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湖南省档案馆、中共安化县委联合主编的,以记录安化黑茶历史,讲述安化黑茶发展脉络,阐述安化黑茶文化底蕴以及展望安化黑茶新时代新发展的一本记述类图书。书稿由“序’“综述”“上篇:安化黑茶的厚重历史”“中篇:安化黑茶的曲折前行”“下篇:安化黑茶的成功实践”“大事记”’“后记”等部分组成。书稿配图200余幅,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从档案的角度,翔实生动地讲述安化黑茶从唐以前到现在的发展历程。通过书稿,我们可以知晓安化黑茶发展的相关知识,了解茶文化的渊源,看安化黑茶怎样依托悠久的生产历史、创新的加工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迅速崛起,成为中国茶界的“安化奇迹”。
黑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是有微生物参与发酵和品质形成的独特的一大茶类。近10多年来,我国黑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安化黑茶是其中一支重要的主力军。依托悠久的生产历史、创新的加工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安化黑茶产业迅速崛起,成为中国茶界的“安化奇迹”。
查阅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安化是一个有着悠久黑茶生产历史的地域,这里生产黑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目前已知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唐宣宗大中十年(856)杨晔《膳夫经手录》“渠江薄片茶(有油苦硬)”的记载。北宋熙宁五年(1072)安化置县。安化黑茶作为中国代表性茶区的茶叶,西出阳关沿古丝绸之路输往西域各国,逐渐成为丝绸之路沿途各民族人民一日不可或缺的“生命之饮”。明清之际,安化黑茶沿万里茶道北上西进,成为万里茶道的主角。不论是过去在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的传播,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坚持供应边销茶维护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团结,以及整个黑茶加工技术的起源和发展,从科技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安化黑茶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我一直从事茶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对黑茶有着独特的情怀。我与黑茶的结缘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我刚刚研究生毕业,追随我的导师施兆鹏教授,与团队一起对黑茶加工和黑茶品质形成的理论与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奠定了黑茶加工的基本理论基础。从2005年开始,我率领我的团队专注研究安化黑茶。一是研究黑茶对人体的健康到底有什么好处,从健康的角度唤起人们关注黑茶、爱上黑茶。二是研究如何进行产品创新,把这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固定消费区域的传统产品,升级成为方便化、高档化、功能化、时尚化的产品,从西北地区走向各地老百姓的大众消费。三是研究如何通过加工生产的条件和技术的升级推进产业的发展,以清洁化、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打造现代黑茶加工产业。从这几个层级推动黑茶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黑茶消费领域向边销、内销、外销同步并举的消费格局拓展,推动加工技术向现代茶加工和食品加工跨越,实现安化黑茶从传统产业向大健康产业跨越。
茶叶是湖南的传统优势产业,早在2001年,省政府向全省下发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2006年,益阳市和安化县两级政府决定全力打造具有悠久产销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黑茶产业,培育“安化黑茶”区域公用品牌,相继成立了市、县两级茶产业领导小组和茶业协会。针对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现状,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和政产学研商协同的黑茶产业发展推进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科技文化双轮驱动,形成了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在协力打造安化黑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同时,重点培育龙头企业产业集群。
以湖南农业大学茶学团队“黑茶与健康”研究成果为市场消费驱动力,科技与文化融合,协同推进了安化黑茶的消费空间与消费群体的拓展。在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创新成果的支撑下,安化黑茶的生产加工走向清洁化、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安化黑茶产品走向方便化、高档化、功能化、时尚化。
小小的一片叶子,承载一段历史,成就一个产业。安化10万贫困人口因茶脱贫,因茶致富。安化被称为“中国黑茶之乡”,安化黑茶产业经历1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品牌价值、市场影响力都进入了中国茶业第一方阵。安化黑茶已经成为中国茶业品牌化发展的成功典范,是湖南农业品牌的金色名片。我认为其成功的关键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行业、企业联动,持续打造安化黑茶区域公用品牌;二是科技与文化联动,推进安化黑茶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时首次提出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的理念。“三茶”统筹是中国茶未来发展的动力。安化黑茶要实现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真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理念,深化茶产业与茶科技、茶文化的融合。科技与文化的联动,会让产品品质的魅力得到更好的传播,让品牌能够传播得更远,让人们能够通俗易懂地了解茶产品所具有的科技内涵和文化内涵,助力茶产业走得更健康,茶产品走得更远。
本书通过发掘安化黑茶历史文化,对安化黑茶产业进行了多维度记录、展示与分析。通过档案史料我们可以触摸到安化黑茶的历史脉动,全景式地观察安化黑茶由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更清晰地复盘安化黑茶现代产业形成的成功实践。这有助于我们在历史和现实中把握未来,在传承和发扬中不断创新,对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和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