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一生功绩的颂词里,人们称赞他像上苍一样仁慈,将天子的恩泽散布四方。颂词里还说他安定边界、平定乱匪。他对犯人很仁慈,关心百姓生活……《嘉庆传》一书是对清仁宗爱新觉罗·永琰,即嘉庆皇帝的研究记述。
勤勉尽责但缺乏创新胆略,事必躬亲但谨小慎微,勤俭律己但优柔寡断的皇帝。
嘉庆一生功绩的颂词里,人们称赞他像上苍一样仁慈,将天子的恩泽散布四方。颂词里还说“他安定边界、平定乱匪。他对犯人很仁慈,关心百姓生活……
《嘉庆传》一书是对清仁宗爱新觉罗·永琰,即嘉庆皇帝的研究记述。该书作者亚历山德拉?埃瑟德雷德?格兰瑟姆(Alexandra Etheldred Grantham)曾在中国旅居多年,他撰写的这本嘉庆传具有较高的真实性、理论性,是20世纪的西方人关于清朝皇室人物的记述中比较重要的一本著作,让我们看到对嘉庆一生的另一种视角解读。
第一章 乾隆的最后岁月 / 001
皇帝肖像 / 039
第二章 独立统治的开端 / 057
清朝时期社会风俗图 / 089
第三章 平定叛乱 / 115
清朝中期宫廷、社会图景 / 161
清朝中期天津社会图景 / 185
第四章 大臣与皇亲 / 201
第五章 阿美士德使团 / 225
第六章 最后的狩猎 / 279
按照中国人的习俗,父母去世的时候,孝子应该呼天抢地,尽哀尽礼。而嘉庆是一个一直都很注重外在形式的人,更是用尽全力表现出痛不欲生的心情。也许正是因为他并非真的肝肠寸断,所以才能够使出全身力气去痛哭。
嘉庆悲痛欲绝地跪倒在地,整个人像被彻底击垮了一样。他大声哭喊着让逝去的父亲回来,而事实上,也许正是因为确定父亲这一次真的不会再回来了,他的心里反而暗生欢喜。他涕泗滂沱,比所有兄弟哭得都厉害,在外人看来,他的悲痛已经达到了极点。他也真切地听见了自己的哭声,而且还可能由衷地欣赏自己这种令人信服的伤心欲绝的表演。
嘉庆参与了父亲入殓仪式的每一个环节,因为情绪激动而不停地颤抖,泪流满面。仪式从下午三点持续到五点。日落时分,乾隆的棺椁被抬进了乾清宫,数百名佛教的僧侣和道教的道士身着鲜艳华丽的刺绣锦缎长袍,为乾隆的灵魂诵经超度。曾经就是在这个宫殿里,乾隆的父亲雍正帝秘密从诸多皇子里选中了他将来继承皇位,并将写有他名字的密折封存于鐍匣中,藏在“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在“正大光明”这四个大字的神秘力量的护佑下,乾隆统治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繁荣盛世,这也证明了雍正帝的选择是正确的。现在乾隆统治的时代也结束了,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就好像只过了一天。而此时此刻,这个见证过太多辉煌的宫殿已经变成了一个“太平
间”,即使涂上了新漆,绘上了新图,但是在整个大殿的雕梁画栋之间,阴郁的感觉仍然挥之不去。
嘉庆命人将自己的寝宫搬到了乾清宫对面的一间书房,这里有一条通道与乾清宫相连。这条通道铺着巨型的白色石板,周围是汉白玉雕刻的栏杆。嘉庆和他的兄弟们曾经一起在这里听翰林院学士讲课。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守夜的地方,书房的简朴风格与此刻悲伤的氛围十分相衬。书房里没有床,嘉庆和所有的孝子一样就睡在地板上,整个人都表现出了无以复加的悲痛之情。
嘉庆哭着颁布诏书,宣告太上皇的驾崩是无法弥补的损失,并且详细追忆了父亲的丰功伟绩:他的智慧如神,胸怀宽广,胜过以往所有的君主;他的赫赫战功为大清朝开辟了广袤的疆土,使众多邻国都俯首称臣,使边境地区实现了和平安定;除此之外,在诗词创作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人能与之相比。嘉庆含泪表示,自己虽然坐上了龙椅,但是更希望能够多侍奉父亲几年,继续聆听父亲的教诲,但如今这已经变成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愿望了。巨大的悲痛充斥着嘉庆的身体,尽管父亲的遗愿是只办二十七天的丧事,但是即使举办百天的国丧也不能抚平他的哀伤,所以嘉庆决定遵从古制,守孝三年。
这听起来是多么孝顺,三年的守孝又可以为皇宫节省多少饕餮盛宴。古代圣贤的智慧博大精深,古制理应遵从,至少在一般意义上是如此。但是当古人提出下至百姓、上至天子,在父亲去世的三年之内什么都不能做出改变时,显然没有考虑到由于重大公共利益方面的迫切需要而必须进行变革的情况。而此时的嘉庆已经开始分步实施他数月之前就已经制订好的战略计划了:给他的兄弟和其他近亲封官晋爵,以兑现他之前许下的承诺——如果他们能够圆满地完成被分配的任务,将来就可以从他这里得到更多的恩赐。
诏书全部宣读完毕,守丧第一天的仪式也全部结束了。阳光渐渐从冬日的天空中褪去,星辰若隐若现,黑暗自一个伟大的灵魂消失之后第一次笼罩在紫禁城的上空。嘉庆终于可以回到他的芦苇席上休息一会儿了。他的眼睛因为哭得太多而肿了起来,他的身体因为睡在地板上而酸痛难忍,但是此时的他却无比开心,他终于成为一个真正的皇帝了。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让那个他恨之入骨的人彻底消失,那个人就是权倾朝野、富贵逼人的太上皇的第一宠臣——和珅,而相比之下,他在父亲的眼中却一直都不如和珅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