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四个专辑围绕阅读展开,第一辑围绕所读各书展开讨论;第二辑围绕译书,涉及翻译与中外文化交流的话题;第三辑围绕所读的海外汉学家,以人为中心;第四辑是个人海外行迹及心情的记录,其中《海外集》计收各体诗歌73首。
所谓“海外读书记”,其实就是海外读书笔记的整理汇集。本书也可以看作一本以海外汉学为主题的读书笔记,或者学术随笔集,文章大多篇幅不长,不加脚注。全书共收文章32篇,编为四辑。 本书收录《乌鸦与鹏鸟》《通俗小说中的异国情调》《博尔赫斯的分岔小径》等精彩文章。
问学之道,就是学问 之道。对人文学科而言, 问学之道,除了讲论切磋 ,阅读大概算是最为重要 的了。 20世纪90年代开始, 我有机会去海外交流,先 后到过美国、英国、日本 等一些国家,也到过中国 台湾、香港等地,或者访 学,或者讲学,或者担任 客座,虽然角色身份有所 不同,居住的空间环境与 文化环境也颇不一样,但 个人生活的中心一直是读 书,从未有变。最多的时 间是花在图书馆里,我如 果不是在图书馆阅览室中 ,就是在图书馆的书库里 。在书库的一排排书架间 浏览,好比徜徉在大森林 之中,常令我有心旷神怡 之感。自觉呆在海外的时 间有限,有些资料比较珍 贵,回国之后恐怕不易寻 找,不便使用,因此,我 将有限的时间都花在寻找 与搜集材料,复印、扫描 和阅读材料上。阅读中产 生一些感想,往往匆忙地 做一些标志,或简单地做 些记录,写下梗概要点, 最多草成一篇短文,很少 集中一大段时间写长文章 。20岁那年,我渎到德国 诗人埃尔文·斯特里马特 的一首散文诗:“草地上 开满了鲜花,可牛群来到 这里所发现的却只是饲料 。”印象深刻,至今记忆 犹新。在海外访学的日子 里,我就像这牛群中的一 头牛,面对偌大一片绿草 地,贪得无厌,总想多吃 下一些草料,却常常忽略 了鲜花,甚至连能否很好 消化都顾不上,心想只要 吃进肚子里,以后有的是 时间“反刍消化”。 去年,浙江古籍出版 社要编辑一套“问学丛书” ,征稿于我,给了我一个 “反刍消化”的机会,非常 感谢。这番“反刍消化”的 成果,就是这本《海外读 书记》。所谓“海外读书 记”,其实就是海外读书 笔记的整理汇集。历年所 积读书笔记当然不止于此 ,这次整理的也只是其中 一小部分,丛残细碎,难 称著述,然“贤者识其大 者,不贤者识其小者”, 莫不有问学之道焉。 我的整理工作主要包 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 旧日反刍消化成果的整理 ,即对16篇旧稿做了修订 ,其中10篇曾刊于2009 年在重庆出版社出版的随 笔集《纸上尘——历史的 表里》下编,此书早已绝 版;另外6篇是为翻译薛 爱华、宇文所安的汉学著 作而写的序跋**。各篇 修订幅度大小不等。另一 方面则是对旧日“草料”的 重新“反刍消化”。有一阵 子,我把自己的**博客 “廿年远在帝王州”当成一 个笔记本,往上面堆放一 些读书笔记,其中有一个 系列叫作“海外汉学”。这 次整理,有几篇题目原出 “海外汉学”,但增订较多 ,旧貌换了新颜;第三辑 后7篇则是全新的写作。 事实上,本书也可以 看作一本以海外汉学为主 题的读书笔记,或者学术 随笔集,文章大多篇幅不 长,不加脚注。全书共收 文章32篇,编为四辑:第 一辑围绕所读各书展开讨 论;第二辑围绕译书,涉 及翻译与中外文化交流的 话题;第三辑围绕所读的 海外汉学家,以人为中心 ;第四辑是个人海外行迹 及心情的记录,其中《海 外集》计收各体诗歌73首 。总之,四辑都围绕阅读 展开,不管是读书、读人 ,还是读不同的城市山川 ,阅读都是我问学的主要 途径之一。
程章灿,1963年生,福建闽侯人,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毕业,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石刻学、国际汉学、中外文化交流与文化比较等。著有《魏晋南北朝赋史》《唐诗入门》《魏晋南北朝诗》《世族与六朝文学》等,译有《迷楼》(宇文所安著)等。
第一辑
《汉字西译》与法兰西汉学200年
卫三畏廉士甫与《汉英韵府》
朱淑真与莎士比亚
中国古诗走出去与莎士比亚走进来
从《古今诗选》到《古诗选珍》
乌鸦与鹏鸟
读《中国情人歌》
也说《聊斋志异》“被洋人盗用”
清初常熟的一次西学东渐
博尔赫斯的分岔小径
通俗小说中的异国情调
第二辑
海外《选》学管窥
——《古典文献研究》第十四辑前记
与薛爱华结缘
——《神女》《朱雀》二书译后记
朝辞朱雀暮寻神女
——薛爱华的风格与趣味
唐宋帝国的东南边疆
——《闽国》《珠崖》中译本序
走进迷楼
——《迷楼》中译本后记
诗学的迷楼
——读宇文所安《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
《内闱》中译本校读记
学术翻译的选材与对话
译名游戏
第三辑
维多利亚学究
众里寻她
魏理与两个女人及一个“恋”字
风流才子高罗佩
欧美汉学家的汉名印章
燕园每到忆洪公
迎神与打鬼
——洪业的杜诗学
剑桥岁暮问藤花
——洪业与邓之诚
洪煨莲先生诗辑存
杂技诗人周策纵
第四辑
费城不眠夜
海外集
一、乙亥中秋集义山诗遣怀四首
二、又感事集句一首
三、波城大雪歌
四、英伦北游歌
五、山居
六、客中迎客
附:邝健行先生原玉《迎客》
七、乙酉岁末璞社雅集以广式茶楼为题限五律尤韵
八、既成意有未尽别韵再赋一首
九、丙戌仲秋西雅图作
十、再别西雅图
十一、日南绝句九首
十二、榕树八首
十三、东游绝句甲稿十二首
十四、东游绝句乙稿十八首
十五、丙申夏日日本行六首
十六、密西根东兰辛湖畔
十七、过故李珍华教授庄园
十八、访流水别墅
十九、自叠一首
二十、访阿米什人不遇
二十一、往伯克利机上作
二十二、自伯克利归国机上作
《汉字西译》与法兰西汉学200年
1814年,以清代纪元来说,是清仁宗嘉庆十九年,好像是平平淡淡、无关紧要的一年。
但是,在法兰西汉学研究史上,它却是一个有意义的年份。这一年的12月,在法国东方学家希尔维斯特·德·沙西(Silvestrede Sacy,1758-1838)的大力鼓吹与支持下,法兰西学院正式设立了汉学讲座,其完整名称为“汉族和鞑靼—满族语言与文学讲座”。这标志着职业化的欧洲汉学研究的登场,由此揭开了持续一个多世纪的辉煌的法兰西汉学史的序幕。在制度的层面上,此举确认了汉学学科在欧洲大陆学术体系中的位置。
1814年之值得铭记,还因为同样在这一年的7月,在沙西的关注和支持下,汇集耶稣会人士汉学著作大全、多达17卷、早在1776年就开始出版发行的《中国杂纂》终于出完了最后一卷。用中国的成语来讲,这是一项“旷日持久”的浩大工程。如果说,法兰西学院汉学讲座的设立,是从制度层面上确认汉学学科的存在;那么,这部皇皇17卷的巨著,则从基本文献角度,为汉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不是偶然的。1814年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节点,与此前数百年、数十年、数年的积累都有密切的关系。数百年、数十年太久,一言难尽,暂时不去说它。这里只说1814年的前一年,亦即1813年。这一年的法国学术界也发生了很多事,只说与汉学史直接相关的两件。一件是25岁的雷暮萨(Abel Remusat,1788-1832)在这一年通过了他的以中医为主题的博士论文,次年,这位年方26岁的新博士,就顺利地坐上了新设立的汉学讲座席位。另一件是在一代枭雄拿破仑的支持下,法国巴黎皇家印务局出版了一部厚达1112页的汉、拉丁、法大词典——《汉字西译》(Dictionnaire Chinois,Francais etLatin,1813,Paris)。正如杨慧玲指出的,“《汉字西译》是汉学史和汉外双语词典史上划时代的一部著作”,这部书的出版,“也是欧洲汉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杨慧玲《〈汉字西译〉考述》,《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2期)。
《汉字西译》的蓝本,应该是明代梅膺祚的《字汇》,或者说是《康熙字典》,因为《康熙字典》就是以《字汇》为蓝本的。《康熙字典》比较常见,现在姑且先以《康熙字典》来做对照。《康熙字典》将汉字部首分为214部,并按笔画多少排列,从一画直到十七画。《汉字西译》不仅部首数量与《康熙字典》完全相同,而且所有部首的排列顺序,乃至于部首名称的读音、每一部首下所收汉字出现的顺序,都与《康熙字典》一致。当然,《康熙字典》全书收录47043字,而《汉字西译》全书收录13316字,只能说是《康熙字典》的缩略版。这13000多字以外,基本上是生僻字,一般的中国读书人也认不全,暂时不收不译,自无大碍。释义方面,《汉字西译》也比较简单。比如“丼”字,按照《康熙字典》,此字有三个义项。第一个义项就是“水井”的“井”。我记得流沙河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井中的那一点,就是人们对着井水看时照见的自己的脸,但《康熙字典》似乎认为此点代表汲水器,周边四画代表井栏。第二个义项是姓,读dǎn,这个姓氏真的很罕见。第三个义项就是个象声词,是“投物井中”的声音。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这个字漂洋过海到了日本,不仅改变了读音,也改变了意义。据说,在日语汉字中,这个字读作donburi,指用有盖的瓷碗来盛装米饭的料理,在碗中盛入三分之二的饭,再铺上些菜。假设菜是牛肉,便称“牛丼”,“丼”又省读为don。为什么用这个字呢?是因为姓“丼”的某户人家发明了这种料理呢,还是用它来指代牛肉下到汤里的声音呢?事实上,这种料理类似于盖浇饭,是没有汤的,也就不可能有牛肉下到汤里的声音。
扯得太远了,收回来再说《汉字西译》,在此书中,“丼”只有“井”这一个义项,也省却了书证,简洁明了,便于外国人学习。收录13000多字,每个字的解释若不尽量简洁一些,翻译成法文、拉丁文的话,篇幅还要成倍地增加。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