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的著名研究至今仍魅力不减。他在探讨西方现代主义的独特性上,首先探索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根基与前提。文中所提及的新教伦理,是典型的西方经济活动形式的根源之一,它为资本主义提供了理想的基础,满足了广泛的需求。在这本全集中,韦伯论述了两个重要问题: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本质以及社会伦理与经济行为的关系。这是韦伯关于新教在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的第一部全集。
马克斯·韦伯是十九世纪 以来最为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其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 本主义精神》在社会科学领 域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译林出版社的这个新译本 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阅读 机会。 我很高兴有机会为这个 译本撰写导言。我在自己的 学术生涯中,反复阅读韦伯 作品,借以激发理论想象, 提炼研究问题,推进学术思 考,从中获益匪浅。我从研 究者角度与读者交流一下自 己的心得体会。 一 伟大的思想通常与伟大 的时代携手并行。韦伯从事 学术活动的十九世纪到二十 世纪之间,正逢资本主义经 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式在 欧洲各国确立,重组了经济 、政治和社会生活,改变了 世界面貌和格局。欧洲思想 界也因此独领风骚,极大地 发展了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 理论阐释。在这个大背景下 ,韦伯以独到的思路探讨资 本主义的起源,即从观念文 化层次着眼来认识和理解经 济现象,并特别强调前者对 经济活动、组织制度的深刻 影响。这一思路与同时代的 其他伟大思想家如马克思、 涂尔干等迥然有别,独树一 帜。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 本主义精神》始于这样一个 观察:在十九世纪前后的欧 洲各地,基督新教盛行的区 域通常伴随着发达的资本主 义经济活动;宗教信仰与事 业精神同时体现在同一类人 群身上。由此引出本书的命 题:基督新教所产生的职业 伦理与现代资本主义有因果 关系。韦伯提出,新教信仰 塑造了人们社会生活的伦理 规范,沉淀为欧洲社会特有 的文化特质和生活方式,成 为理性资本主义精神,推动 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这一命题在学术界和思想 界引起很大争论,引发了韦 伯随后的一系列回应和阐释 。这些写作构成了这本书的 内容。 韦伯讨论的起点是区分 传统资本主义与现代资本主 义。在韦伯看来,市场经济 ,包括货币经济,自古即有 ,但属于传统主义的经济活 动:或自给自足,无力扩张 ;或贪得无厌,冒险无忌。 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 代产生的理性资本主义亦追 求营利,但体现出理性的经 营方式与生活方式。 韦伯提出,现代资本主 义精神来自独特的带有“伦 理色彩”的生活方式,这一 伦理的核心即努力经营但同 时禁欲的情操,即“把劳动 当作绝对的目的本身”的“天 职观”。蕴含于宗教信仰的 伦理规范对个人行为产生强 有力的约束,若有违反,则 被认为有悖义务。在韦伯看 来,“资本主义经济秩序需 要对挣钱的‘天职’的这种全 力投入”,这一风格(ethos )特别适应理性资本主义经 济活动,从而成为资本主义 之精神,体现在企业家和劳 动者双方身上。 这本书的其余篇幅进一 步阐释和论证这一命题,以 此“探明通过宗教信仰和宗 教生活实践所产生的那些心 理动力,这些动力为生活方 式指明了方向,并将个人固 定于这种方式中了”。韦伯 特别关注的是,上述诸环节 间的逻辑链条是怎样发生的 :为什么新教导致特定的“ 天职”职业观;这些宗教观 念如何转化为伦理而塑造人 们的生活方式;又如何成为 理性资本主义精神。 “天职观”起源于十六世 纪路德宗教改革。路德将宗 教从教会中解放出来,将人 们履行世俗职业的义务视为 道德实践的最高内容,即“ 天职”。但路德的职业观将 职业劳动与宗教原理分离开 来,不主张营利活动,无法 摆脱传统主义的束缚。韦伯 把分析目光引向了清教特别 是加尔文教派。与路德教义 相比较,清教教义规范表现 出严肃的现世关怀,以现世 生活为己任,与现代理性经 济活动密切相关。 然而,韦伯不是停留在 这里,而是提出新的问题: 清教教义的目的并不是倡导 资本主义精神,而是倡导清 教徒生涯与事业的核心追求 ,即“灵魂救赎”。需要进一 步回答的问题是:以禁欲主 义为核心的新教教义,如何 转变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道德 伦理,进而体现为资本主义 精神的? …… 中国读者理解这本书的 第二个困难缘于对宗教精神 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意义的陌 生感。韦伯笔下的加尔文主 义以及其他宗教信念渗透到 西方社会日常生活之中,成 为基本伦理和职业操守,以 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动力,塑 造了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 韦伯注意到,美国社会中各 教派是那些具有宗教伦理特 质的人们组成的自愿性团体 ,经世俗化过程而成为身份 象征,在历史上推动了资本 主义经济活动。新教精神传 统与教会正式威权或行会很 是不同,提供了现代市民阶 层的精神风格以及个人主义 的历史基础,并为相应的民 主制度提供了基础。当代西 方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仍可 追溯到宗教信仰的沉淀,虽 然这些宗教根基已经隐而不 现。如韦伯强调指出的那样 ,只有认识到伦理背后的宗 教渊源,才能真正理解这一 伦理的强大力量。例如今天 我们不时听到的关于学者从 业天职感的呼声,正是那个 遥远时代精神传来的回响。 与此相比,历史上的中 国家族社会长期以来提供了 基本的组织形式,血缘边界 清晰,亲疏层次分明;行动 规则多是来自各种角色关系 的相对主义的文化定义。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4.21-1920.6.14),生于德国图林根的小城埃尔福特。1882年开始在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1892年起,先后任教于柏林大学、弗莱堡大学、海德堡大学、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1920年6月14日,因肺炎病逝。
马克斯·韦伯、卡尔·马克思和爱米尔·涂尔干三人,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在对现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大师之中,马克斯·韦伯的地位至今仍然无可质疑,其思想体系始终没有受到根本性的挑战。他一生著述甚多,以《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及《经济与社会》等最为重要,以《学术与政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最为中国读者所知晓。
文献说明
第一部分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第一章 问题
第一节 宗教认信与社会分层
第二节 资本主义“精神”
第三节 路德的天职构想——研究的任务
第二章 禁欲新教的职业伦理
第一节 世间禁欲的宗教基础
第二节 禁欲与资本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 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1920年稿本的重印)
第三部分 “教会”与“教派”(1906年稿本的重印)
第四部分 韦伯的“反批判”
一 对上述“批判文章”的批判性评论(1907)
二 对上述“答复”的评论(1908)
三 有关资本主义“精神”的反批判(1910)
四 有关“资本主义精神”的反批判的结语(1910)
1.反批判性的概述
2.正面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