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微文化发展的现实呼唤、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和网络德育的重大探索,把微文化育人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循序探讨了新时代开展微文化育人的可能与必然、背景与内涵、价值与意义、目标与内容、样式与路径等重要论题。
微文化育人问题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问题,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新领域。《微文化育人研究》一书立足于微文化发展的现实呼唤、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和网络德育的重大探索,把微文化育人作为研究的重大课题,深入探讨了新时展微文化育人的可能与必然、价值与意义、背景与内涵、目标与内容、样式与路径等重要论题,是一部系统研究微文化育人的具有开拓性的学术著作。该书是李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形成的,作为其博士生导师,我曾围绕微文化育人问题同行过多次深人探讨,现在看到他的研究成果出版,备感欣慰。
读书,我对以下几点印象较为深刻。
其一,深度论证了微文化育人的重要价值。微文化育人的重要价值体现了微文化育人的客观必要性,是该书立论的基础。该书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课题、青年健康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主流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途径等多个方面深人论证了微文化育人的重要价值。通过对微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之变的审视,阐明了新时代背景下运用微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野。
其二,系统揭示了微文化育人的本质内涵。该书在深入系统地把握微文化兴起、缘由及其发展流变的基础上,揭示出微文化的内涵及其微型化、多样化、个性化、圈层化、流变化等特点。在对文化与文化育人相关理行梳理与阐释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微文化育人的内涵、本质和特征,比较系统地探索了微文化育人的相关核心理论问题。该书提出,微文化育人是一种用优秀的微文化来感染和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育人活动。微文化育人的本质在于以“微”化人、以“微”育人,主要体现为微文化的政治、价值引导、感熏陶、精神建构以及四者的有机统一,并具有以微见长、无微不至、微中见大、积微成著、共微成长的育人特征。该部分研究内容较为全面,一此提法也具有一定的性。
其三,深人探索了微文化育人的样式和路径。闸明微文化育人的主要样式,揭示有效微文化育人的路径,是微文化育人由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关键。该著作结合新时代新人的培育要求,依据微文化育人的特点,着力建构了多维吸引样式、感共鸣样式、圈层互动样式、精准滴灌样式、协同联动样式“五位一体”的微文化育人样式,尝试构建起以问题需求为导向,、全过程、全覆盖的微文化育人体系。同时,该书在观察和分析当前微文化育人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微”责任、关注“微”需求、丰富“微”产品、加强“微”、深化“微”治理、强化“微”激励等微文化育人的路径,对于如何有效微文化育行了积极的探索,具有可操作性。
微文化育人是一个值得持续深人探讨的课题的来看,李在微文化育人研究方行了有价值的研究,该书的出版既有助于丰富微文化育人的基础理论研究,也有助于拓展微文化育人的应用研究,提升新时代微文化育人的有效性。希望李不懈努力,继续取得更多的理论成果,为深化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微文化育人做出新的贡献。
是为序。
骆郁廷
22.12.于珞珈山
目录
|
章绪论
节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微文化育人的重要价值
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课题
第二节新时代青年健康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第三节新时代主流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微文化育人的思想资源
节马克思主义典作家文化育人的思想
第二节中微文化育人的思想
第三节西方微文化育人理论的借鉴
第四章微文化育人的本质意蕴
节微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微文化育人的内涵与本质
第五章微文化育人的主要样式
节多维吸引样式
第二节感共鸣样式
第三节圈层互动样式
第四节精准滴灌样式
第五节协同联动样式
第六章微文化育人的有效
节强化“微”责任
第二节关注“微”需求
第三节丰富“微”产品
第四节加强“微”
第五节深化“微”治理
第六节强化“微”激励
参考文献
后记
|
章绪论
来,在互联网、泛传播、数字化的大背景下,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更加微型化为特征的“微”文化形态出现了。微文化作为具有风格的文化景观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显性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微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不断加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已无时无刻不受到微文化的影响。因此,系统研究微文化育人问题,不仅是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客观。
节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微文化育人研究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这一论题的提出既是顺应微文化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也是对新时代文化育人命题的持续探索与深化。微文化育人作为一种的概念表述,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学科特点,对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选题缘由
“敏锐关注并积极回应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式、新况、新课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中的鲜明特征。”①“微文化育人研究”这一选题就是源于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新况、新课题”的回应。具体而言,选择本选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缘由:
其一,微文化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从10年的兴起,到后来的流行,再到今天微视、、等微的大行其道,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不断更新着移动互联网“微”型媒介载体的新形态,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以更加微型化为特征的“微”文化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客、微小说、微电影、微、微游戏、微动漫、微公益、微课堂等一系列“微”字头大军的兴起,以压倒性的传播优势和的冲击效应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们在给人们带来微阅读、微交往、微创作、微治理、微支付等的微文化体验的同时,也在悄无声息间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学、生活陶染着人们的思想态度、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微文化折射着新时代公众生活的新特点,是传统网络文化在“微”领域的延伸和发展。微文化从草根中来到草根中去,个性、青春、草根、自由是微文化的天然标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互联网普及率达 73.0%,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 10.29。”①微文化的开放性、轻便性容性、个性化受到广大手机“微民”,尤其是青少年手机“微民”的青睐。植根于草根的微文化充盈着各种纷杂的思想内容、生活趣和社会绪、作为一种文化范畴,微文化的兴起与发展给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与挑战。因此,系统探讨如何运用微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亟须解决的一大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