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一高谈与美唱
李元洛
人生七十古来稀,世人大都耳熟能详甚至常于口头或书面征引,但许多人视之为俗谚口碑,却不知它出于千年前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二,他才是这一名言的版权拥有者。喻大翔自云行年七十,从数十年所写散文作品中遴选而成散文集《六乡书》,也算是对自己七十周岁的一个纪念。他索序于我,我年近九十矣,心有余而力不逮,只能匆匆命笔,作一篇千字短文以报,权当点燃一挂俗云千子鞭的祝贺的鞭炮。
除了身为公民或云国民的那一张,喻大翔另有两张在不同场合出示的身份证,一张是学者,一张是诗人。他数十年中先后在华中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任教,学术有专攻,主要研究和讲授包括台港与海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散文与诗歌(后期还讲授格律诗),讲台上舌灿莲花,而且述而有作,《用生命拥抱文化中华20世纪学者散文的文化精神》《两岸四地百年散文纵横论》《现代中文散文十五讲》,就是他专门且专题的散文研究代表作,前者至今仍为空谷足音,有导夫先路之功。在20世纪中文散文研究方面,他视野开阔,观念新锐,因此而被中国社科院《文学评论》这一权威刊物青眼有加,评文誉为当代站在最前沿的两个学者之一。喻大翔不仅是苦守书斋而皓首穷经的学者,重逻辑思维而长于理性思辨,而且他也三心二意,情有别钟,是一位少年时代即和诗相近相亲年既老而不衰的诗人,长于诗性思维而敏于诗意感悟,虽是传道授业解惑与学术研究之余的业余,结集的诗作也有《永远的藩篱》,以及《舟行纪同济百年诗传》为证。
喻大翔既是学者也是诗人,或者说他首先是一位饱学而严肃的学者,其次是一位浪漫的青春不老的诗人。他以学者与诗人的身份进行散文创作,其作品自然就具有学者的素养和诗人的气质,二者相辅相成,既有学者的腹笥丰盈,指挥如意,厚重而不流于浅薄;也有诗人的赤子情怀,飞扬想象,鲜活而不堕于枯涩。《六乡书》中各乡的风光风景虽然各不相侔,因题材有别抒写角度与笔墨有异而自成面目,如《心乡》《衣乡》《学乡》中收录之文,就呈现出更多的学人本色,而故乡情乡他乡中就列之作,则表现出更多的诗人风采。但总而观之,《六乡书》的突出特色与整体风格,却是学术与诗的互相渗透,美美与共,在当代散文创作中独具一格。如果以比喻来形容,《六乡书》就是学术与诗调和而成的另类鸡尾酒,它色彩缤纷而滋味可口绵长,等待有心的读者前来斟酌品赏。
《六乡书》附录了喻大翔的一篇重要论文,即《中国散文的五大特质》,从中国与五大之界定,此文属于所谓宏大叙事,颇有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之概。确实,此文是喻大翔于古今散文研究多年所形成的对中国散文文体特征的系统认识与表述,也寄寓了他对于优秀杰出散文的期待与理想,当然无疑也是他自己创作散文的座右之铭。因此,对于读者而言,《六乡书》如果是一方风光特异的亮丽风景,此文就是最可信赖的导游或者导读。作者正是用自己的散文创作实践自己的散文理论,努力让理性与感性、诗意与哲理、议论与故事携手同行,甚至将小说、戏剧、论文等跨散文体裁融化在自己的文本中。听其言而观其行,观其行而听其言,慧心的读者当会在两相参照的阅读中别有会心。
喻大翔所论列中国散文的五大特质,我只对第四项语言的日常性略有微词。他认为五四以来,散文语言更加口语化,生活化,这虽然不错,但五四以来至今的优秀散文也颇为注意吸收古典汉语文的多种优质,风格也并非单纯以清淡或素淡见长,似不能以语言的日常性一言以蔽之,更不便扩而论之未限定现当代而无分古今的中国散文。大翔所服膺的当代散文大家余光中的散文即是如此,他论散文语言应文白交融的诸多论述也应称洞见卓识。不过,喻大翔所云五大,仍然堪称堂堂之阵、正正之旗,尤其是压阵之体裁的兼类性,更应称为他发人之所未发的创见。这一观念他在二十多年前的论著中首先提出,言之不足,故重言之,《中国散文的五大特质》又特为标举。在《六乡书》中,第二辑中的《私语六题》《逃离与回归》、第三辑中的《灵宙五重奏》、第四辑中颇具创造性的《衣乡》、第五辑中的《文学史上的同济人》、第六辑中的《九华山醉雾》等等,都应是他理想中的兼类散文,或者说是其有关理论的成功实践与实验。因此,《六乡书》不仅具有学术与诗交融的特色,也具有明显的兼类性。附带一提的是,我曾写有《唐诗之旅》《宋词之旅》《元曲之旅》(修订新版易名为《唐诗天地》《宋词世界》《元曲山河》),以及《清诗之旅》《绝句之旅》五书,大翔曾撰评文定义为诗文化散文,美其名曰,深得我心。我也有心为散文这一古老的文学体裁注入新鲜血液,为文体的新变与创造略尽微忱,故将游记、诗论、诗词评赏、读书札记、抒情与叙事散文等形式一炉而炼。其时尚不知大翔兼类性之高论,今日得知,欣然色喜而让它们对号入座,并祈理论的发明人今后对投奔者多多关照。
有人嘲讽理论家、评论家只能纸上谈兵而不谙创作,如棉花匠只会弹(谈)不会唱,大翔兄教学与创作并兼,研究与实践同胜,既会谈又会唱,而且是高谈与美唱。他虽年届七十,但今日的七十已非古稀之年,而是风华还茂大有作为的壮岁。而我确乎是夕阳西下几时回矣,在夕阳的余晖中为大翔的《六乡书》燃放祝贺的鞭炮,原定千字,噼里啪啦,竟此情难已而燃放了两挂千子鞭。
2023年6月9日于长沙
后记
此集名曰《六乡书》,盖因书分《故乡》《情乡》《心乡》《衣乡》《学乡》与《他乡》,共六辑也。
《故乡》乃乡梓之所忆与所思。吾人故乡在湖北黄陂北乡,且在木兰山之北,生我养我,缘定终生。《情乡》多为抒情之作,大约算是周作人所谓的美文。《心乡》顾念世情,向鲁迅的杂文学习,多有芒刺与批评。《衣乡》乃《服饰文化》的专栏文章,太太笑我是纸上谈兵。《学乡》记叙与发挥均与同济大学有关。金庸先生是武侠小说大师,差一步就成为同济的顾问教授;余光中先生已经是同济的顾问教授,并曾登台演讲,语惊四座,至今水花还是湿的。《他乡》乃游记也,因人因事因景因情因思而感发。故乡是别人的他乡,他乡是有人的故乡,所以,觉得比异乡更人类共同体一些。
想到将《中国散文的五大特质》收作附录,也是为了表达我对散文体性的认识,尤其关于体裁的兼类性,大概还没人提过。而我从20世纪90年代始,即关注此问题,并琢磨着如何有所实践。
本人行年七十,对古人追求的立德、立功与立言,素慕且畏,不敢阐而释之,更不敢攀而附之。近五十年来,竭忠尽智做了三件事:一是教书,勉强称职;二是读散文、写散文、研究散文,稍可自慰;三是读诗、写诗也研究诗,功夫比第二件少些。就说写散文,数十年来也只能挑出这二十万字的拙作,不说面对古人与后人汗流浃背,思之忖之,觉得对自己也不好交代。
六辑所收之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在海内外的报刊公开发表过了,二十多篇被《新华文摘》、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1993散文选》、作家出版社《中国二十世纪纯抒情散文精华》等转载或收录。但由于疏懒,未能一一记下原刊处,真是罪过。此次成书,我又将拙作逐篇检阅,并努力做了一些修订,不少文本跟原作可能有些出入了。
《周易》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予不敢奢求,聊以记录数十载情思之足印而已,也算是对自己七十周岁的一个纪念。
感谢著名诗论家、诗文化散文家李元洛先生和著名散文家、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先生赐序小书;感谢著名篆刻家、书画家沈爱良先生的肖像章与书名章,吾借光生辉,永怀温馨矣!
喻大翔2023年6月12日识于天津旅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