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套安徽文艺出版社的“散文家文丛”系列,旨在以丛书的形式,努力推出一些能够进行内外探索的好文章好作者。文章以美为表,以真为骨,以趣为气,以好读和耐读为基本要求。我们一直以这个标准看待文章,也是以这个标准来选择作者的。对于散文的定义,我们延续化繁为简的说法:诸多文体中,小说,占了一个山头,绿树成荫;诗歌与戏剧,又分别占了一个山头,枝繁叶茂;山头与山头之余,是大片郁郁葱葱的草地,它们叫作散文。
说散文,是老话重提,也是旧事重提。有些话,避不开,躲不掉,说千道万,也必须说。
仓颉最初造字,惊天地,泣鬼神。文字,那时候是用来通神的,文章自然也是。甲骨文不是文章,最早的散文集,应该是《尚书》,都是上古的文字,正大庄严,有万物有灵的意义。之后,青铜器出现,文字,也带有青铜般神圣的意味。先秦人作文,刀砍斧劈,铿锵有力,凡事都要说一个理来,列举寓言,也是说理。理直气壮,哪怕是歪理,也显得振振有词。那时凡文字成篇,皆是文章,由心而生,不玩辞藻,不是“诗言志”,就是“思无邪”。《道德经》高蹈玄妙,神出鬼没,把世界的至理都讲透了;《论语》诚恳实在,雍容和顺,平易中可见性情;《庄子》恣意汪洋,风轻云淡,最可贵的是难得的自由;《孟子》灵活善譬,多辞好辩,有凛然之威慑力;《韩非子》辞锋峻峭,雄奇猛烈,有强词夺理之急切。
先秦文章,如文字附诸甲骨、青铜之上,电光石火,意在不朽。有金石之音、风云之气的,是《左传》和《国语》。据说左丘明眼睛出问题了,孜孜于《左传》;双目失明了,仍不放弃《国语》。左氏有力杀贼,无力回天,笔下的每一个方块字,都是刀剑淬火。不仅仅是左丘明,那时候的知识人,晋之董狐、齐之太史兄弟等,都是以文字为金石,视文字为重器。他们落下文字,是以天地为鉴,想着石破天惊的千古之事。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文章,以此风格慢慢延续。后来,凡刻在竹简上、写在纸上的,都被视为灵魂的祭奠,是用来封印的。文章,更被视为跟生命同质,甚至比生命更加永恒。
那时候的文章,最可贵的品质,在于真与朴,在于是非的坚守,以气节和热血激扬文字。字词落下,熠熠生辉,感天动地的是作者的诚意。以真心做文章,文章不一定见真理;可是一定比假话作文要好,用假话写出来的,一定不见真理。那个时代的文章,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先秦人写作,也遇到烦恼。烦恼是什么?如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表达不好把握,写着写着,偏离本来,或者言犹未尽,不敢多说。文章的游离和不确定,让人们更惧怕和敬畏,文字因此更生神性。人们不敢多说,也不敢多写;不敢乱说,也不敢乱写。
秦汉时期,文字如长城的砖石一样,沉重古朴。司马迁的《史记》,是其中的典范。《史记》就是无形的长城,黏合字词文章的,是无数的血和泪。
谢思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文学院签约作家,安徽省作家协会小说专委会委员。著有长篇小说《大徽班》《大泽乡》《大明御史左光斗》《裙带当风》和中短篇小说多部。曾获安徽省社科奖(文学类)、第五届曹植诗歌奖等奖项。现为枞阳县图书馆馆长、铜陵市文化名家文学工作室领衔人。
总序 散文的魅力赵焰
第一辑 细雨骑驴
垓下的月色
乌江的秋天
西风垓下
秦淮歌女
古秀才走宣州
莼鲈之思
地·光荣与梦想
燕燕于飞
凤凰之夜
快乐德夯
机器人手捧桃花
从石牌到韩家潭
太湖寻禅(三章)
向匠心鞠躬
枫桥夜泊
斯是陋室
去岳西看山
卷轴(三章)
清香徽州(六章)
徽州女人
第二辑 书生意气
流放或飞翔的诗心
厚积落叶听秋声
黄永玉和谢蔚明
风满怀
出逃的诗心
江南文人(六章)
李叔同和李苹香
书生的一种活法
一个人的山水长廊
大师的黄昏
流放者的苍凉
我家门外长江水
做一颗读书种子
左光斗故里行
……
第三辑 谷生郊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