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社区发展需求的高等护理人才为目标,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的健康为服务宗旨,以社区中的家庭、团体和个人的健康护理为主线,以社区常见的健康问题和健康促进为核心,理论联系实践,分别介绍了社区护理的基本原则、基本知识、技术和技巧等,内容涵盖了社区健康护理、家庭健康护理、社区中医护理、社区慢性病护理、社区传染病护理、社区重点人群保健、社区残疾人群保健和社区救护等,共九章。该教材具有知识结构完整,内容贴近社区人群,编写体例与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可读性等特点。本教材主要适合护理专科和相关学科如医学专业、康复专业、公共卫生专业等专科学生学习,以及从事社区人群健康相关工作和关心社区人群健康的爱好者使用。
本套教材主要特色如下: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传承创新,突出特色 ;目标明确,注重三基 ;能力为先,需求为本;重点考点,突出体现;规划科学,详略得当 ;强调实用,避免脱节;针对岗位,学考结合;纸数融合,坚持创新。
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结合而成的新兴学科,是护理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应用型课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社区护理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和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学科,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课程。社区护士是承担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常见慢性疾病防护、流行病学调研、传染病监控、健康宣传教育等工作的主体。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与未来发展的能力型和实用型社区护理高职人才,更好地为社区人民健康服务,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特编写本教材。
本教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社区发展需求的高等护理人才为目标,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的健康为服务宗旨,以社区中的家庭、团体和个人的健康护理为主线,以社区常见的健康问题和健康促进为核心,理论联系实际,分别介绍了社区护理的基本原则、基本知识、技术和技巧等,内容涵盖了社区护理、家庭健康护理、社区常用中医护理原则及方法、社区常见慢性病护理、社区传染病护理、社区重点人群保健与护理、社区残疾人保健与护理和社区救护等,共九章。本教材具有知识结构完整,内容贴近社区人群,编写体例与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可读性等特点,主要适合护理专业和相关学科(如医学专业、康复专业、公共卫生专业等)专科学生学习,以及从事社区人群健康相关工作和关心社区人群健康的爱好者使用。本教材的具体分工为第一章绪论由张先庚编写,第二章社区护理由刘春燕、杨京楠编写,第三章家庭健康护理由徐国辉、曹丹编写,第四章社区常用中医护理原则及方法由王红艳编写,第五章社区常见慢性病护理由穆敏敏、谢泽荣编写,第六章社区传染病护理由杨艳编写,第七章社区重点人群保健与护理由王芸、焦娜娜编写,第八章社区残疾人保健与护理由吴文君编写,第九章社区救护由程亮编写;张先庚负责全面审核,徐国辉主审第二章、第六章、第九章,王芸主审第三章、第五章、第八章,杨京楠主审第四章、第七章。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各参编单位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教材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专家斧正。《社区护理》编委会
2023 年4 月
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第三届评议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卫生厅护理学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考试中心医护英语水平考试特聘专家,中华护理学会院校教育委员会委员,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护理本科十三五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民卫生出版社高职护理区域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 /1
一、 社区 /1
二、 社区卫生服务 /3
第二节 社区护理 /7
一、 社区护理概述 /7
二、 社区护理管理 /9
三、 社区护理模式 /10
四、 社区护士 / 11
五、 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12
第三节 国内外社区护理的历史和发展 / 13
一、 国外社区护理的历史和发展 /13
二、 国内社区护理的历史和发展 /14
第二章 社区护理 / 17
第一节 社区护理程序 / 17
一、 社区护理评估 /17
二、 社区护理诊断 /21
三、 社区护理计划 /24
四、 社区护理实施与评价 /27
第二节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30
一、 健康教育 /30
二、 健康促进 /30
三、 社区健康教育 /31
四、 社区健康促进 /36
第三节 居民健康档案 / 37
一、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目的 /37
二、 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 /38
三、 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38
第三章 家庭健康护理 /43
第一节 概述 / 43
一、 家庭的概念 /43
二、 家庭的结构与功能 /44
三、 家庭生活周期与护理要点 /45
四、 健康家庭 /46
第二节 家庭健康护理程序 / 47
一、 家庭健康护理评估 /47
二、 家庭健康护理诊断 /50
三、 家庭健康护理计划 /51
四、 家庭健康护理实施和评价 /52
第三节 家庭访视 / 53
一、 概述 /53
二、 社区护士与服务家庭的关系 /53
三、 家庭访视的过程 /54
四、 社区护士的安全管理 /55
第四节 居家护理 / 56
一、 概述 /56
二、 居家护理的形式 /56
第四章 社区常用中医护理原则及方法 / 60
第一节 常用饮食护理的原则及方法 / 61
一、 饮食护理的原则 /61
二、 饮食护理的方法 /62
第二节 生活起居护理的原则及方法 / 65
一、 生活起居护理的原则 /65
二、 生活起居护理的方法 /66
目 录11
第三节 常用情志护理的原则及方法 / 67
一、 情志护理的原则 /68
二、 情志护理的方法 /68
第四节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 70
一、 熏洗疗法 /70
二、 拔罐疗法 /70
三、 刮痧疗法 /71
四、 灸法 /72
五、 药熨法 /73
六、 贴药法 /73
七、 耳穴贴压法 /74
八、 0~36 月龄儿童中医保健技术 /75
第五章 社区常见慢性病护理 / 78
第一节 概述 / 78
一、 慢性病的定义及特点 /78
二、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与不良影响 /79
三、 慢性病的社区管理 /81
四、 三级预防策略 /83
第二节 常见慢性病的社区护理 / 84
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84
二、 高血压 /87
三、 冠心病 /90
四、 脑血管疾病 /93
五、 糖尿病 /97
六、 肿瘤 /102
第六章 社区传染病护理 / 108
第一节 概述 /108
一、 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条件 /108
二、 传染病分类 / 111
三、 社区传染病管理 / 111
第二节 社区常见传染病护理 /113
一、 艾滋病 / 113
12 社 区 护 理
二、 病毒性肝炎 / 115
三、 肺结核 / 119
第七章 社区重点人群保健与护理 / 122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社区保健与护理 /122
一、 新生儿保健 /122
二、 婴幼儿期保健 /124
三、 学龄前期保健 /128
四、 学龄期保健 /130
五、 青少年期保健 /131
第二节 妇女社区保健与护理 /131
一、 青春期女性保健指导 /132
二、 围婚期女性保健指导 /132
三、 孕期妇女保健指导 /133
四、 产褥期妇女保健指导 /137
五、 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指导 /139
第三节 亚健康人群社区保健与护理 /140
一、 亚健康的定义 /140
二、 亚健康的分类 /140
三、 亚健康的形成因素 /141
四、 亚健康的临床表现 /141
五、 亚健康人群的保健与护理 /142
第四节 老年人社区保健与护理 /142
一、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143
二、 老年人特征 /144
三、 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145
四、 老年人的社区管理 /146
五、 老年人的社区保健护理 /147
第八章 社区残疾人保健与护理 /151
第一节 社区残疾人康复护理 /151
一、 概述 /151
二、 社区残疾人康复护理程序 /152
第二节 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与护理 /156
一、 概述 /156
二、 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158
第九章 社区救护 / 162
第一节 概述 /162
一、 定义 /162
二、 特点 /162
三、 分类 /163
四、 原则 /163
第二节 社区常用急救技术 /164
一、 心肺复苏 /164
二、 外伤现场四项救护技术 /166
第三节 自然灾害救护 /169
一、 概述 /170
二、 自然灾害的救护和指导 /171
第四节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护 /175
一、 概述 /175
二、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对策和指导 /176
附录 / 180
附录一 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180
附录二 2 型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183
附录三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186
附录四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188
主要参考文献 /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