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数百种哺乳动物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科属、别名、特征、分布、大小和保护现状等信息,并且还为每个动物配多幅栩栩如生的高清彩色图片,从不同角度展现哺乳动物的各部位特征,以方便读者辨认。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的类群,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从热带到极地,从高山到平原,从雨林到荒漠,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并且它们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做出相应的身体调整。例如在荒漠环境中,骆驼和跳鼠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从而进化出有效保持水分的功能;极地环境中的北极熊、北极狐等则都有厚实的毛皮来保持身体热量;而高原上的雪豹、盘羊等为了能够在悬崖峭壁上生存,则进化出极强的跳跃能力。
早期哺乳动物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出现在地球的中生代三叠纪晚期。早期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牙齿的不同,爬行动物的每颗牙齿都是相同的,而哺乳动物的牙齿则因其在颌上的位置不同而分化成不同的形态。此外,爬行动物的牙齿不断在更新,而哺乳动物的牙齿除乳牙外不再更新。中生代时,哺乳动物在动物类群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但到了中生代末期,地壳运动加剧,恐龙等爬行动物由于难以适应地球环境的改变而灭绝,哺乳动物则展现出很强的生存能力,开始占据更多生态位。进入新生代后,哺乳动物则取代恐龙成为陆地上占支配地位的动物,之后经过不断进化,演化出今天多样化的哺乳动物种群。
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编写风格,选取了多种具有代表性的哺乳动物,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科属、别名、孕期、社群习性、饮食特性、特征、分布等,还为每个动物配有多张高清彩图,从不同角度展现哺乳动物的特征,以方便读者辨认。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一些专家的鼎力支持,也有很多哺乳动物爱好者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 由于编者水平和时间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什么是哺乳动物·1·
哺乳动物的种类·2·
哺乳动物的身体构造·4·
哺乳动物的繁殖·6·
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7·
人类与哺乳动物·9·
第一章 草原哺乳动物
长颈鹿·12·
美洲野牛·14·
野马·15·
汤氏瞪羚·16·
斑马·17·
角马·18·
非洲疣猪·19·
狼·20·
狞猫·22·
豹猫·23·
非洲狮·24·
非洲象·26·
猞猁·27·
狒狒·28·
白犀·29·
小食蚁兽·30·
大食蚁兽·31·
花豹·32·
猎豹·34·
草原狐·35·
旱獭·36·
土豚·37·
袋鼠·38·
野兔·40·
跳兔·40·
土狼·41·
小犰狳·41·
美洲旱獭·42·
黄鼠·42·
澳洲野犬·43·
亚洲胡狼·44·
非洲野犬·45·
棕鬣狗·46·
跳羚·47·
非洲水牛·48·
草原西貒·49·
非洲野猪·49·
印度犀·50·
细纹斑马·50·
郊狼·51·
狐鼬·51·
貉·52·
黄鼬·52·
美洲獾·53·
黑马羚·53·
麋鹿·54·
第二章 荒漠哺乳动物
野驴·56·
非洲野驴·57·
沙狐·58·
胡狼·59·
笔尾獴 ·60·
缟獴·60·
狐獴·61·
双峰驼·62·
单峰驼·63·
蝙蝠·64·
大耳狐·65·
大羚羊·66·
子午沙鼠·67·
跳鼠·68·
斑鬣狗·69·
东非狒狒·70·
地松鼠·71·
蹄兔·71·
耳廓狐·72·
兔狲·73·
薮猫·74·
虎鼬·74·
第三章 森林哺乳动物
日本猕猴·76·
长臂猿·77·
黑猩猩·78·
美洲狮·79·
松鼠·80·
鼷鹿·81·
美洲豹·82·
野猪·83·
大熊猫·84·
孟加拉虎·86·
大犰狳·87·
马来熊 ·88·
貂熊·89·
驼鹿·90·
白鼬·91·
棕熊·92·
西伯利亚虎·93·
三趾树懒·93·
树熊猴·94·
眼镜猴·94·
针鼹·95·
袋熊·96·
树袋熊·97·
蜘蛛猴·98·
卷尾猴·98·
环尾狐猴·99·
亚洲象·100·
蜜獾·101·
婆罗洲猩猩·102·
北美浣熊·103·
夜猴·104·
披毛犰狳·105·
南浣熊·105·
松鼠猴·106·
山地大猩猩·107·
美洲黑熊·108·
臭鼬·109·
熊狸·110·
云豹·111·
长鼻猴·112·
黄喉貂·113·
大灵猫·114·
蜂猴·115·
黇鹿·116·
獐·116·
黑犀·117·
倭黑猩猩·117·
白掌长臂猿·118·
白眉长臂猿·119·
黑冠长臂猿·120·
红吼猴·120·
金狮面狨·121·
普通狨·122·
粗尾婴猴·123·
婴猴·123·
指猴·124·
菲律宾跗猴 ·124·
黑掌蜘蛛猴·125·
棕头蜘蛛猴·125·
白脸僧面猴·126·
鼠狐猴·127·
褐美狐猴·128·
大狐猴·129·
山魈·130·
鬼狒·131·
印度灰叶猴·131·
熊猴·132·
食蟹猕猴·133·
原麝·134·
蜜熊·135·
林猬·135·
苏门答腊虎·136·
树鼩·136·
马岛獴·137·
亚洲金猫·137·
赤狐·138·
印度豺·139·
灰狐·140·
狍子·141·
马来貘·142·
穿山甲·142·
第四章 高原和极地哺乳动物
雪豹·144·
羊驼·145·
牦牛·146·
藏獒 ·147·
麝牛·148·
高原鼠兔·149·
石貂·149·
小熊猫·150·
原驼·151·
眼镜熊·152·
豚鼠·153·
骆马·154·
岩羊·155·
驯鹿·156·
川金丝猴·157·
北极狼·158·
毛丝鼠·159·
滇金丝猴·160·
盘羊·160·
大羊驼·161·
黑足雪貂·161·
北极兔·162·
北极狐·163·
北极熊·164·
灰熊·165·
羚牛·166·
马鹿·167·
狮尾狒·168·
第五章 水生哺乳动物
海豹·170·
僧海豹·171·
斑海豹·172·
海獭·173·
海狗·174·
水獭·175·
象海豹·176·
新西兰黑白海豚·177·
宽吻海豚·178·
河狸·179·
海狮·180·
河马·181·
虎鲸·182·
白鲸·183·
一角鲸·184·
抹香鲸·185·
灰鲸·186·
蓝鲸·187·
座头鲸·188·
中华白海豚·189·
海象·189·
长须鲸·190·
北美水貂·190·
黑露脊鲸 ·191·
塞鲸·191·
弓头鲸·192·
小鳁鲸·193·
白喙斑纹海豚·193·
糙齿海豚·194·
领航鲸·194·
加州海狮·195·
喙鲸·195·
儒艮·196·
袋鼠
双门齿目、袋鼠科、大袋鼠属
袋鼠是善跳跃的哺乳动物,跳跃的行进方式也是它们的显著特征之一。袋鼠以跳代跑,用下肢跳动前进,最高可跳 4 米,最远可跳 13 米,时速达 50 千米以上。这些都取决于它们有一条粗壮且长满肌肉的尾巴,这尾巴不仅能与下肢共同平衡身体,而且还能像腿一样支撑身体。除此之外,袋鼠尾巴还具有进攻与防卫的作用。
分布区域:分布于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部分地区。
栖息环境:栖息在凉性气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以及热带地区的草原。
饮食特性:植食性动物,以多种植物为食,有的还吃真菌类。
繁殖特点:每年生产 1~2 次,孕期为 30~40 天,哺乳期约为一年。小袋鼠刚出生的时候没有视觉,生下来之后立即被移放在育儿袋里面。
趣味小课堂:小袋鼠非常顽皮,经常在育儿袋中乱动,有时候还不讲卫生,会在育儿袋中拉屎拉尿,母袋鼠不得不每隔一段时间就打扫一下育儿袋。打扫时,母袋鼠会用前肢将育儿袋的袋口撑开,然后用舌头将育儿袋舔得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