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的重要内容, 通过监测掌握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制定相应治理措施, 这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适用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水土保持监测”的规划教材相对较少, 仅有张广军和赵晓光主编的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与评价》。而本书重基础理论知识、监测方法和评价预测, 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监测方法, 还有一些书内容太繁琐, 且缺少对新的技术的介绍。因此, 团队2016申报并获批新编国家林业局与中国林业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本教材针对上述相关教材的缺点, 同时针对课程学时少( 仅32学时, 其中实验8学时) , 结合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现状, 主要介绍水蚀、风蚀、重力侵蚀及其他侵蚀的监测内容和方法, 并针对流域和生产建设项目, 详细介绍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调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并介绍了新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案例。本教材特色在于内容体系完整, 重点突出, 特别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新要求, 根据最新国标和相关法规, 对风蚀、水蚀、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进行了介绍, 同时教材也注重先进性, 专门介绍了高分遥感和无人机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应用的相关知识内容, 使教材紧跟时代步伐。
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当今世界面临*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引发的巨大环境灾害影响着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安全,因而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已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为严重的**之*,水土*失和荒漠化面积大、范围广、类型多,严重危害***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加快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综合防治,保障**生态安全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防范和化解生态安全风险,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需要。为了治理水土流失,防止荒漠化发展,必须准确把握我国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动态变化规律。水行政及林业和草原行政管理部门为了掌握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类型、危害、防治效果及其动态变化,需要开展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因此,开展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是水土流失与荒漠化预防、治理和监督执法的重要基础手段,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举措,是**保护水土资源、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展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发布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现状,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赋予水行政及林业和草原行政管理部门的神圣职责。1.1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指标的相关概念(1)水土保持水土保持(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和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活动和社会事业。水土流失(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2)水土流失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损失。在我国,广义上的水土流失还包括土壤侵蚀。土壤侵蚀(soil erosion)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为活动的作用下,土壤或**地表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为自然侵蚀和人为侵蚀。自然侵蚀和沉积的过程。指不受人为影响仅受自然作用过程而发生的侵蚀,如地质侵蚀(又称正常侵蚀)。人为侵蚀(又称加速侵蚀)指由人类活动,如开矿、修路、工程建设以及滥伐、滥垦、滥牧、不合理耕作等,引起的土壤侵蚀。与此同时,土壤侵蚀还可以根据侵蚀的作用力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和冻融侵蚀等,其中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是我国*主要侵蚀类型,水力侵蚀一般又称水土流失。本书中水土流失主要指水力侵蚀,即水蚀。
(3)荒漠化荒漠化(desetification)主要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该定义明确了3个问题:①指出“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明确了荒漠化产生的原因;②指出“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指年降水量与可能蒸散之比在0.05-0.65的地区,但不包括极区和副极区),明确了荒漠化产生的背景条件和分布范围;③指出“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明确了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也将荒漠化置于宽广的全球土地退化的框架内,界定了区域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