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片场真的是导演说了算吗?坐稳导演椅要经历怎样的残酷考验?本书作者在业内摸爬滚打多年,错失过很多好的项目,得罪过发行方,还曾夹在制片厂高管和演员之间左右为难——在这行打拼,他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同时也积累了相当宝贵的一手经验。在本书中,他以犀利风趣的语言,从导演的职业路径讲起,带领读者走进片场内外,针对拍片常见的难题和挑战予以解答,还传授了能持续不断接到活儿的方法秘籍。
“你们这些导演啊,每每你们的作品没有取得成功,你们就会说这是艺术,有深刻内涵,不足为外人道。事实是,我会炒掉你们这些无人在意的蠢蛋。”
——我第一次求职的面试官
这本书不会教会你在哪里架设摄影机。这本书不会帮助你成为电影大师[区别于黑泽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那种大师,它只是帮助你成为“职业的”“被雇用的”导演]。这本书只关乎一件事情:如何成为被雇用来导演影视作品的人。
更为准确地说,这本书讲的是怎么从起步到跻身职业导演行列,怎么保住这个饭碗,怎么在并不顺利的时候,仍然勇往直前。当然,这并不是说,摄影机架设的角度并不重要,也不是说大师不值得学习。事实上,他们很重要,也值得学习。然而,《如何坐稳导演椅》将要谈论的是导演行业的另外一个方面。
有很少一部分电影导演属于“A”级,他们是大制作的票房保证。更稀有的一部分是“作者”导演,他们自编自制自导自己的作品。我们这些剩下的人便是被雇用者,虽然我们也在不断努力,希望能晋升为“A”级导演。
我们被雇用来导演院线电影、电视电影、剧集、纪录片。有时候这些作品成功了,有时候则会失败。你也许会认为,如果你的项目进展顺利,你可以独当一面,便不再需要任何职业建议。可事实是,只要还没有一个周末赚到50万美元,或者还没有拿到奥斯卡奖杯,不管这个作品成功还是失败,我们未来每一个执导的工作都将面临严峻的竞争。而我们每天做的或者忽视去做的事情,都在影响着我们被雇用的机会。
这就是《如何坐稳导演椅》所要谈论的。
我们的市场上有很多很棒的关于“A”级导演的书,但目前却几乎没有书讨论成功的职业导演。
但我认为,在我们的行业里,95%的导演是职业导演,我们职业导演的行规跟“A”级导演有着巨大的差异。“A”级导演像古代专制君主一样完全驾驭他们创作的电影,但是在职业导演的世界,制片人才有绝对的权力——制片人决定一切,甚至包括是否聘用这个导演。
比如,在“A”级导演的世界中,领衔主演由导演决定(也可以说雇用),他们效忠于导演;在职业导演的世界中,领衔主演大部分时候由制片人雇用,他们的酬劳以及他们的票房号召力经常比职业导演更值得关注,他们效忠于他们的角色、他们的制片人或他们的受众,但是不一定效忠于职业导演。这本书讲的是怎样学习到必要技能,好让你在这纷繁复杂的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以及怎样更好地运用这些技能,做好必须要做的工作。
再比如,作为一个“A”级导演,你对剧本有很大的权力。你可以对你认为必要的地方做出改动。但作为一个职业导演,制片人不允许改动一个字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
所以,《如何坐稳导演椅》是关于习得某种技能的书,它能让职业导演做到既自行修改了剧本,又巧妙躲过由此可能引发的矛盾。
《如何坐稳导演椅》这本书遵循这样的线性流程:从接到那个重要的邀约电话,到拍片的前期筹备、拍摄和后期制作,一直到完成此项工作并找到下一个更好的工作——这本书将讨论整个过程中所有重要的细节。
但是有人可能要问,如果现在我的手机响个不停,不愁没有活干,那我为什么要担心呢?
因为在这个行业,工作上的竞争是——非常严酷的。
想想这点吧:全世界175个国家,共有超过6600所大学,虽然并非所有的大学都设有电影学院,却有几百个专门的电影学院和机构。世界上就是有这么多电影学院。每一年,每所学校都至少有一个极具潜质的人毕业,他掌握了关于导演工作的基本知识,而且非常迫切地(夸张点说,甚至不惜做出出格的举动)要开始他的导演生涯。这就是说,每年有近6000个潜在的新导演迫不及待地要出道。
我们再换种思考的角度。每年能上院线的英语故事片超过500部。在它们之中,仅仅有不超过50部作品好到能让它们的导演上升到“A”级地位。这意味着另外450位近来有影视作品在院线上映的导演将屈身接受更低的预算,或者转投电视——对你来说,电影是需要挤破头才能升上去的行业。
为什么这么多人想要导演电影?
因为导演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想象一下场景A:
你的手机响了。一个非常好的剧本被送到你眼前,还有一张数目巨大的快递来的支票。一个司机开着一辆全新的汽车来接你。办公室的人都对你很好。你神采奕奕地主持着那些有趣、和谐、有创意的会议。每个人都听命于你。一帮有能力的工作人员聚集起来,他们欣然地跟你一起合作。一群有才能的演员出现在你眼前,他们大方地敞开心扉跟你一起创作。你一喊那个充满魔力的词——“开拍”,所有东西都活了起来。你把创意的能量注入连续的画面和声音中,它们被呈现在无数观众面前,引起了他们的思考、欢笑、眼泪,甚至为他们带来灵感。于是,影评人的好评如潮,鲜花到达你的门口,你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这样的良性循环变得越来越好。这简直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不过它也有可能不是。
再想想场景B:
你的手机响了。剧本找上门来,是一个“仍待完善”的剧本。你办公室的人彬彬有礼,但仅限于当着你的面。你去开会,都是些烦躁的、无结果的、充满怨气的会。人们表面上听你的话,但是他们却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来做事。剧组工作人员被不情愿地集合起来。你眼前是一群过气的虾兵蟹将。你神采奕奕地说出这个充满魔力的词语——“开拍”,但举步维艰。你把创意的能量注入连续的画面和声音中,它们被呈现在无数观众面前,“反响不一”。影评人抨击它,没有鲜花,没有朋友,没有留下历史印记,只传出片场不和的谣言。你可能短期内都不会再接到活儿了。
这简直是个恶性循环。
这份工作里的一切都是那么不稳定。犯几个要命的错,场景A便急转直下地成为场景B。反之,如果保持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作品质量,打点好行业关系,和金主们保持好关系,紧紧地抓住那些千载难逢的机会,场景B就变成了场景A。
我们在一个“高压锅”里工作。即使是规模很小的团队,每一天、每个小时的花费也是不菲的。片场里的所有人都知道钱要花在正确的地方,要让观众觉得值回票价。我们有天气、时间、创意、人际和级别上的压力,或者还有该死的“轮胎压力”(一个爆掉的轮胎可能耗费一个小时、一天,甚至夺去人的生命)。我们长时间在压力下工作,长时间在严酷的、不舒适的地方工作。我们每天、每周、每月都要承受来自生活、饮食、工作方面的压力——就像一条压抑的、成天和一群“陌生人”挤在一个罐头里的沙丁鱼。当工作终于结束,我们还要遭受“没人打电话,没有活干”的压力的侵蚀。
当事情进展顺利时,它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当事情进展不顺利时,它并非一个好工作。不管你是经验丰富的导演还是新锐导演,当剧本送上门,你能抓住这个机遇,大干一场,最后终于成功,那可真是好运啊。
但,这仅仅是由于好运气吗?
如果你认为场景A的际遇是你的付出应得的,那么当你身处场景B的时候,你是不是该多少承担一些责任呢?
是的。
可以做些什么阻止场景B再次发生吗?
是的。
你将会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吗?
是的。
书里有一些技巧你或许早已知道,这不言自明;有一些技巧你可能不大同意;还有一些技巧实在很难实施。但我希望你在书中能找到一些新想法,帮助你注意到这份职业里那些你之前从未考虑过的问题。
还有一点,关于这本书的性别用语,我想特别解释一下:“他/她”这样的指称用起来很麻烦。“他们”这样的指称则往往更糟。我们的行业已在两性平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女性和男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互换角色、同工同酬的。所以,举个例子,我将为了行文流畅的需要而随意把摄影指导称作“她”或“他”,这并非有意暗示摄影指导们全是女性或者男性。
在这本书中,有些内容我是针对新人导演说的,到时候我会指出来。有些明确针对的是那些已经在行业里有一定经验和基础的导演,但是大部分内容主要还是针对职业导演的。不管它是你的第一部作品,还是你的第一百部作品。当你还没有到达“A”级导演的位置时,规则就是规则!
不过你可能会说,我需要的只是利用我的天赋做出好的电影和电视剧就行,其他的事情无关紧要。
你错了,经验表明并非如此。
“A”级地位通常不会持久。当奥斯卡获奖大片的导演数度出局之后,他们便会重新回到普通职业导演的位置。那些拍出过两三部饱受好评的小制作的作者导演,当他们的新作品在电影节上遭遇滑铁卢后,他们大多也会进入职业导演的行列。只有极少数不断创新的导演才能够脱颖而出,其他人则将黯然离场。你可以瞥一眼五年前电影节的名单,上网搜索这些导演,自己看看。
事实上,那些持续取得成功的导演,往往都是接受他人建议和忠告的人。这本书汇聚了有关职业导演工作的点滴知识,力求教授大家如何通过各自的工作团队打造出最完美的工作成果,以及如何巧妙地规避工作过程中耗时且极具破坏性的错误。
电影是一种深度社会化的媒介,导演往往人缘很好。那些把导演描述为冷酷、孤独,在片场指导完工作就消失的陈词滥调是荒诞的。大多数的导演要不停地跟人交流。他们必须这样。这里有这么多的选择:棕色帽子或黑色帽子?奔驰或宝马?85毫米或50毫米?悲伤或快乐?更大或更小?巧克力或香草?每天简直有成千上万个问题等着导演解决。当然,还有一些导演,将大多数的选择委托给别人:副导演(AD,Assistant Director)能够指导演员,摄影师可以提供一个可行的拍摄方案,司机可以决定他们是为塞尔玛与路易丝租一辆经典的雷鸟还是一辆生锈的本田思域……片场里总有无止境的交流讨论和无止境的选择。一旦我们在一个选择上犯了错,它将影响到影片拍摄的全局。
而且,你可能会说:“我只需做好工作,其他都无所谓。”可是“做好工作”的标准是什么呢?
当然,首部电影周末票房就突破数百万美元无疑是成功的。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手中的项目成功与否是难以衡量的。如果你刚刚执导了一季22集的《老友记》(Friends)中的第6集,你如何衡量自己的功劳?每周收视率并不能真正代表你的能力或价值。他们也不会打出“某某某导演”这样的广告词来招徕观众。同样地,电视系统的高管和制片人并不总是把电视电影或者迷你剧集的高收视率归功于导演。他们会强调,整个节目整体的新颖概念或者演员阵容才是收视卖点。这样看来,仅仅在艾美奖颁奖典礼上那短暂的几分钟时间里,电视才更像是一种属于导演的媒介。院线电影的情况又如何呢?业界领导人会信誓旦旦地说,票房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于许多因素:演员、时机、剧本、宣传,以及一部电影运转起来所需要的各种因素。所以一部戏不成功,导演被给予第二次或第三次机会的情况很常见,但不是永远如此。因为,制片人雇用和再次雇用你的原因若不是为了取得成功,还能是什么?
这正是《如何坐稳导演椅》所谈论的:得到工作,出色地完成工作,以及得到更多的工作。
因为对一个导演而言,不工作便是慢性死亡。你必须工作,忘记钱(当然你也一定要谋生,但是如果那是你关心的,你最好去牙科学校,而不是电影学校),忘掉工作可能带来的任何声誉。你做导演,只因为你爱讲故事。当你用轻言细语的柔和声音讲故事,你是在为观众眼里的期待和专注而活:“她蹑手蹑脚地穿过阴湿和闪亮的隧道,不祥的微风缠绕着她,突然隆隆——”,观众跳起来,尖叫,欢笑,这一刻他们忘记了他们刻薄的科学老师,忘记了他们逾期未交的车贷,忘记了当天下午医生说的话。
那个时刻存在于你和你的观众之间。但是,对你而言,完成工作并得到相应的工资支票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要走到这一步,并且使之成为常态,你必须穿过非常复杂的迷宫:你必须得到这份工作,必须得将工作做好,必须得和那些可能再次雇用你的潜在的老板保持好关系。
这便是《如何坐稳导演椅》要谈论的。
你或许会问:“你是谁,凭什么要我们听你的?”
如果奥斯卡有一个奖项,评选的是电影或电视制作过程中最荒唐愚蠢的错误,那我足以获得无数个小金人了……我曾将重大项目转给了别人,因为我觉得拍摄地点不妥;我拒绝了在巴黎的高收入工作,就为了要潜心制作之前一部颇为麻烦的电影的混音;我让自己夹在使人不快的管理者和一本正经的工作人员之间;若不是我去指责那些堕落的电影发行商,他们说不定也会雇我去为他们众多其他项目工作;我对那些比较看好我的电视高层行政人员说自己真正想做的是故事片;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我总是向错误的人请教台前幕后的事情……
我犯了很多错误,也积累了很多经验,现在我可以讲述它们了。3岁时,我在娱乐圈有了第一份“工作”,主持一个我自己假想的电台节目——我每晚会唱几个小时的歌哄自己入睡。到6岁的时候,我的哥哥和我事实上成了一档受欢迎的广播节目里的常驻歌手。后来我们慢慢涉足电视节目领域,成为一档流行节目的常规班底,我们跟随节目录制,巡回演出。这些都发生在我14岁以前。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追寻着属于我的那一刻——观众忘记了一切,只和我在一起。
长大以后,我去电影学校专门学习电影。毕业前,我执导了一部纪录片,获得了几个奖项。后来我被一个小工作室雇用,导演另一部纪录片。由于没有受到任何的监督,我在制作这部纪录片的同时,用的是同样的班底,在纪录片的预算内,我还私底下即兴拍摄了一部故事片。纪录片盈利了,而故事片在一个小戏院上映,人们褒贬不一。从此,我的电话开始响个不停,工作陆续找上门。
迄今为止,我导演了4部在院线上映的故事片,它们经常深夜在电视频道上播出。我为大电视台导演了许多电视电影,还有许多剧集项目和纪录片,也有人把我写的剧本拍了出来。我还拒绝了感觉不好的项目。我撑过了衰退的失业期和同样具有挑战性的繁荣期。我支撑着一个很棒的家庭,我们在一起拍了很多有关墨西哥露营旅行的复杂的家庭影像。
我的手机现在还一直响个不停。
不是因为我已经赢得了奥斯卡奖(我没有),不是因为我有艾美奖(我也没有),不是因为我很容易共事(我也不是)。
因为一长串原因,制片人会雇用并且一直雇用就像你我一样的职业导演。这些原因已足以写成一本书了。
它们正好全在这本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