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明代宫廷祭祀戏剧为研究对象,通过精读《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所收明代内府本、藩王创作剧本,以及《盛世新声》《词林摘艳》《雍熙乐府》《大明春》这四套明代宫廷曲本,对其中所包含的各种祭祀成分进行分类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受祭祀仪式的影响和变化等;对宫廷祭祀戏剧的演出情况进行研究,包括演出机构和人员、演出中的仪式性以及与民间相关、贯穿古今、至今存活的祭祀戏剧案例进行研究,通过个案分析进行宫廷与民间祭祀戏剧的对比,进而提出宫廷祭祀戏剧对中国戏曲发展存在重要影响这一主要观点。
昇平雅奏·钧乐天听
中国戏曲是门综合艺术
,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歌
舞艺术,它起源最早、所占
比重较大。原始社会,歌舞
从劳动中生发,与祭祀活动
密不可分,反映了当时社会
生产力低下的状况,同时也
体现了与宗教仪式、图腾崇
拜等密切联系。宋金之前,
宫廷演出多以歌舞、杂技等
艺术为主,之后历代宫廷均
有戏曲演出,毫不夸张地说
,中国戏曲史至少有半部是
宫廷戏曲史;而宫廷戏曲中
,又有不少与祭祀有关。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也是戏曲文物和文献档案
的宝库,六百年持续不断的
演剧活动使故宫积累了极为
丰厚的宫廷戏曲文化遗产。
这笔遗产是中国独有、世界
唯一的,是值得每一个中国
人珍视的文化宝藏。院藏戏
曲文物分布在故宫博物院宫
廷部、图书馆、书画部、古
建部等多处。宫廷部收藏有
戏衣、配件饰件、盔头、道
具、清末民初老唱片共
17994件;图书馆收藏清宫
戏本11498册、6400余部、
3200余种,艺术形式包括
昆腔、弋腔、梆子腔、西皮
二黄和各地方曲种,内容与
用途包括安殿本、总本、单
头本、曲谱、排场、串头、
提纲7种;书画部有7册戏曲
类书画文物。此外,院内现
存畅音阁大戏台、重华宫漱
芳斋戏台、漱芳斋内风雅存
小戏台、倦勤斋小戏台、长
春宫戏台5处戏台,另有一
些戏台建筑烫样。
2015~2016年,《故宫
博物院藏清宫南府舁平署戏
本》面世。该套丛书收录了
故宫博物院藏的全部南府、
舁平署文件,共包含一万一
千余册,近三十万件文件。
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公开的文
献。戏本共包含六种用途的
本子:恭楷精写、专供帝后
阅看的“安殿本”,专供排演
人员使用的“总本”,记录戏
中某角色单词的“单头本”,
记录戏中角色歌唱、唱词、
音符和节奏等的“曲谱”,记
录戏中人物身段、武打等表
演提示和舞台调度等的“排
场”“串头”,记录演出角色
出场顺序等的“提纲”等。戏
本内容以昆腔、弋阳腔为主
,也有梆子、皮簧等“花部”
戏本。还有岔曲、联珠快书
等本子。对于整个中国戏剧
史来说,宫廷戏剧是不可或
缺的重要部分,它对研究戏
曲艺术在清宫帝后文化生活
中发挥的作用和自身发展,
以至对繁荣中国现代文艺创
作,壮大中国现代戏曲艺术
,传播优秀民族文化,都具
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资料价值
,在历经百年岁月沧桑之后
,这些戏本更显得弥足珍贵
。
由于故宫博物院戏曲文
物丰富,1944年故宫博物
院就在阅是楼举办了戏剧陈
列,现在阅是楼与畅音阁一
起辟为文物与原状景观密切
结合的陈列场馆“戏曲馆”。
故宫博物院也涌现出了以朱
家潘为代表的清宫戏曲专家
。但是,基于故宫戏曲文物
的丰富性、综合性以及它的
特殊性价值,仅靠故宫博物
院自身力量的研究显然是不
够的,这就要有开放的胸怀
、宽广的视野,积极加强与
海内外有关学术研究力量的
交流、合作,争取更多研究
者的参与。
2014年10月15日,故宫
研究院宫廷戏曲研究所成立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
语大学,与故宫博物院签署
了合作框架协议,致力于与
故宫共同开展宫廷戏曲文物
的整理研究与推广重任。
2015年9月,张帆作为第一
位“宫廷戏曲研究”博士后,
进入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工作
站开展科研工作,代表着我
国宫廷戏曲研究的人才梯队
正在逐步开始建立与完善。
我们认为:宫廷戏曲研
究不能单纯就剧本研究剧本
、就文物研究文物,要研究
历史脉络,“活”起来,为现
代文明服务。如果我们单单
以“物”也就是“一件东西”的
眼光看待故宫戏曲文物,就
忽略了它们更为主要的价值
。戏曲文物在材质上比不了
青铜器、玉器甚至瓷器,工
艺上比不了货真价实的帝后
御用穿戴和物件,年代也谈
不上有多久远,如果单以物
来看,无非是衣服、硬纸胎
的帽子、木头做的假刀枪,
但它们背后蕴含的,是前面
所说的深厚的中华传统历史
、文化、美学、思想价值观
,而这些是以一个个生动的
故事、有血有肉的人物为载
体的。
就像其他非物质文化遗
产项目一样,戏曲这类文化
遗产之所以是“非物质”的,
就是由于它们无法仅仅通过
物化的剧本、服装道具等形
态保存。戏曲艺术的结晶在
于艺人唱、念、做、打的高
超技艺。那些需要在长期的
表演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非物质”的手法与心法才是
戏曲魅力的核心内涵。因此
,保存下了“物质”的戏曲文
物并不等于完全传承了“非
物质”的戏曲文化。戏曲艺
术的生产力最终体现在舞台
上,否则,即使有再多的文
物存世,也不能算是一种仍
然存活的艺术。
欣闻张帆《明代宫廷祭
祀与演剧》一书即将付梓,
我们由衷表示祝贺,也非常
欣慰。张帆治学勤勉、眼界
开阔,在站期间就曾获得中
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中国历代宫廷水上演出艺术
史》,发表多篇核心期刊。
入职北外后,先后主持、参
与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其中与宫廷有关的如参与
《清代宫廷戏剧史料汇编与
文物文献研究》等;2021
年获得了故宫博物院首次开
放课题立项:《叶氏藏本与
故宫博物院藏
张帆,祖籍江苏南通,苏州大学新闻学学士,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戏曲史论”硕士、“东方戏剧”博士。2009-2012年任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编辑;2015年进入故宫博物院,从事“宫廷戏曲研究”博士后科研工作;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中国傩戏学会副秘书长、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祭祀戏剧、宫廷戏曲、戏曲跨文化传播等。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东方戏剧年表》、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北京电影发展史(1900-201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子课题《中国傩戏与东亚传统戏剧比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委托项目》《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戏剧现状及其保护》等;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历代宫廷水上演出艺术史》、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水上演出艺术编年史研究》、北京市教工委《北京市戏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及发展》等多个省部级科研项目。创作剧本《青春哆来咪》获第十七届田汉戏剧奖二等奖。在《故宫博物院院刊》《戏剧》《戏曲研究》《中华戏曲》《文化艺术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绪论
第一章 明代宫廷礼乐、祭祀与演剧情况慨说
第二章 明代国家祭祀与演剧
第一节 天地祭与演剧
第二节 先农祭与演剧
第三节 宗庙祭与演剧
第四节 岳镇海渎祭与演剧
第五节 五祀与演剧
第三章 明代宫廷宗教祭祀与演剧
第一节 佛教祭祀与演剧
第二节 道教祭祀与演剧
第四章 明代宫廷节俗祭祀与演剧
第一节 元旦祭祀演剧
第二节 上元祭祀演剧
第三节 端午祭祀演剧
第四节 中元祭祀演剧
第五节 重阳祭祀演剧
第六节 冬至祭祀演剧
第五章 明代宫廷傩与演剧
第一节 钟馗与门神
第二节 关羽
第三节 二郎神与哪吒
第四节 天师许旌阳与张道陵
余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