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秋水文章
(代序)
1905年,瑞典文学院给波兰获奖作家显克维奇的颁奖词中有这样一段话:只有在生活富裕、精力充沛的民族中,才有可能产生丰硕的文学之果,因为贫瘠的土地开不出绚丽的花朵。陈小玲的诗文,正是在闽南漳州这块多民族聚居、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开出的花朵、结出的果实。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家国情怀,一直是文学创作的主题和主线,而抒情和言志,则是诗歌和散文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陈小玲的诗文,以其深厚的历史情感、丰富的人文情怀、有真意的山水旨趣、平淡自然的艺术追求、独特的知性之美,承袭了这一传统。
一、深厚的历史情感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文学创作活动,就是人们以社会历史为根源,以现实生活为触发,化历史意蕴为民族情感和个人意志的精神活动。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作家以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把握一定社会历史内容的精神创造活动的过程,是审美心理因素与社会历史因素以文学形态表现出来的交融和统一。文学创作心理与社会历史的统一,是文学创作的最基本规律之一。陈小玲的诗文,将自己创作的根须深深植入过去的土壤,以闽南漳州的历史为主要题材,以现代人的语言活化了闽南漳州的历史,比较系统、全面、形象地反映了这一地区丰厚的人文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厚的历史情感,展现了作者真挚的家国情怀。
陈小玲的许多诗歌属于怀古诗,蕴含着对历史的探寻和追溯,以诗的意象表达对历史的怀想和感悟。如在《古兵寨》中她写独立在远山/孤独在海岛/经历着无法拒绝的构思/守着千年不变的水流与阳光/浓烈的风/是唯一的表白;再如《蔡家堡》蔡家堡是一位本真的汉子/悠悠的影子下/长长的胡同/圈住了这个春天/一树盛开的花事/一墙红砖石缝沁人的草药香……/我笔直地站在被热闹忽略的巷口/以某种方式接受洗礼;再如《到古城去》到古城去/寻风/寻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滋味/风拂杨柳的温柔/千年月光哗哗/流过时间长廊/这一刻/多少远古的故事/停栖在月亮之上/时间的暗香/从我们身边溜过。但最突出的,还是她在散文中对于漳州历史的追忆和修复,在对乡土历史的回眸中,重光历史的意蕴。收入本书的散文,共分四辑,其中三辑主要是写故乡的历史,如第一辑一城旧事、第二辑依依土楼、第三辑
恋恋村落,主体内容都是关于闽南漳州历史或历史遗迹的。其中,《一弯江水绕城过》《寄放在西林村的千年记忆》《漳州的宋朝皇城赵家堡》《别样的九峰古镇》都是这方面典型的代表作品。如《一弯江水绕城过》,以漳州母亲河九龙江为主线,穿起了整个城市的历史。写九龙江的缘起:龙溪县志记载,梁大同六年,有九龙昼戏于此,盖龙溪之所由名。九龙江也因此得名。写漳州地区开发的历史,从唐垂拱二年
(686年)开漳圣王陈元光始建州治,到开元四年(716年)迁址李澳川,西林作为本州重镇长达三十年之久,形成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沿着西林村指示牌,去凭吊古漳州的郡治所在地漳州郡衙遗址。漳州郡衙还留有一千三百多年前真切的遗迹,风云依旧,怎么看都感觉气象不凡。写陈元光开漳的历史功绩是:威镇闽南惠及万民。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朝皇城赵家堡:在改朝换代之际,宋代赵氏皇族为了政治避难,先后有两批皇族成员来到漳州隐居,历经艰难曲折和世事变迁,世世代代在漳州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如今已有子孙数千,大都成为道道地地的漳州人。写历史人物,如东汉著名的大树将军冯异,有一个近乎童话的传奇。在冯异隐居的地方长泰后坊村,为纪念他,当地百姓把当年促使冯异留下来的那棵老樟树取名大树将军,每年农历三月十四,都要对大树将军顶礼膜拜,祈求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写儒家心学学派代表人物王阳明,向朝廷提出建县奏疏,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设平和县,县址就在九峰。由王阳明亲自设计的县衙门、城隍庙、文庙等一大批建筑相继投建,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一个人与一座城的关系,有时竟如此生动而奇妙……,王阳明被后人称为平和县父。写历史上的宗教人物惭愧祖师,圆寂前,认为自己一世未能广度众生,所救之人还不多,所修之行还不深,心觉惭愧,告其众曰:吾今当寂,汝等可守吾清规,七日后藏骸于塔,号为惭愧,示现此地。弟子在他的灵骨塔写上惭愧二字,因此称惭愧祖师。写漳州农业开发发展的历史,漳州农业开发,可追溯到陈元光开漳初期。唐化里,可以说是陈元光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政策的试验区。西林这小小的村庄,因为是唐朝陈元光开漳郡衙所在地而变得不平凡,俗称开漳第一村。写漳州茶的栽培历史以及历史文化名人的茶缘逸事,如《历史循着叶脉:感格一座城》,在漳州广袤的土地上,茶可谓无处不在。茶风盛行,可追溯到朱熹知漳时的倡导。写古村落的历史,如《黄田古村的历史镌痕》:初冬时节,当我游走在全国传统古村落山水画般的漳州市平和县黄田村时,我的眼光就被那经受岁月洗礼的土楼群所牵引,而脚踩着鹅卵石、青石条,目睹那黄泥垒就的沧桑古墙、独具特色的古井,更让我感到仿佛在穿越中与一位老者对话,那典雅古朴、内敛沉稳的气质,让我不得不在敬佩与迷离中,多了一份对它了解的迫切,也多了一份对它的敬重……黄田无疑是美的。土楼、古井使古村落显露出一种历史的纵深,一种文化的渊厚,一种乡间文化的积淀和折射,可以说,古村落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足迹。写天宝大山,1932年我国工农红军漳州战役胜利,当年,就在这里,毛泽东率领东路军攻打漳州时打响了决定性一仗;写南山寺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进行革命活动的秘密场所,陶铸重访南山寺赋诗南山古寺规模在,含笑依然花满枝。鬓白重来千百感,江山妩媚故人稀;写革命老区和工农红军,革命老区葛竹村,解放战争时期是闽南地委机关和游击队的革命根据地,石阶古道留下了许多红色的光辉足迹,等等。就像作者在《一城旧事题记》中所描摹的:轻叩岁月门环,打开漳州尘封的记忆漳州是一个大贤过化之邦,被称为海滨邹鲁,在历史的年轮中,我遇见了岁月深处的片片往事。
自古及今,漳州的历史,从蛮荒之地的开垦,到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记忆,乃至今天的繁盛富足,她的笔触,都一一描绘过。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陈小玲的作品彰显了闽南漳州历史的时代价值,是闽南漳州历史的承继者、吟咏者。
二、丰富的人文情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学是一种文化现象,凝结着作者对文化精神底蕴的深入思考,蕴藉着丰富的文化意识形态,表征着作者和社会公众抒发主观情感、获得精神慰藉的深切文化需求,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文学的精神土壤,影响和制约着作家的价值取向、精神境界。文化为文学作品注入灵魂,文学充盈着文化意蕴,文学与文化,相互浸润、相互影响、一体发展。陈小玲的诗文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复活了闽南漳州的文化遗存,延续了闽南漳州独特的文化基因,彰显了闽南漳州独特的文化标志,重新描摹了闽南漳州独特的文化符号,对闽南漳州历史文化充满敬畏和责任,蕴含着深沉的文化情怀。
漳州,是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考古发现证明距今约一万年左右已有人类在这里活动,是南国的一片文化沃土: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南靖土楼;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号称闽南碑林的云洞岩;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史学界和建筑界专家学者称为国之瑰宝的赵家堡;有五十三座保存完整土楼的云水谣古镇以及各种文化遗存……这一切,都在陈小玲的笔下得以展现。如在《一弯江水绕城过》中写了新石器至商周时代古闽越先民的重要遗迹摩崖石刻,写古文化地理遗存九龙壁,是两亿多年前的海底沉积岩,质地坚硬,光度很强,酷似碧玉,古时称为茶烘石,是献给朝廷的贡品,康熙皇帝用过的茶烘石枕,至今还保存在故宫博物馆里。写西林村独特而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圣王巡安。圣王巡安有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称巡城。绣旗在前引导,四名身着戏装的童男抬一对宫灯先行,土地神居前开道,元帅马仁、军师李伯瑶、王子陈珦、王女陈怀玉、圣王祖母魏敬、夫人种氏紧随,圣王陈元光殿后。巡城队伍由鼓乐队簇拥,伴之于以锣鼓笙笛,所到之处,鞭炮齐鸣,各路口摆设香案恭迎。这一环节是感念陈元光常年带兵巡察四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恩德。第二个环节称鉴王。巡城礼毕,神像集中排列于供桌前,在笙歌鼓乐中,人们接踵摩肩前来献供礼拜,寄托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第三个环节称走尪。祭拜献供盛典后,在村中耆老指挥下,将预先选定的青壮年男子编成组,每组六人,各擎一尊巨型木雕神像,列队待发。起点与终点各设两位礼炮手,专门司鸣放连响炮,而神像前有两人鸣锣开道,其后又有一个执罗伞者撑遮神轿,等鼓擂炮响三声,各组擎着神像,协力飞奔,到终点时,礼炮再连鸣三声。这一环节形象地再现了开漳将士驰骋疆场的威武雄壮场景,集速度、气势、美姿于一体,后来演绎为一种民间体育运动。圣王巡安从农历正月十一开始,历时一周。从开漳第一庙威惠庙出发,巡视整个城区,寄托着人们对开漳圣王深深的缅怀和感恩之情。写文化名人,写书院文化,如松洲书院,是漳州教育的发端,也是福建省最早的书院之一。写九龙江龙文区,境内左边有云洞岩,为明道学家蔡烈读书处,洞壑奇特,题刻众多;右边有白云岩,为宋郡守朱熹解经处。朱熹于绍熙元年(1190年),以花甲之年出任漳州知州。在任期间,兴官学,育人才。人们为表达对朱熹的敬仰之情,立了朱文公祠。明代嘉靖年间,龙溪人蔡烈定居鹤室,研究程朱理学,号称鹤峰先生。如今云洞岩保存着一百五十多处摩崖石刻,其碑铭曰:鹤峰千仞,龙江数曲,中有一丘,其人如玉。写闽南漳州大地土楼的神韵: 二宜楼,是布局以人为本天人合一,防御神妙奇特细致周密,那随手关闭与开启门过程,就像是在守护幸福与拒绝灾难;庄上大楼,是怀抱小青山的一座城,独特光彩、自成一体的大家族城堡传奇,二十四载始造一城,立志高远,人文流韵犹存。作者写道:每一座土楼对我都像是一个愉快欢乐的邀请,是诗与美的邀请,是几百年漫长历史的邀请。我带着欣赏的眼光,去领略大地土楼群三座楼的神奇,领略它们是如何以最和谐、最默契的方式,让自己与周边环境融合在一起,成为这一片土地的一角怀抱。在不知不觉中,土楼的美与奇,镌刻到我的记忆里了。和睦而居、仁爱孝义、尊亲厚生,该是土楼最温暖最深刻的内容。当我们与土楼片刻交汇的瞬间,便激活了深藏于历史深处的文化记忆。写古村落文化遗存赵家堡,是赵宋皇族后裔于明朝万历年间仿照古都汴京的布局立意建造的防寇城堡,赵家城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作者写道: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传统村落承载着荣耀,有的像满腹经纶的老人,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有的代表着特定环境中和谐的人类聚居空间;有的崇尚一种寓意深刻的文化环境……让人意犹未尽。写牌坊,是特殊的文化记忆与文化符号:牌坊是盘亘一场历史的荣耀;文牌坊出类拔萃神思渺远,武牌坊雄壮威武气宇轩昂,状元坊殿试夺魁提振学子。写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甲戏最为精彩:品味高甲戏,如独坐残阳如血的寂寞黄昏,独酌一坛酝酿了数百年的好酒。掀起泥封,一杯一杯,一口一口,且静静默默慢慢啜饮。高甲戏是属于乡村的。它植根于乡野民间,是闽南地区的活文物。能够在多年以后重新品味记忆里的高甲戏,也是一种幸福。高甲戏,那是一曲传唱不衰的传奇。写漳州木版年画,是古城一份元气淋漓的自信:漳州木版年画是刀与版的对话、色与纸的对话,更是年画艺人与传承在对话、人与岁月在对话……体现了闽南文化积淀和传统民俗的审美情趣,记录了大量的珍贵的人文信息,充分地展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写民间艺术奇葩漳绣,是在岁月拐角处兀自暗香,是万千灵动入漳绣、尺幅凝聚画绣功。写非物质文化遗产流淌在时光里的绵长锦歌等等。对闽南漳州文化的讴歌,同样是陈小玲诗歌的主题内容。如写《木偶戏》最恢宏的民间乐阵中/掌上憨拙、率真的人儿/款款而来/在多年以后/在古城/遥遥与你对视/它们不会说话/却擅长用无声的语言诉说/诉说一个个久远或离奇/但注定是烟火萦绕的故事/熟悉的乡音不再是虚幻/轻轻掸去历史尘埃/它们正在演绎厚厚的史书/
千年之上千年之下/那些掌中千古的英雄/正在继续着人生/
生命中的生命;写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客家山歌是六百余年的风情相续/音韵从未失落/没有琴键也没有丝管/
如水的清唱/风尘仆仆地流来/漫过山坡漫过耳际歌声宽阔辽远/吐着香馥的气息/黄澄澄的麦子海潮般涌起歌声明亮而灿烂/藏不住的欣喜/从河面溅起从峭壁滚落/给春天以绚烂的光彩/给山涧以清泉/给荒芜以魂魄/连绵在千里松涛之上/旋舞在烟霭山顶;写《古琴》内心安静/琴声就响起来了/它会沿着一轮明月/沿着半山/沿着云水/弥漫在风走过的地方;写《插花》清雅素净的花瓶/在等待一场不期而至的花开/时光静寂缓慢/一枝一枝花朵躲在幕后/馨香在微风中飘动/耀眼的不起眼的/妩媚的淡雅的/张扬的低到尘埃里的/它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存在/不同的花朵/一样的欢欣/眼前的花瓶满含神秘/有一种不流俗的风骨视着/不由得构想着心中的故事。
文化,积淀着最深沉的民族精神追求,是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从这个意义上来阅读、体味、理解陈小玲的诗歌和散文,以时代的视角重新审视和领略闽南漳州璀璨的文化,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闽南漳州文化对于当今时代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也会更深切地理解陈小玲这位闽南漳州文化的礼赞者、讴歌者。
陈小玲,笔名慧心。闽南日报社高级编辑、总编助理。福建省漳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
2008年被评为第八届福建省十佳新闻工作者;2020年被遴选为第二届漳州市文化名家;2021年入选漳州市第二批高层次现有人才。
在职业生涯中,数篇文学作品在全省、全国等报纸副刊作品评选中获高奖。2018年,散文集《多少情怀合收藏》入选漳州作家丛书,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