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汽车是怎样设计制造的》一书的主要内容基础上,增加了电动汽车设计、动力电池设计、智能座舱设计和智能驾驶测试等内容,补充了汽车设计大师故事、世界经典设计车型等内容,以丰富精美、形象具体的图画,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文字,一步一步地讲解了最新汽车设计过程和相关知识。
本书精彩内容包括设计前准备、车身造型设计流程、空气动力学设计、工程设计与总布置、车身结构设计、动力系统设计、底盘设计、内饰和座舱设计、室内测试、室外测试、汽车设计演变以及汽车设计师怎样设计汽车。
本书可供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汽车相关专业学生、汽车爱好者等阅读使用。
汽车设计也变了
现在人们谈论的汽车,已不再是原来仅以燃油发动机为动力的那个汽车了。以动力电池为能源、以电机驱动车轮转动的汽车正在逐渐成为公路主角。几乎所有汽车制造商已官宣停产纯燃油汽车的最后期限了。虽然现在马路上仍以燃油汽车为主,但燃油汽车的末日已可预期,电动汽车时代即将来临。那么,汽车变了,汽车设计当然也要随之而变。
距《汽车是怎样设计制造的》出版已有十年,汽车设计理念、表现手法、测试手段、制造工艺、材料技术等,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为了适应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的升级转型,结合现代汽车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围绕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汽车基本设计流程,以科学普及汽车设计知识为宗旨,更新和增补了大量与电动汽车、智能汽车相关的最新内容,精心编写了《汽车是怎样设计的》。本书囊括丰富的汽车设计知识,涵盖了当今汽车设计最新技术、手段和设计
流程。
本书主要有以下创新特点:①内容与时俱进,体现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进步趋势,不再局限于介绍燃油汽车设计的内容,而是在此基础上补充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和智能驾驶等相关知识;②选择最新款汽车图片作为配图,包括纯电动汽车结构图、动力电池结构图等;③增加汽车设计大师故事、经典设计车型、名车设计特点等相关内容,直接介绍汽车设计大师的独特经验和设计技巧;④随书配备相关视频,读者可直接扫码观看,沉浸式体验汽车设计手法和过程。
汽车变了,汽车设计也变了,汽车设计知识也要更新了!
陈新亚
270963083@qq.com
2023年3月于北京
陈新亚,《汽车知识》杂志总编辑,宝马公开课客座教授,北京汽车博物馆科普专家。2012年获机械工业出版社60周年最有影响力作者,2022年获机械工业出版社70周年百佳作者。
前言 汽车设计也变了
第一篇 造型设计 001
第1章 设计前准备 001
1.1 市场调研 001
1.2 成功设计的基本要求 002
1.3 确定市场定位 004
1.4 制定设计任务书 005
第2章 车身造型设计流程 006
2.1 概念设计与草图绘制 006
2.2 车身类型选择 008
2.3 车身结构认识 009
2.4 车身设计效果图 010
2.5 车身比例 011
2.6 车身尺寸 014
2.7 轴距和轮距 015
2.8 车身计算机辅助设计 016
2.9 车身胶带图和壁上观车 017
2.10 车身油泥模型制作 018
2.11 车身油泥模型修改 019
2.12 色彩设计 020
2.13 造型冻结与样车制作 021
第3章 空气动力学设计 022
3.1 空气动力学 022
3.2 空气阻力的影响 023
3.3 空气阻力的产生 024
3.4 空气阻力系数 025
3.5 车身空气阻力影响因素 026
3.6 车身流线型设计 027
3.7 车身升力与伯努利定律 028
3.8 车身下压力与扰流板 029
3.9 车尾紊流与后刮水器 030
3.10 车底气流与酒窝底板 031
3.11 电动汽车空气动力学设计 032
第二篇 工程设计 034
第4章 工程设计与总布置 034
4.1 工程设计 034
4.2 总布置设计与团队协作 035
4.3 总布置计算 036
4.4 总布置尺寸设计 037
第5章 车身结构设计 038
5.1 车身结构类型设计 038
5.2 构建A级曲面与数模 039
5.3 车身吸能设计 040
5.4 车身撞击力分散设计 041
5.5 车门防撞设计 042
5.6 转向柱防撞安全设计 043
5.7 动力电池防撞击设计 044
5.8 车身轻量化设计 045
第6章 动力系统设计 046
6.1 动力系统选择 046
6.2 动力系统类型 047
6.3 发动机类型与排量 048
6.4 动力电池类型与容量 050
6.5 动力电池安全设计 052
6.6 电动汽车热管理设计 054
第7章 底盘设计 056
7.1 燃油汽车驱动形式 056
7.2 前轮驱动与后轮驱动 058
7.3 纯电动汽车驱动形式 060
7.4 电动汽车底盘设计特点 062
7.5 悬架设计与妥协 064
7.6 转向系统设计 066
7.7 制动系统设计 067
7.8 车轮设计与轮胎选择 068
第8章 内饰和座舱设计 069
8.1 内外设计风格统一 069
8.2 智能座舱技术 070
8.3 智能座舱多模态交互设计 071
8.4 H点和空间布局 072
8.5 人机工程学与手伸界限 074
8.6 座椅和安全带设计 075
8.7 内饰设计与选材 076
8.8 NVH特性与隔声设计 077
第三篇 样车测试 078
第9章 室内测试 078
9.1 模拟道路仿真测试 078
9.2 空气动力学测试 079
9.3 风洞 080
9.4 气候模拟测试 082
9.5 声学测试 084
9.6 碰撞测试 085
9.7 人机工程学测试 086
9.8 台架耐久性测试 087
9.9 动力电池安全性测试 088
第10章 室外测试 089
10.1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测试 089
10.2 专业试车场测试 090
10.3 公共道路长途测试 092
10.4 极端温度试验 093
第四篇 汽车设计大师 094
第11章 汽车设计演变 094
11.1 60款经典设计车型 094
11.2 技术进步与造型设计 106
11.3 进气格栅设计 107
第12章 他们怎样设计汽车 108
12.1 哈利·厄尔 108
12.2 巴蒂斯塔·宾尼法利纳 112
12.3 马尔科姆·塞耶 114
12.4 柯林·查普曼 116
12.5 乔盖托·乔治亚罗 120
12.6 布鲁诺·萨科 122
12.7 克里斯·班格 125
12.8 伊恩·卡勒姆 127
12.9 弗朗茨·冯·霍尔豪森 129
附录 132
附录A 奔驰S级造型演变 132
附录B 劳斯莱斯设计特点 134
附录C 布加迪空气动力学设计 136
附录D 匹配视频列表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