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吸收了我国多年来小学数学教育体系构建的优点,聚焦全息育人的教学目标,提出了“宏观一中观一微观”的小学数学全息育人课堂教学新的建设思路。宏观上基于国家政策和理论基础,开展顶层设计形成育人框架;中观上基于大单元设计观,形成学科单元育人教学设计;微观上立足课堂实践,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落实学科全息育人。特别针对全息育人点挖掘、教学重难点突破等给出了全息育人教学设计育人要点解构图表,帮助教师深度理解,以设计思路、要点解析、案例呈现、育人点评等方式,增进教师对教育教学内容和全息育人点的理解,更新教师理念,开阔教师视野,引导教师全面推进全息育人的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是北碚区教修学院小学数学团队历时三年多编写完成的专著,是区域全息育人实践研究的系列丛书之一。为了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北碚区在全区开展了全息育人的研究和实践。为了更好地把这项工作的阶段性成果系统梳理结经验,为后续实践提供借鉴,我们启动了本书的编写,邀请一线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完成这一很有意义的工作。
本书依据国家新政策,遵循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紧紧围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展,体现数学学科全面育人的价值这一目标,结合一线教学工作的实际,以服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旨,以通俗、易读、实用为出发点,全面展现了研究实践的整体思路、研究框架、研究内容和研究案例,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注重为教师课堂教学实际操作提供示范和指导,体现了学科全息育人的基本要求。
为满足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对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践行理念,切实开展教学的需求,在编写《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时,我们既注重以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基础,又更加关注对实际教学实践的专业指导和教学研训,通过阐释基本政策法规、解读相应的理论支撑,辅以实的课堂教学实操案例来说明小学数学全息育人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开展形式,以及小学数学全息育人课堂教学如何为学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本书吸收了我国多年来小学数学教育体系构建的优点,聚焦全息育人的教学目标,提出了“宏观一中观一微观”的小学数学全息育人课堂教学新的建设思路。宏观上基于国家政策和理论基础,开展顶层设计形成育人框架;中观上基于大单元设计观,形成学科单元育人教学设计;微观上立足课堂实践,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落实学科全息育人。针对全息育人点挖掘、教学突破等给出了全息育人教学设计育人要点解构图表,师深度理解,以设计思路、要点解析、案例呈现、育人点评等方式,教师对教育教学内容和全息育人点的理解,更新教师理念,开阔教师视野,引导教师全面全息育人的教学实践。
本书编写依据区域全息育人研究实践,体现“备教学评”一体化要求。编写原则符合学展和培养目标、适合教师备课、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需求和特点。同时构建小学数学全息育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和教学体系,以期支撑教学育人效果的优化。紧紧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突出小学数学课程的值,以理论溯源、理论构建、实践案例为主要线索,为教师提供从理论到实际教学的完整
本书由张泽庆、吴平主编,负责全书的框架结构设计、目录编写、和统稿等工作。各
学。
章执笔依次是:张泽庆,章;吴平、万瑞雪、江义玲,第二章;王鸿、王福朋、江晓琼、罗小丽,第三章;吴世彬、周艳洪、李玲、江礼君、王佳颖,第四章;马骏、胡焱,第五章;张中梅、何科香、舒冬梅,第六章。本书的完成还得益于很多重要研究工作的开展,是张泽庆、吴平主笔息育人整体框架的设计和梳理;周艳洪、李玲、江晓琼、舒冬梅、王福朋、万瑞雪完成了小学数学1~6年级(共12册)单元育人点的挖掘。本书还有郭勇、邵腾明、骆丹、吴静、冉雪梅、王倩、江义玲、郭艳红老师提供了优秀案例。各章的书稿经主编和作者反复讨论修改,共同将多年的研究成果诉诸笔端,借此机会对各位作者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在全息育人研究和本书编著、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北碚区教育委员会和北碚区教修学院各和专家的指导、帮助,得到了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婷教授及胡焱博士的指导,西南大学出版社对本书出版提供大力帮助。在此,谨向在本书编著和出版过程帮助和指导和同仁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限于作者团队是我本人的学识和能力,书中难免存在疏漏,恳请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张泽庆
22年12月6日于重庆南坪
第一章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概述
第一节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背景3
一、宏观背景——国家战略的要求3
二、中观背景——教育发展的需求5
三、微观背景——个体成才的要求6
第二节 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的内涵与特征 7
一、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的内涵7
二、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的特征9
第三节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的价值 13
一、学展——数学学科素养的形成13
二、教师成长——促成学科育人理念的生成16
三、课堂转型——改善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17
四、课程升级——完善数学与新时代的融合18
第二章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点导引
节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点整体设计的依据23
一、教育理论23
二、学科课程标准 24
三、数学学科教材27
四、学生认知水平28
第二节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框架30
一、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整体框架介绍30
二、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整体框架解读32
第三节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点设计38
第三章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教学设计
节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教学设计的理念85
一、学科性质为本 85
二、学科育人为主87
三、学科整体设计91
四、备教学评一致92
第二节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教学设计的原则93
一、整体性原则94
二、科学性原则96
三、关联性原则96
四、生本性原则96
五、全息性原则97
第三节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教学设计的方法101
一、单元整体分析101
二、育人目标确定102
三、教学活动设计102
四、教学资源选择105
五、学设计106
第四节 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教学设计案例109
一、数与代数教学设计109
二、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116
三、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123
四、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129
五、数学文化教学设计137
第四章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教学实施
节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教学实施理念145
一、落实全息育人理念145
二、聚焦学科核心素养146
三、注重数学学科本质 147
四、提升数用能力 148
第二节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教学实施原则 149
一、目标性原则149
二、整合性原则
三、生成性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
第三节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教学实施策略151
一、目标问题化151
二、任务情境化 152
三、内容活动化 154
四、评价立体化 157
第四节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教学实施的案例161
一、课堂导入环节的育人案例161
二、课堂新授环节的育人案例166
三、巩固练的教学实施案例175
四、课堂小结环节的教学实施案例183
第五章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教学评价
节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教学评价的理念191
一、评价目的:素养提升,全面发展191
二、评价指标:数学为本,多维融合192
三、评价主体:师生互评,多元参与192
第二节 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教学评价的原则193
一、公平性原则194
二、可行性原则194
三、过程性原则195
四、开放性原则196
五、客观性原则 197
第三节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教学评价的方法197
一、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二、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学生学的方法1
第四节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教学评价的案例6
一、课堂教学评价案例评析6
二、学生数学学案例评析212
第六章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研修
节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研修理念217
一、更新认知,转变观念217
二、教师为本,内化意识218
三、研究导向,课例2
第二节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研修原则222
一、问题导向原则222
二、双主参与原则224
三、行动研究原则226
第三节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研修的方法与步骤229
一、选择研修主题229
二、设计研修路径231
三、撰写研修方案235
四、实施研修活动236
五、反思研修成果237
六、整理研修资源238
第四节 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研 239
参考文献250
章|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概述
节小学数学学科全息育人背景
一、宏观背景——国家战略的要求
(一)人才培养的要求
新时代、新发展。国家发展和社步离不开人才,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爱国情怀、健康人格、应用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十三篇的主题是:提升国民素质,人的全面发展。其中提到“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在第四十三章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提出“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小学到大学,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完善和巩固教育保障机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保障人民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能力,控辍保学,巩固和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提高全民教育质量和水平。职业教育方面,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类型,深入改革创新,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深化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融通,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构建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国家建立了高水平现代教育体系,同时完善教师管理和发展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专业素能,就是为了培养一批有担当、高素质、爱国敬业的人才。年,我国人才发展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