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证研究方法应用与误用》共13章,第一章是对教育实证研究概念、类型与特征进行梳理,澄清有关教育实证研究的误区或争议;第十三章是基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审稿系统的学术同行评审意见,对教育实证研究常见错误进行案例评析,非常鲜活的素材,非常典型的案例,极具学习和参考价值。除了这两章,中间的11章按照质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类方法组织选题。质性研究方法有四章,分别是第二章教育质性研究中的方法应用与误用,第三章教育研究中扎根理论的应用与误用,第四章质性研究中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与误用,第五章教育民族志方法的规范、挑战与展望。定量研究有七章,分别是第六章教育定量研究的基本规范与误用,第七章教育研究中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与误用,第八章教育研究中因子分析方法的应用与误用,第九章教育研究中多层线性模型的应用与勘误,第十章教育研究中因果推断方法的应用与误用,第十一章教育研究中单一被试实验法的应用与误用,第十二章教育研究中元分析方法的应用与误用。方法的选择兼顾了代表性和前瞻性,一些基础性的方法没有涵盖进来,第十一章也体现了实验研究的属性。每一种方法均希望突出误用。何为误用,当然是需要有该方法比较一致认可的研究规范进行参照。各章的研究难点在于对误用不是简单的具体举例,而是对一类一类误用的归纳,是想找到共通性的误用,对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误用现象进行归纳。
朱永新 闵维方 诚意推荐
教育实证研究避坑指南
《教育实证研究方法应用与误用》聚焦教育实证研究方法的误用,通过解剖误用,进一步深化对实证研究方法的理解,对具体实证研究方法的发展演进、基本规范和使用要点进行梳理和点评。全书共13章,第一章对教育实证研究概念、类型与特征进行梳理,澄清有关教育实证研究争议;第十三章基于学术同行审稿意见,对教育实证研究常见错误进行案例评析。中间的11章按照质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类方法展开,包括扎根理论、案例研究方法、教育民族志方法、回归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方法、多层线性模型、因果推断、单一被试实验法、元分析方法等。从教育实证研究方法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出发,是本书的独有特色。本书各章作者均活跃在教育实证研究方法系列课程教学和教育实证研究的第一线,对教育实证研究问题的把握和梳理基于实践历练,这是本书另一个鲜明特色。
作者简介
序言
第一章 教育实证研究概念、类型与特征
第一节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教育实证研究的内涵与类型
第三节 教育实证研究的特征:一项元分析
第四节 有关教育实证研究的误区或争议
第二章 教育质性研究中的方法应用与误用
第一节 质性研究的概念框架及其误用
第二节 质性研究的过程及其误解
第三节 质性研究分析编码及其误解
第四节 质性研究分析的证据及其误用
第五节 质性研究样本大小及其误解
第六节 质性研究的伦理及其误解
第三章 教育研究中扎根理论的应用与误用
第一节 扎根理论的发展演进
第二节 扎根理论的应用
第三节 扎根理论的误用
第四节 结语
第四章 质性研究中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与误用
第一节 范式、方法与案例研究
第二节 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
第三节 案例研究方法的误用
第四节 结语
第五章 教育民族志方法的规范、挑战与展望
第一节 民族志方法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民族志方法的基本规范
第三节 教育民族志的应用挑战
第四节 结语
第六章 教育定量研究的基本规范与误用
第一节 我国教育定量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反思
第二节 定量研究的洋八股结构及逻辑
第三节 教育定量研究的常见误用
第四节 结语
第七章 教育研究中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与误用
第一节 回归分析方法概述
第二节 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
第三节 回归分析方法的误用
第四节 结语
第八章 教育研究中因子分析方法的应用与误用
第一节 验证性因子分析
第二节 高阶因子模型与双因子模型
第三节 双因子模型
第四节 因子模型的新进展:ESEM
第五节 结语
第九章 教育研究中多层线性模型的应用与勘误
第一节 多层线性模型的相关概念与原理
第二节 多层线性模型的R语言实现
第三节 多层线性模型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与勘误
第四节 结语
第十章 教育研究中因果推断方法的应用与误用
第一节 因果推断方法的内生性问题
第二节 主流因果推断方法的设计思路
第三节 主流因果推断方法的适用性比较
第四节 因果推断方法误用及其计量分析
第五节 结语
第十一章 教育研究中单一被试实验法的应用与误用
第一节 单一被试实验法的概况与实验设计
第二节 单一被试实验法应用举例
第三节 单一被试实验法常见使用误区
第四节 结语
第十二章 教育研究中元分析方法的应用与误用
第一节 元分析概述
第二节 元分析的基本步骤与规范
第三节 元分析的常见误用
第四节 结语
第十三章 教育实证研究常见错误例析:基于期刊审稿数据
第一节 教育实证研究设计的四类科学性问题
第二节 教育实证研究过程两类规范性问题
第三节 教育实证研究结果三类合理性问题
第四节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