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大后的错,我们都爱怪原生家庭?如何轻松愉快地摆脱坏习惯?每天都过得很压抑,如何才能开心起来?面对难以拒绝的事,如何妥当地说不?
每个人在面临人生的困境、抉择、低谷以及日常问题时,往往都希望看看智慧长者们会怎么说、怎么做。非常会讲故事的心理学家迟毓凯针对当下人人都关心的那些重要又日常的问题,精心挑选了20位顶流心理学家,在对他们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和生平轶事的诙谐讲述中,为读者找到解决爱情、职场、养育、社交、心灵等方面人生问题的良方。
全书分为自我与成长情感与两性沟通与社交三大部分,其中每个话题下的问题都由该领域的祖师爷或领军人来回答,如荣格之于心理咨询,斯滕伯格之于爱情,皮亚杰之于养育,并基于中国读者的心理习惯,采用以问题为先导,从人物和故事入手的方式谋篇布局。这是作者继《爆笑吧!心理学大神来了》之后献出的又一部有料、有趣又有用的科普佳作。
如何轻松愉快地摆脱坏习惯?什么时候该去看心理医生?如何妥当地向他人说不?本书将现实生活与心理学大师的理论紧密结合,对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困扰,给予心理学视角的解释,并尽力提供解决方案。
心理学知识体系繁杂,一些理论也艰深晦涩,许多人往往不知该从何入手。迟毓凯帮大家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从专业视角为读者选出了20位非常值得了解的心理学家,包括10位载入史册的心理学奠基人,10位对当代心理学产生重要影响的顶流,他们也是心理学研究爱情、职场、养育、社交、心灵等领域的祖师爷或领军人。20位大师各展身手,为你奉献解决日常问题的锦囊妙计。
- 20年高校心理学教龄、华南师大我zui喜欢的老师迟毓凯妙趣横生的心理学课堂
迟毓凯拥有20年高校心理学教龄,被华南师大学生票选为我zui喜欢的老师。其高校心理学老师和科普作家的双重身份总能让他妥帖的嫁接心理学科学与大众需求,这本书延续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科学、有料、接地气。本书既可为心理学专业人士学习与教学所用,也能让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用好心理学,是普通读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 同道猎聘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戴科彬,壹心理创始人黄伟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zui强大脑》中国战队联合领队攸佳宁,暂停实验室诚挚推荐!
20 位心理学大师,解答你的人生困惑
人生问题多是心理问题
作为一名大学心理学老师,我学习和研究心理学近30 年,同时也长期在大学、机关、企事业等各种机构,向各界人士普及心理学知识。说起心理学,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确实,这并不是行内人士的自吹自擂,而是当下心理学俨然已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学问。各种社会话题都离不开心理学工作者的参与,各类媒体也在探讨各种问题背后的心理动因……学习一点
心理学,进而了解自身、影响他人、更好地适应职场和生活,也成为现代人自然而然的想法。现在,心理学基本已成为成功的必需要素,居家的必备良品。
然而,仔细探究后会发现,心理学热背后展现的是另一个命题:人生问题背后隐藏着诸多心理因素。时代在变迁,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开始顺理成章地追求更高的精神满足,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家庭、事业、人生,但满足口腹之欲易,要想心灵丰盛难。
国学大师梁漱溟曾提出著名的人生3 大问题:人对物的问题、人对人的问题和人对自身的问题。人对物的问题指的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人对人的问题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关系问题;人对自身的问题则包含内在心灵与外在欲望的关系问题。梁漱溟认为,只有解决了这3 大问题,生命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解放和自由。
其实这3 大问题背后都是心理学问题:人对物的问题基本是个人能力问题;人对人的问题基本是人际关系问题;人对自身的问题则是典型的自我心灵问题。无独有偶,在心理学研究中,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Edward Deci)等人就提出了人的3 种基本需求,包括胜任需求、关系需求和自主需求。这3 种需求基本与梁漱溟的3 大问题一一对应:胜任需求指向一个人的谋生能力;关系需求指向一个人的人际交往水平;自主需求则指向一个人对身心自由的追求。
人生困惑一直是心理学探讨的课题。心理学从诞生之时起,解决心灵困惑、提升人类福祉就是其重要使命。无论是梁漱溟所说的人生3 大问题,还是由此引申出的人生诸多烦恼,古往今来的心理学家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当然,关于人生问题和人生困惑,不仅心理学家在研究,哲学家、伦理学家以及思想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在探讨。但与哲学和伦理学等基于思辨的观念不同的是,心理学对人生问题的解读更多的是基于科学发现,所以心理学家给出的答案相对更科学、更细致,提出的建议也更便于操作。
本书聚焦现代人的人生困惑,在介绍相关心理学大师的基础上,从大师的角度探讨我们面临的人生问题,并给出心理学的解决方案。
学了心理学为什么不好用
许多人喜欢心理学,也读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甚至在网上学了不少心理学的课,但他们普遍的感觉是:这好像不是我想象中的心理学,根本没有解决我的人生困惑啊!
这确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谈心理学,必须先了解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心理学是一门文化差异较强的学科。首先,它根植于西方的个体主义文化,逻辑起点是一个人的脑生理基础、认知、情感、动机、人格等内容。而对于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中国人而言,人们心目中的心理学是以人际互动为开端的。比如,心理学人与外行交流时,被问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你猜猜我在想什么?
专注的是人际互动。来自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中国香港的心理学家迈克尔·邦德(Michael Bond)曾说:心理学不幸是由西方人创建的,结果西方的心理学研究了太多的变态心理和个性行为,如果心理学是由东方文化下的中国人创建的,那么它一定会是一门强调社会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这种文化差异也是导致许多人看不进去心理学专业书的原因。那么,我们能不能换种方式来学心理学,让它既符合人性,又能满足中国人的文化需求,而且学起来也不费力?这正是本书努力的方向。
在本书中,我们采用不同于传统教科书的方式,以问题为先导,从人物和故事入手。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没有大师就没有今天的心理学。人们都喜欢听故事,故事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方式,更符合人类最基本的认知特性,通过故事和案例来学习,更能让人获益。而从概念和逻辑出发的学习则更抽象、更纯粹,同时也更消耗认知资源,一般只适于高性价比的学校教育。
要理解和解决当下的一些问题,最方便和最实际的方法就是认识这一领域的一些大师,了解他们在自己独特人生经历中的所思、所想、所为,然后再审视今天的生活,这无疑具有启示意义。大师们的人生和思考,其实是心理学学科精神的最佳体现。这也是本书谋篇布局的策略。本书以现实人生问题为出发点,尝试从人物和故事而非学科结构入手,希望以更符合传播规律、更贴近人的认知特性的方式,通过问题人物理论建议的结构,让读者了解本学科的一些关键人物,继而理解其研究,并掌握学科精髓。对许多人而言,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可能是最具性价比的路径。
迟毓凯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副主任,擅长讲故事的心理学科普作家。
主要研究实验社会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拥有20年高校心理学教学经验,常年在高校为高ji经理人兼职讲授管理心理学与积ji心理学。无论面对哪些人群,教授什么样的课程,都能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听众。被华南师范大学学生票选为我zui喜欢的老师。
著有《爆笑吧!心理学大神来了》《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