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18家高校与研究机构的51位学者,采访了31位受访者,带给读者生动的过往。他们访谈了最早的人民公社规划、黑龙江富拉尔基规划的参与者和宁夏第一批建设师,展现当代城市建设实践;访谈著名建筑师龙炳颐先生、建筑教育家罗小未先生、风景园林学科专家黄树业先生,以及许纪蔚先生留苏、荆其敏先生访学欧美的经历,记录了中国实验建筑的发展、长沙名城的保护与上海浦东机场T1航站楼的建设,描述了中国建筑教育发展与国际交流中的细节;访谈王渺影、陆文礼、杨孝军、萧文思、王吉中等匠师展现了华中、晋陕、马来西亚槟城,以及侗族独特的建筑技艺;还有鄂温克族传统聚落、蒲圻纺织总厂三线建设的集体访谈与研究。本书丰富多样的访谈与对口述史工作
现当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实践
陶宗震先生谈新中国初期富拉尔基的规划(李浩)
林永祥先生谈华南工学院建筑系的人民公社规划与设计实践(黄玉秋、彭长歆)
李志辉先生谈在宁夏的工作经历及建筑创作(马小凤、徐明蕊、杨泊宁)
汪大绥总工程师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项目(吴皎、华霞虹)
刘叔华先生谈长沙名城保护40年得与失(刘晖、何思晴)
王明贤先生口述:我与中国当代实验建筑(任丽娜)
建筑教育
龙炳颐先生的建筑实践与建筑教育(吴鼎航、郭皓琳)
罗小未先生谈外国建筑史教科书的编写(赵冬梅、卢永毅)
黄树业先生谈风景园林学科发展与理论转型(刘方馨、赵纪军)
钟政一谈四川省建筑勘测设计院职工大学:1979-1986年(段川、钟健)
国际建筑交流
许纪蔚谈留学苏联(李萌)
荆其敏先生谈改革开放初期赴欧美院校访问经历(戴路、李怡)
李振宇教授谈参与和推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际化发展的经历(钱
锋、谭峥)
聚落营建与地方遗产
王渺影老人谈汉协盛营造厂小木作分包商:王根记(赵逵、邢寓)
侗族掌墨师陆文礼谈从业经历与《鼓楼图册》编绘(蔡凌、廖若星、王雅凝、
郭世含)
谱系视角下黄河晋陕沿岸风土建筑的匠作技艺口述:万荣县上井村王吉中、王
山海访谈记录(林晓丹)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杨孝军口述(吴正航、尹旭红、冀晶娟)
马来西亚槟城华侨建筑墙壁抹灰工艺:与萧文思和陈清怀匠师访谈记录(陈耀威)
那日斯先生谈天津原英租界民园体育场改造项目设计(向彦宁、卢目明)
口述史工作经验交流及论文
乡土营造匠师口述史的两个重要问题探讨(刘军瑞)
基于口述史方法的使鹿鄂温克族传统聚落空间结构研究(朱莹、张远晴、李心怡)
多视角口述历史下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基本价值梳理:以蒲圻纺织总厂为例
附:蒲圻纺织总厂建设记忆——三线建设亲历者访谈记录(陈欣、黄之涵、马佳琪)
场所认同视角下的遗产社区可持续发展因素调研(赵潇欣)
附录
附录一 中国建筑口述史研究大事记(2015-2021年)
附录二 编者与采访人员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