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产业创新相关要素开展论述, 从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特有机制出发, 聚焦分析硬核产业的集聚发展规律, 收集了个案向一般性战略新兴产业丰富的理论, 揭示了促进和抑制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演化机理, 探讨了深化区域创新合作的方式, 对提升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的能力意义重大。可以说, 建立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长三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至关重要, 但其背后也离不开创新和金融等驱动因素的支撑。
李清娟,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智库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长三角智库联盟秘书长,华夏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50人独立经济学家论坛成员。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曾任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开放型经济、产业发展战略、政府治理。出版Chines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ndbook、Wondering and Wandering in the West:A Foreign Scholar's Record from Oxford and Columbia Universities等英文著作,以及《全球城市:服务经济与国际化——伦敦、纽约、上海比较研究》《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长三角都市圈产业一体化研究》《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等学术专著。
第一章 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演变下的长三角创新
第一节 全球产业链分工背后的基本逻辑
一 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变化
二 以区域贸易协定为重心的产业链分工模式
三 产业回流引发的全球产业链变化
第二节 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看中国价值链攀升
一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价值不断跃升
二 创新优势
三 市场优势
四 人才优势
第三节 影响未来全球产业分工格局走势的因素
一 逆全球化与全球化的博弈
二 新技术带来的产业变革
三 跨国公司是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关键性塑造者
第二章 长三角产业结构及其在世界产业版图的地位
第一节 长三角产业结构现状概述
一 长三角主要城市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二 长三角产业体系发展特点
第二节 长三角在世界产业版图中愈加重要
一 世界产业版图发展格局的现状
二 世界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的影响
三 长三角城市群与世界其他五大城市群发展的比较
第三节 长三角产业创新的基础支撑
一 区位优势——“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会地带
二 政策优势——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
三 创新升级——长三角产业创新跑出“加速度”
第四节 长三角产业结构的问题分析
一 产业结构改革需进一步加强
二 产业结构同构问题突出
三 协同创新动力机制不健全
四 “碳达峰、碳中和”与现有产业结构的矛盾
五 体制机制需要适时调整
……
第三章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硬核”产业发展现状
第四章 低碳约束下的长三角产业创新
第五章 长三角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第六章 长三角产业创新的金融支持
第七章 长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演化过程、创新行为与模式转变
第八章 园区与长三角产业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