扫而光。可以想见,沈锡
盛的内心世界,依然浸润着
他清纯的文学情怀,还有他
不灭的文学梦想。
沈锡盛退休后,文学已
失去了它闪烁的“光环”,羞
涩地露出了寂寞孤独的本来
面目。经济大潮几次三番漫
过文学爱好者淡淡忧伤的身
心,时代的新观念也一而再
、再而三地打压文学爱好者
曾经的锐气和热情。可是,
面对如此这般的文学现状,
沈锡盛居然我心依旧,甚至
于有些“一意孤行”。他说,
有朋友曾劝他:你呀,退休
了就应该安享晚年生活,何
必搞得这么忙碌辛苦。他笑
笑回答:“这是我的爱好呀
,我可一点不觉得辛苦,倒
觉得很有趣味的,这样的退
休生活才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
如今,真心爱好文学的
沈锡盛仍无怨无悔地奔跑在
这条冷清的路上,而且诗歌
、散文和小说一齐上,他手
里的这把“文学宝刀”至今不
老,在读者面前还是那么闪
闪发光。他退休后的创作“
如鱼得水”,收获了八十余
篇散文和近七十篇小小说。
这些创作成果令人羡慕和敬
佩,同时也值得沈锡盛自豪
和珍惜。
我认识沈锡盛是在当时
的《绍兴县报》副刊上,我
们都在写小文章,一来二去
在报纸上认识了。那个时候
,文学征文多。文学笔会也
多,所以一不小心我们就在
某次文学活动上见面了。我
们一见如故,我们谈文学谈
创作,也咽着口水谈稿费。
虽然我们只发表小文章,虽
然我们只发表在小报内刊上
,虽然我们只有一点点的稿
费,但我们发表过作品,也
收到过稿费,所以我们有足
够的资格和自信谈文学和创
作。
多年以来,我和沈锡盛
有过好多次文学和创作闲聊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
笔会散会后,我们三五成群
地围在一起热聊。沈锡盛红
光满面侃侃而谈,他当面说
喜欢读我的散文,说我的小
说不如散文写得好读。我也
说沈锡盛的散文比小说写得
好,他的小说厚度不够。当
谈到沈锡盛有一篇小小说在
某家杂志发表时。他突然双
眼发光,激动地说:“我的
小说终于打进了这家杂志。
”这种相互学习、相互鼓励
的创作氛围至今难以忘怀,
只要想起当时沈锡盛说过的
那些话,我依然会涌动起蛰
伏在内心的文学情怀。
也许,正是由于我和沈
锡盛都属于同一时代的文学
爱好者,一路走下来,喧哗
也好,寂寞也好,我们一直
都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所以,当沈锡盛提出让我给
他的散文集《燕殇》写个序
时,我只推辞几句就答应了
下来。这是沈锡盛的第一部
散文集,我也想起了自己
2000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
的情景。当时,我也想找个
作家给我的第一部散文集写
个序,这是一件庄严而神圣
的大事。我几经周折,最后
有一个关系还算不错的作家
答应为我写序。后来当我小
心翼翼去催他时,他说:我
最近很忙,要不你自己写一
个序,我看后署上我的名字
好了。我非常伤感,像受到
了一次沉重的打击。我的第
一部散文集,没有序言。
《燕殇
沈锡盛
男,浙江绍兴,大专学历(函授),柯岩中学退休教师,绍兴市作协会员,郑州小小说学会会员,已在《小小说月刊》《文学港》《野草》《新民晚报》等全国数十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三百余篇。已出版小小说作品集《长在树上的鱼》(中国文联出版社),创作成果载《小小说作家辞典》。
序
第一章 心海拾贝
错位
我的书房我的梦
谈“门”说民风
吃死黄鳝
鉴湖江畔耄耋情
书中寻觅人生路——读余秋雨散文集《门孔》有感
言传与身教
宅家的日子也有味
称呼
乘车被困记
景点随想
全家处处讲节能
微信轶事
悲乎,报刊亭
吆喝也有学问
以书为友乐悠悠
悠悠哀思寄深情
栽一盆君子兰
误导
燕殇
外公的手
名声
品月
妈妈,我要走路
第二章 往事如烟
儿时的蟋蟀
那时,我的“11路车”
隆冬时节忆火熄
摸河蚌
荠菜马兰头
我的第一个儿童节
鉴湖遇险
社戏的怀念
趣忆年终牵大网
儿时水乡鱼虾乐
垂钓乐——趣忆绍兴特有的钓鱼绝技
岁月悠悠埠船情
童年的纸鸢
兰趣
师生教坛话沧桑
清明怀旧
书中寻梦
虾趣
一台黑白电视机
最忆家乡水红菱
渔趣
钓友
特殊明星
温柔之刀
挣福利
家电的变迁
大院里的中心人物
种菜琐忆
第三章 美景如画
鉴湖水色秀,柯岩石景奇
兰乡散记
西溪湿地公园览胜
银杏林中“蝶”纷飞
秋日冢斜访古
寻踪香林沐花雨
鉴湖晨色
秋游沙家浜
寻踪会稽说黄酒
杨柳青青
最美家乡鉴湖水
“天上”的街市
长城行
窗外,有一片绿
初夏游桃山
稽东行
新未庄
第四章 难忘乡愁
家乡的小木船
酒香飘
趣说家乡“四只缸”
消失的水乡船作匠
我爱家乡仁让堰
燕邻
石磨、石臼和捣杵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