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尚荣、李亮、薛法根联袂推荐;促进儿童从问学走向学问。
《还学习本来的样子潘文彬儿童问学课堂十讲》有两大特色最为亮眼,一是理论接地气,二是实践通理论。或者说,这是一部理论色彩浓郁的专著,因为它对问学的理论基础、价值追求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对问学的阐述恐怕还没有出其右者;同时,这又是一部儿童问学课堂实践的典范样例,作者不是空谈阔论,其理性思考总有实际行动和课堂实战,使理论和实践得以有机结合。再加上课堂实践由教学专家进行评析,又一次验证并回归到理论,实现了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良性循环。
编辑推荐篇章:
第1讲 儿童问学课堂,探寻儿童的学习之道 P001
第4讲 儿童问学课堂,实现以文化人的优化 P078
第8讲 儿童问学课堂,彰显激活与回应的魅力 P171
序
问学的教学化新解和创新性实践
问学的实质是问题性学习,这是一个古老且经典的命题。四书中的《中庸》便主张尊德性而道问学,并进而发展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阶修学进路。问学的精神和问学的实践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和孔子的问答法以及后来书院的问对制度。近现代以来诸多教育家对此作出深入的探讨,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中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则是代表了现代问题学习的经典范式。这一范式包括五个步骤:开始意识到难题的存在;识别出问题;收集材料并对之进行分类整理,提出假设;接受或拒绝试探性的假设;验证并形成评价结论。他坚信大量的实践和发现活动都与学生的问题解决有关,因此,他倡导在所有年级和所有课程的学习中都要采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当代,对问题教学也多有探讨,其中以问题为本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最富成效。历史进路和当代实践无不证明,问题学习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无限深远的探索空间。但从总体上看,在我国当代课程教学实践中,对问题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尚不够精深,多数理论研究要么淹没在新颖概念里,要么被时髦名词所取代,不少教学实践徒有其形,硬贴标签,仅仅是形式化和浅表化的实践。
如何把问题学习的精神和课堂提问的形式很好地结合起来,入其神而化其形,这可能是问题学习如何落实到课堂的关键问题。当前,见到的更多的情形是,问题学习仅仅用于课外探究,而课堂提问仍然表现为教师的随意问和琐碎问。这里的核心问题是,问题如何能够激发、促进、深化学生的学习,问题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最为适宜。如何解决上述关键问题和核心问题?我认为,潘文彬老师的儿童问学课堂解决得最好,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还学习本来的样子:潘文彬儿童问学课堂十讲》就是对问与学、学与问、由问到学、由学到问以及二者螺旋的教学价值、教学法则、教学策略的全面阐释,是对学习发生、思维发展、素养养成的课堂教学样态的最好描述。
我们从这本书的书名中读到三个关键词:儿童、问学、课堂。从这三个关键词中我们分明读出论者所关注的焦点,并从论著中获悉这三个概念的蕴涵。儿童,无疑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这在理论上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但在课堂教学中能否真正成为中心,一直是没能解决好的问题。而儿童问学课堂的问是学生之问,学也是学生之学,不再只是教师问学生答,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便通过教学的基本范式而得以确立。问学,尽管是古老命题,但在论者那里获得了新的内涵,不仅是求学研学的一种方式,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还是发展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基本动力。因为有了儿童主体性的确立和生命唤醒,有了问学的理念和精神,课堂这一特定的时空更加富有蓬勃的生命气象,彰显出它强大的磁场效应和育人效力。
通读全书,有两大特色最为亮眼,一是它的理论接地气,二是它的实践通理论。或者说,这是一部理论色彩浓郁的专著,因为它对问学的理论基础、价值追求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仅我阅读所及,对问学的阐述恐怕还没有出其右者;同时,这又是一部儿童问学课堂实践的典范样例,作者不是空谈阔论,其理性思考总有实际行动和课堂实战,使理论和实践得以有机结合。再加上课堂实践由教学专家进行评析,又一次验证并回归到理论,实现了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良性循环。不仅如此,全书共十讲,也总体上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回环架构:第一讲儿童问学课堂,探寻儿童的学习之道和第二讲儿童问学课堂,迈向真实而自由的学习,阐释儿童问学课堂的立意,即高标其价值追求,从探寻学习的基本路径到儿童学习的最高境域,实质是论述儿童学习的方法论和价值论。第三讲儿童问学课堂,追求素养本位的教学到第九讲儿童问学课堂,运用整合思维设计教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何把儿童问学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这是论著的主体,也是最为闪光的部分,因为这里不仅浸透着作者关于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深入思考,而且体现了作者长期以来不懈的实践探索,真正打通了从理论建构到实践操作的壁垒。第十讲儿童问学课堂,优化学科育人的新样态,这是构建儿童问学课堂的目的论和目标论。从课堂教学改革上看,儿童问学课堂重建了课堂生态,充分发挥了学科育人的功能;从儿童发展看,儿童问学课堂可以最优化、最大化地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从而回归教学本位,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
对于从事教学理论研究的我来说,阅读论著给我更多的还是促进我对问学问题的深入思考。
问是最好的学习方式。问就是学习的发生,这里所谓学习的发生不是指问可以促成学习的发生,而是说,问的行为(心理行为和言语行为)本身便是学习的真正发生。教学中,学生完满地回答了一个问题未必是学习的发生因为那也可能是转述或复述了一个已知的答案,但是,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一定是学习的发生。提问,是学习主体的疑惑、质疑并寻求释疑解惑,这样一个问题产生的过程是学习,把心中的疑团转化成问题是学习,把心中的问题提炼成问句是学习,而寻求的问题解释解决则更是学习。在科学领域中,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在教学领域,让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问可以导向深度学习。疑问困惑在心中,比某个知识事实在心中更有思维的冲击性,它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亦如愁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可以说,问就是学习的饥渴,它对学习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求取力。更为重要的是,问能很好地引导你不断走向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深入的理解,即不断逼近事理和本质;二是理解的迁移。而问便是指向这两个方面的钻头,特别是追问所形成的问题逻辑链,则更是深孔钻头。学生如果既有提问意识,又有追问能力,那他(她)一定是个优异的学习者,也是一个进步最快且能不断自我超越的学习者。认知如圆,其圆愈大,则圆外未知愈多。圆满的回答容易让人把脑袋缩进圆内,而提问则是叫人把脑袋探向圆外。
问可以让学习具有自塑的力量。知识、信息可以由外在的灌输而获得,也可以用死记硬背来复现,如果这些知识和信息没有被学习者真正理解,没有溶化到学习主体的素质结构中,则这些知识和信息与学习主体是油水分离的,对学习主体的发展就不起作用。而问题则不然,它一定是内发的,必定是主体基于已有理解基础上的困惑或质疑。提出问题不仅是学习新知的重要方式,也是自我理解、寻求新解的过程。用发现问题、表征问题、探究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展开学习的学习者,既不会拜倒在权威的脚下,也不会成为知识的奴隶,其学习的过程是塑造主体人格、培育独立精神的过程。
因此,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更加逼近学习的本质。学习的本质不是积累、掌握大量的知识,而是通过知识来发现问题、表征问题、厘清问题、解决问题,如若知识学习与问题无涉,则所有的学习都毫无意义,这是其一;其二,问题发现、表征、厘清、解决的过程就是真实的、深度的学习,是灵活的、有效的学习,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真正领悟、掌握知识。
细读论著,让我进一步厘清了问与学的关系。在问与学的关系上,清代刘开《问说》一文有过论述: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在刘开的理解中,问学关系主要表现为问学相辅问以广学。而这本论著中对问学关系的论述,则远远丰富深刻得多,在细读理解的基础上加上我的一点漫想,问学关系可以表述为两个方面十种形态。
从问的角度看,问与学的关系有五种:
问以促学。正如论者所言:问是学的发端,学生敢问会问了,个人的思考开始了,学才会成为一种可能。问是促进学习的最好方式,这是因为:哪里有问题,哪里便有思维的发生;问题是思维的引擎,是思维的源动力;如果知识是文化宫殿中的珍宝,问则是寻找珍宝的慧眼。
问以为学。问就是学习,问书、问人、问社会、问天地,便是最好的学习途径,问在哪里学在哪里,问向哪里学向哪里。儿童在哪里发问,便在哪里学习。带着问题学可以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问以优学。不仅好的问题会引导好的学习,而且好的问法才是学习正确的打开方式,比如,在提问中,问源问流问法,就是指明了我们面对困惑、疑难如何发问的基本路径,有了这一路径,就不会因为陷入迷思而迷茫,而是通过发问来优化深化学习。
问以乐学。引起学习意愿的心理活动主要有三:好奇、惊异、兴趣。在这三种情形下,学习常常是入迷而快乐的。好奇、惊异、兴趣都是问题的诱导剂,都会诱发儿童乐此不疲地探究。如果儿童的学习是源于自己的好奇、惊异、兴趣,那么,他非但不会感到学习是负累,反而甘之如饴、兴味盎然。
问以实学。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归化为问题的解答,所有的能力都可以转化为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问题的解答和解决就是知识与能力,但其获得的途径和对人发展的功效大不一样。通过问题解答和解决而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是切实有效的知识和能力,不通过这一途径也能获得知识和能力,但因其无用而并非实学。
从学的角度看,问与学的关系也有五种:
学以释问。一方面,问可以引发学习,另一方面,学习也可以解答和解决问题,二者交互回环,构成学习的动态循环。问的空白必须由学来填补和涂彩,如果没有学的跟进和给养,则问必然死在半路上。问不能独自成林,必由学来繁殖和加持。
学以启问。一方面,问得多才学得多,另一方面,学得多也会问得多。学习可以不断拓展视野、扩大认知的疆域,随着视野的展开和认知能力的提升,问题也会越来越多。人生的成长最为重要的基石:保持学习的心向,保有问题的意识。两块基石交替铺展,就能开启人生的地平线和地平线之外的远方。
学以深问。问的价值优劣和问题的深浅取决于你的先备知识,当你对某一方面某个领域掌握的知识越精深,你的问题就越有价值,越有值得探究的新意。反过来说,一个常识性问题或者无谓的问题也正好反映出提问者该方面的知识浅窄。因此,学得越深则问得越深,科学家的提问与我们日常提问的不同之处正在于此。
学以善问。我们知道,善问者才善学。反之亦然,善学者才善问。善学常常表现为:善于将所学的知识与切身体验相联系,与应用场景相关联;善于将所学的零散知识条理化、结构化,善于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地学习,而这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养成,大多是通过问题串联并展开的。比如,善于进行结构化学习,他一定喜欢并善于提出结构化的问题,而善于进行学以致用的学习,他一定喜欢并善于提出知识的应用场景等问题。
学以好问。一方面,问以成学;另一方面,学以好问。因为学习需求越多,学习品位越高,越发激发学生多问常问,通过问而满足这些需要,则问便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进而形成一种趣味和爱好。当然,好问之前要能会问,会问是一种能力,涉及对象、情境、方式等一系列相关条件,但有一个条件最为关键,即对问题有所思考,对相关方面有所了解,否则,要么瞎问乱问,要么浅问碎问。而有所思考有所了解,也就是有所学,有所学才能有所问,学得好才能问得好,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交互发展。
问学,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门大学问,具有无限广阔的理论探索的空间和实践开掘的场域。在这方面具有理论的先行探路性和实践的深耕创新性的杰出样例,无疑是潘文彬校长领导下的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而这部论著正是其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的结晶。
浩浩乎,弱水三千;渺渺乎,我只饮一瓢。以上所言只是我阅读这部力作过程中的一鳞感悟和片羽断想,或有言不尽意和意不尽理之处,请作者、读者谅察。是为序。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伟
序 问学的教学化新解和创新性实践001
第1讲 儿童问学课堂,探寻儿童的学习之道 001
儿童问学课堂,从儿童立场出发,让课堂回归儿童,让教学回归本源,追寻学习本该有的样子,是学习真实发生的课堂。
经典课例 《司马光》(统编版三年级上册)教学实录 008
名师评析 儿童问学,有灵魂的学习 021
第2讲 儿童问学课堂,迈向真实而自由的学习 026
儿童问学课堂,以问为特征,以学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是引领儿童迈向真实而自由学习的课堂。
经典课例 《祖父的园子》(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教学实录 037
名师评析 为儿童的问学奠基 048
第3讲 儿童问学课堂,追求素养本位的教学 054
儿童问学课堂,以核心素养为圆心展开,为培育核心素养而教,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在问学实践中得以提升。
经典课例 《我的拿手好戏》(统编版六年级上册)教学实录 061
名师评析 问得精彩,学得灵动 074
第4讲 儿童问学课堂,实现以文化人的最优化 078
儿童问学课堂,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把以文化人、学以成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以文化人的最优化。
经典课例 《清平乐·村居》(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教学实录 085
名师评析 儿童问学课堂,用文化滋养儿童 097
第5讲 儿童问学课堂,营造问学相生的教学生态 101
儿童问学课堂,问即为学,学生成问,问又驱动着学,问和学是相互作用、和谐共生的有机整体。
经典课例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教学实录 109
名师评析 问学相生,为深度学习赋能 120
第6讲 儿童问学课堂,向着思维更深处漫溯 125
儿童问学课堂,以激活思维为旨归,为思维进阶赋能,用问学十法 作支架,让学生展开深度而有意义的学习。
经典课例 《我的战友邱少云》(统编版六年级上册)教学实录 133
名师评析 调和:让问学充盈思维之美 143
第7讲 儿童问学课堂,促进从问学走向学问 148
儿童问学课堂,以问开启儿童学习旅程,激发问学动机,营造问学氛围,维持问学动力,促进儿童从问学走向学问。
经典课例 《有你,真好》(统编版六年级上册)教学实录 155
名师评析 儿童问学课堂,让习作真实发生 167
第8讲 儿童问学课堂,彰显激活与回应的魅力 171
儿童问学课堂,儿童积极思考、主动提问,教师及时转化、有效回应,是激活与回应共舞、对话和生成齐飞的课堂。
经典课例 《鸟的天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教学实录 177
名师评析 儿童问学课堂,激活与回应的艺术 188
第9讲 儿童问学课堂,运用整合思维设计教学 193
儿童问学课堂,运用整合思维设计,追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三者之间的有效整合、协同作用,以寻求最大关联,获得最佳效果。
经典课例 《表里的生物》(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教学实录 200
名师评析 寻求最大关联,追求最佳关联 210
第10讲 儿童问学课堂,优化学科育人的新样态 213
儿童问学课堂,在了无痕迹的浸润与渗透中,在浑然天成的影响与提升中,在自然而然的习得与生长中,为儿童生命发展赋能。
经典课例 《那一刻,我长大了》(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教学实录 220
名师评析 问学教,习作教学的问学之道 231
参考文献235
后 记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