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研究宋明哲学的作品, 与通常的宋明理学史研究不同, 本书摆脱了单纯的思想史叙述以及学术观点的哲学分析, 而采取了把时代之风貌气韵与哲学思想之原质底蕴融为一体的观审维度, 从而展开了宋明思想与时代交相互动历史的波澜壮阔。作者以宋明时代的核心精神为纲, 将宋明哲学通论与学派研究结合起来, 并从社会史、文化史、哲学史、思想史相融合的视域出发, 深刻揭示了宋明哲学的时代背景及其精神主旨。
☆日本儒学大师冈田武彦研究宋明理学总结之作
☆一本讲透宋明理学的认知升级之书
☆读懂宋明理学,先需读懂宋明时代精神
《宋明哲学的本质》是冈田武彦研究宋明理学的总结性著作,也是一部匠心独运、别具一格的中国哲学史作品。本书通贯朱子学与阳明学以及整个宋明时代文化精神,综合哲学史、思想史、社会史和文化史,深刻阐释了宋明理学的时代背景及其精神本质、哲学要义、学派体系和发展脉络。在这部书中可以看到宋明之际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审美、情感的变化,以及这一时期哲学、陶瓷、诗歌、绘画、书法等呈现出的内观、格物、简素、古拙、藏五种特点。冈田武彦将宋明哲学融入到具体的时代情境中加以阐释,写出了一部“活”的宋明理学史。
由唐入宋,不仅是一次剧烈的政治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文化变革。时代精神,从唐代的外观、包容、感性一转而变为宋明的内观、知思、抒情。宋明理学正是在这一时代精神巨变的背景下诞生和展开的。比如,宋明理学为何诞生?一般认为,理学是为应对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的佛、道挑战而产生,但冈田武彦认为,这与唐宋之际贵族阶级消亡、知识官僚和平民阶级崛起,以及社会经济的繁荣有着莫大的关系。再比如,王阳明心学之所以流行,与明代人认为宋代高远的理想主义是压迫人生命的东西,使人的生命枯萎,从而更注重抒情、流动、充满生命的时代精神有关。
与一般哲学著作不同,冈田武彦特意在书中加入了大量陶瓷、绘画、书法图录,方便读者通过这些精美图片感悟宋明时代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宋明理学及其精神本质。
冈田武彦(1908—2004),国际阳明学大师,日本当代著名儒学家,被儒学大师杜维明赞为“儒学祭酒”。1934年毕业于九州帝国大学法文学部,1958年任九州大学教养部教授,196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66年受聘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1972年荣退后为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并获“中华学术院荣誉哲士”称号。曾任日本中国学会理事、评议员,东方学会名誉会员、评议员等重要学术职务。著有《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王阳明与明末儒学》《宋明哲学的本质》《〈孙子兵法〉新解》《简素:日本文化的根本》《中国思想的理想与现实》等作品。
译者简介:
连凡,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日本九州大学中国哲学史专业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比较哲学及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获2020 年度湖湘文化研究突出贡献奖。已出版《思想与文献:〈宋元学案〉综合研究》《〈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等专著和《宋明时代儒学思想之研究》等译著。
目 录
第一章 宋明时代精神的概观
一、唐代精神 /031
二、宋代精神 /032
三、元代精神 /035
四、明代精神/037
第二章 陶瓷器的精神
一、陶瓷器与时代精神 /041
二、唐三彩与唐代精神 /043
三、宋瓷与宋代精神/045
四、元瓷与元代精神/049
五、明瓷与明代精神/051
第三章 宋明学的精神
一、内观的精神 /055
二、格物论及其背景 /062
三、简素的精神/075
四、古拙/085
五、藏的精神/088
第四章 经学中的新古典主义与自由主义
一、汉唐的经学 /093
二、新古典主义 /095
三、自由主义/104
第五章 宋明的实学
一、儒家与异学异端 /111
二、道家与虚实的思想 /113
三、佛家与虚实的思想 /120
四、宋明理学与实的思想 /125
五、朱子学末流虚弊的救正 /141
六、王门三派间虚实的纠葛/145
七、挽救虚弊的新朱子学的建立/148
八、事功派与唯气派的实学/152
第六章 宋学的精神——唯理的思想
一、周、程的思想 /155
二、邵、张的思想/166
三、程门及其后继者的思想/173
四、湖南学派的思想/178
五、朱子之父与师的思想/187
六、朱子的思想/192
七、朱子讲友的思想/200
附录 事功学派的精神/203
八、宋末朱子学派的思想/206
九、元代朱子学派的思想/214
十、明代朱子学派的思想/217
第七章 明学的精神——唯心的思想
一、陆学的先驱/235
二、陆象山的思想/237
三、陆门的思想/245
四、朱陆同异论/250
五、明初的心学/255
六、王阳明的思想/261
七、现成派的思想/272
八、归寂派的思想/278
九、修证派的思想/280
十、刘念台的思想/283
第八章 反宋明学(复古学)的精神——唯气的思想
一、唯气论的源流/289
二、王浚川的思想/291
三、吴苏原的思想/296
四、郝楚望的思想/302
附录
附录一 明代儒学的展望/313
附录二 明末儒教的动向/324
附录三 明代思想的动向/344
译者的话/362
宋代精神
一
所谓时代精神,与时代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点毋庸赘言,但笼统地说是环境,却绝不是简单的东西。如果从国家对外势力的角度来比较唐宋两代,就会发现唐朝是向外扩张的时代,而宋朝则是向内退缩的时代。从文化形成主体的角度来看,在唐朝官僚贵族阶级是其核心,在宋朝官僚知识阶级是其核心。进一步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考虑,一般可分为继承发展型和反动批判型两大类,唐朝属于前者,宋朝属于后者。从中国的精神史上来看,宋朝正值大变革时期,如果探讨其内容的话,我认为宋朝可以说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
宋朝从太祖到太宗的时代,分立的各国被合并,国家的政治体制也确立了,但看到唐末五代混乱的主要原因在于藩镇的跋扈、将兵的专横,于是摒弃武断政治,推行文治政策。为此,科举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广泛地从庶民阶级中选拔能干的人担任官吏,但被录用的多是地方地主阶级的子弟。就这样,宋代的官僚政治体制得以确立。到了这个时代,产业又迅速发展,城市繁荣,市民生活水平因而提高,变得豪华;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朝廷也推崇学问文艺,人们自觉努力学习,养成较高的修养。因此,宋代文化有了飞跃性的提高。据了解,宋代人是世界上罕见的文化人。他们创造的文化是清纯高洁、宁静而深刻的、内观的、知思的文化,而这正是对丰满华美的、外观的、情绪的文化的批判和反省。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其主要原因是宋代人的精神结构较为内向。这当然与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情况有密切关系,但也不能忽略,宋朝对外关系所带来的国势畏缩是其重要原因。
宋朝与唐朝相反,经常受到塞外民族的压迫。最初遭受辽、西夏的入侵,接着被灭亡了辽的金占领了华北地区,于是不得不依靠江南地区重建国家,最终还是走向被灭亡了金的蒙古(元)所灭亡的命运。因此,宋代人的精神结构不得不变得自我内向,其结果是他们在内观、知思的文化中看到了价值和意义;唐代人的精神结构是外向的,因此他们在外观、情绪的文化中看到了价值和意义,两者是相反的。从发散到收敛,从外向到内向,这就是唐代精神向宋代精神的发展。一言以蔽之,宋代精神是内观的。宋代的精神文化是多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值得大书特书,只要看一眼这一时代的绘画和瓷器就能清楚地看到,宋代人在精神深度上创造了其他时代的人和其他国家的民族都无法企及的、具有世界价值的文化。
上面所述的宋代精神也不是突然产生的。唐朝也是在王朝建立后的一百多年,即玄宗开元、天宝时期开始,逐渐出现了革新的趋势。根据《新唐书·文艺传序》(卷二〇一)中记载:
玄宗好经术,群臣稍厌雕瑑,索理致,崇雅黜浮,气益雄浑。
可以知道这个。这里所说的革新性是指改变了以往的外观的东西,转向了内观的东西。虽说是内观的,但内容很复杂,概观而言,宋代精神可以看作是对唐末萌动的内观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宋代文人第一人苏东坡的以下这句话很好地传达了这一信息。
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东坡前集》卷二二,《书吴道子画后》)
上述四人,从唐代精神的主流来看都是革新的文化人,都是重视内观精神的人。东坡接着说:
知(智)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同上)
仿佛他们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精神,从而创造出了这种内观的文化,但我们不能忘记,唐代精神的主流仍然是外观的。
唐朝到了八世纪下半叶,发生了安禄山、史思明之乱,接着九世纪下半叶,发生了黄巢之乱,于是贵族阶级没落,藩镇横行,因此唐大帝国也终于不得不走向崩溃。唐朝灭亡后半个世纪又持续了五代(907―959)的分裂混乱时代,因此,从唐末到五代,文化走向衰退。在五代时期,只有江南的南唐和四川的后蜀治理相对稳定,因此这些地区的文化得以保留,并在宋初得以传承。
在唐末五代之间萌生出的内观精神,大致可分为知思的和抒情的两种,如果说前者是客观的,后者则是主观的,但是在这个时代,这两者开始了浑然一体地运动。纵观宋明的时代精神,都是内观的,但如果仔细观察,宋代精神是知思的,明代精神则是抒情的。如果对宋代精神进行详细观察,就会发现北宋与南宋在性质上多少有些不同。这与两代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意识等有密切关系。从总体上看,北宋精神具有理智、客观的倾向,气象静深、遒劲、雄浑,而到了南宋,却变得有点稀薄,形成了一些情绪、主观的倾向,这种气象,也不是没有纤细奢华而走向奇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