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作者四十年探究“龙学”的结晶,围绕着“《文心雕龙》与宗经”这样一个中心展开。本书认为,刘勰和大部分古人一样,具有明显的经学思维模式,其征圣、宗经是真诚的,却是从“文”的角度进行的,《文心雕龙》是经学背景下的文论,是一部“树德建言”的子书。刘勰既与当时文坛的主流意见大体一致,又总结了古往今来人们关于“文”的认识、实践的大量资料,提出了更为深刻、全面、自成系统、在当时比较先进的理论,对中国文学做出了杰出贡献。
四十年前的1983年,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在青岛成立,《人民日报》在同年8月23日以《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成立》为题予以报道,其中有言:“近三十年来,我国出版了研究《文心雕龙》的著作二十八部,发表了论文六百余篇,并形成了一支越来越大的研究队伍。”因而认为:“近三十年来的‘龙学’工作,无论校注译释和理论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至少从此开始,《文心雕龙》研究便有了“龙学”之称。如果说那时的二十八部著作和六百余篇论文已经是“丰硕的成果”,那么自1983年至今的四十年来,“龙学”可以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据笔者统计,目前已出版各类“龙学”著述近九百种,发表论文超过一万篇。然而,《文心雕龙》是一部什么书?这一看起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却在“龙学”颇具规模之后,显得尤为突出,需要我们予以认真回答。
众所周知,在《四库全书》中,《文心雕龙》被列入集部“诗文评”之首,以此经常为人所津津乐道。近代国学天才刘咸炘在其《文心雕龙阐说》中却指出:“彦和此篇,意笼百家,体实一子。故寄怀金石,欲振颓风。后世列诸诗文评,与宋、明杂说为伍,非其意也。”他认为,《文心雕龙》乃“意笼百家”的一部子书,将其归入“诗文评”,是不符合刘勰之意的。无独有偶,现代学术大家刘永济先生虽然把《文心雕龙》当作文学批评之书,但也认为其书性质乃属于子书。他在《文心雕龙校释》中说,《文心雕龙》为我国文学批评论文最早、最完备、最有系统之作,而又“超出诗文评之上而成为一家之言”,从中“可以推见彦和之学术思想”,因而“按其实质,名为一子,允无愧色”。此论更为具体而明确,可以说是对刘咸炘之说的进一步发挥。王更生先生则统一“诗文评”与“子书”之说,指出“《文心雕龙》是‘文评中的子书,子书中的文评一’,并认为这一认识”最能看出刘勰的全部人格,和《文心雕龙》的内容归趣“(《重修增订文心雕龙导读》)。这一说法既照顾了刘勰自己所谓”论文“的出发点,又体现了其”立德“”含道“的思想追求,应该说更加切合刘勰的著述初衷与《文心雕龙》的理论实际。不过,所谓”文评“与”子书“皆为传统之说,它们的相互包含毕竟只是一个略带艺术性的概括,并非准确的定义。
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更为合乎实际的说法呢?笔者以为,较之”诗文评“和”子书“说,明清一些学者的认识可能更为符合《文心雕龙》一书的性质。明人张之象论《文心雕龙》有曰:“至其扬榷古今,品藻得失,持独断以定群嚣,证往哲以觉来彦,盖作者之章程,艺林之准的也。”这里不仅指出其“意笼百家”的特点,更明白无误地肯定其创为新说之功,从而具有继往开来之用;所谓“作者之章程,艺林之准的”,则具体地确定了《文心雕龙》一书的性质,那就是写作的章程和标准。清人黄叔琳延续了张之象的这一看法,论述更为具体:“刘舍人《文心雕龙》一书,盖艺苑之秘宝也。观其苞罗群籍,多所折衷,于凡文章利病,抉摘靡遗。缀文之士,苟欲希风前秀,未有可舍此而别求津逮者。”所谓“艺苑之秘宝”,与张之象的定位可谓一脉相承,都肯定了《文心雕龙》作为写作章程的独一无二的重要性。同时,黄叔琳还特别指出了刘勰“多所折衷”的思维方式及其对“文章利病,抉摘靡遗”的特点,从而认为《文心雕龙》乃“缀文之士”的“津逮”,舍此而别无所求。这样的评价自然也就不“与宋、明杂说为伍”了。
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中则有着流传更广的一段话:“《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笼罩群言,而《诗品》深从六艺溯流别也。”这段话言简意赅,历来得到研究者的肯定,因而经常被引用,但笔者以为,章氏论述较为笼统,其中或有未必然者。从《诗品》和《文心雕龙》乃中国文论史上两部最早的专书(即所谓“成书”)而言,章学诚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但“论诗”和“论文”的对比是并不准确的。《诗品》确为论“诗”之作,且所论只限于五言诗;而《文心雕龙》所论之“文”,却决非与“诗”相对而言的“文”,乃是既包括“诗”,也包括各种“文”在内的。即使《文心雕龙》中的《明诗》一篇,其论述范围也超出了五言诗,更遑论一部《文心雕龙》了。
魏伯河,1953年生,山东宁阳人。曾长期从事基础教育工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特聘教授、国学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社科联副主席,兼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孙子兵法研究院副院长。出版《语文教学论札》等著作多部,并有古籍整理著作《孙光祀集》《黄恩彤文集》(全五册)等。其《文心雕龙》研究起步较早,后因故中辍,近年重拾“龙学”,已发表论文多篇,体现出独抒新见的学术品格,受到学界关注。
其人其书
疑义相与析——重读《梁书·刘勰传》
论《文心雕龙》为刘勰“树德建言”的子书
《文心雕龙》书名命意之我见
刘勰文学发展观述论——兼答韩湖初先生对“商周文学顶峰论”的否定
司马迁治史之宗旨与刘勰为文之用心
《文心雕龙·程器》之干进意图揭秘——兼与张国庆先生商兑
经学思维
论刘勰的经学思维
论刘勰崇实黜虚的学术价值取向——从纪昀的一条评语说起
走出“自然之道”的误区——读《文心雕龙·原道》札记
再谈“走出自然之道的误区”——兼答韩湖初先生的驳议
《文心雕龙·原道》之“道”为两层次说——基于文本细读的结论
《文心雕龙》“文之枢纽”新探
正本清源说“宗经”——兼评周振甫先生的有关论述
读《文心雕龙·辨骚》
《文心雕龙·辨骚》“奇贞(正)”辨——兼谈童庆炳先生的“‘奇正华实’说”
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困境——对《文心雕龙·辨骚》“博徒”“四异”争议的反思
剖情析采
论刘勰《文心雕龙》与骈文之关系
简论《文心雕龙》之“圆”
《文心雕龙》互文修辞分类举隅
对偶句式制约《文心雕龙》内容表达例说
《文心雕龙》“纲领”“毛目”解,
试说“逮及商周,文胜其质”
试说“光采玄圣,炳耀仁孝”
《文心雕龙·比兴》篇发微
《文心雕龙·练字》篇发微——基于物质文化的视角
转益多师
论徐复观先生的《文心雕龙》研究
钱锺书论《文心雕龙》
周勋初先生研治“龙学”的方法论启示——《文心雕龙解析》阅读感言
探幽发微,别有会心——读童庆炳《<文心雕龙>三十说》
……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