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古代艺术鉴赏理论的学术专著,分为“艺术通融篇”“艺术体验篇”“艺术言说篇”三部分。作者通过阐述诗与画的关系,提出了对艺术品鉴理论的独到见解,将知识性、文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通过对比中西美学史上对诗与画的关系的不同认识,深入分析西方对诗与画的界限不断区分的原因,中国对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不断融合,最终形成“诗画交融”这一衡量诗画艺术的审美标准的原因,从而探究中西方传统文化思想的差异以及艺术观的差异。
成杰,湖北武汉人,博士。201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现任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理论与批评。
艺术融通篇
一、诗含画境,画满诗情
(一)题画诗概述
(二)题画诗的起源与演进
(三)题画诗的艺术特征
(四)题画诗的美学意涵
(五)论诗诗
(六)论书诗
二、书画异名,同体归一
三、引而申之,取类不常
四、指事异名,归畴为范
(一)范畴的衍生性
(二)范畴的移植与互通
(三)范畴的历史衍化
艺术体验篇
一、天人合一,气化流行
二、涤除玄鉴,澡雪精神
(一)“道法自然”与“逸品”的推崇
(二)虚静其心,直觉感悟
(三)审美趣味的趋向
三、刚柔相推,穷理尽性
(一)《易传》思想的影响
(二)“理”的追求
(三)伦理道德式批评
(四)摘句式批评
四、工巧技艺,无不通禅
(一)画史上的南北宗
(二)禅语论艺
(三)“现观”和“现量”
五、赏评自得,触类兼善
(一)创作以自娱
(二)艺术体验
六、心师造化,趣在法外
(一)对创作主体的审美理解
(二)感性和理性的统
七、俯拾即是,辨之于味
(一)视觉范畴:“肥”“瘦”“方”“圆”
(二)味觉范畴:“甜”“辣”“酸”
(三)其他感官范畴:“涩”“滑”“香”
艺术言说篇
一、物尤难识,各以其意
(一)批评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二)批评的偏颇性与深刻性
(三)批评的随意性与普适性
二、言不尽意,立象尽意
(一)中西的语言观
(二)意象批评
三、近取诸身,性灵所钟
(一)从人物品藻到艺术审美批评
(二)生命化批评的类型及特征
(三)生命化批评的评价
四、置言有位,寄形于字
(一)名词性主语的构成特征
(二)凝练性词汇与形象性描写
(三)句式的逻辑归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