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梵蒂冈图书馆、罗马智慧大学孔子学院、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大象出版社几方联手, 精心遴选、复制梵蒂冈图书馆所藏汉籍, 整理、汇编而成, 分四辑依次影印出版, 共计300册。第一辑 (44册)、第二辑 (22册) 已分别于2014年、2019年出版。第三辑共70册, 从梵蒂冈图书馆藏352部中国传统古籍中精选品种、版本稀见及带有明清时期传教士较多批注、价值较高的60部予以收录, 按照经、史、子、集、丛书五部分类法排列。
张西平
男,1948年生于河南温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副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会会长。张西平先生长期以现代西方文化,1500-1800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汉学史和中国基督教史为主要研究领域,代表著作有《历史哲学的重建》《中外哲学交流史》(主编)《中国和欧洲早期哲学与宗教交流史》《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调查》(主编)《传教士汉学研究》《他乡有夫子:汉学研究导论》《跟着利玛窦来中国》(中英文)《欧洲早期汉学》《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国丛报》整理主编,2008年与香港大学和澳门基金会共同主编出版了《马礼逊文集》,目前正在从事来华传教士中文文献的整理、编目和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史研究工作。
张西平教授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长期与大象出版社密切合作,共同出版了《国际汉学》(辑刊,已出26辑),“国际汉学研究书系”包括“西方早期汉学经典译丛”“当代汉学名著译丛”“海外汉学研究丛书”3个系列40余种,“马礼逊全集系列”14册,所出版的许多汉学著作在学术界获得好评,其中有些著作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例如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所主编的《中国近事》,是目前全球唯一的从拉丁文翻译成现代语言的著作,至今尚无从拉丁文翻译出版的德文版和英文版。同时大象出版社也迅速成长为国际汉学出版重镇。
任大援
1978年考入西北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师从张岂之教授,攻读中国思想史专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8年至1989年赴联邦德国华裔学志汉学研究所作学术访问。1996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欧洲汉学杂志《华裔学志》顾问。自研究生毕业以后,一直从事哲学、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专业领域主要在宋明理学、明清思想文化、地方学术思想史等方面。
曾参加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八五”重点项目《宋明理学史》(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教委奖)、《中国历史大辞典·思想史卷》等著作的撰写。参加国家教委统编教材《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概论》等书的撰写,此两项课题亦分别获陕西省和国家教委奖。主要成果:《刘古愚评传》、《孟子》、《中国儒学思想史》(撰写明清部分)、《中国思想史》(撰写明清编)、《陕西通史·思想卷》(撰写清代部分)等
费德里克·马西尼
马西尼教授现任罗马智慧大学副校长,罗马智慧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著名汉学家。他坚持汉语教学20年,撰写并出版了十余部汉学著作,发表论文、文章、评论100余篇,其中关于现代汉语词汇形成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意大利与中国》一书是当代世界汉学研究的重要学术著作。他主持编写的《意大利人学汉语》、《我们学汉语》等汉语教材,在意大利受到广泛欢迎,年发行上万册,荣获汉办“世界优秀本土汉语教材奖”。在他亲自领导下,罗马大学孔子学院3次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本人2次被评为先进个人。2010年,马西尼教授因在中意语言文化交流和孔子学院建设方面的杰出贡献,获时“中意友好贡献奖”。
裴佐宁
梵蒂冈图书馆副馆长,博士
谢辉
本辑主编,历史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学术史、海外汉籍。发表论文60篇。出版专著《元代朱子易学研究史》一部,独立或合作出版古籍整理类著作6部,主编或参编《欧洲藏汉籍目录丛编》等6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二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