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之一。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奈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奇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
1.狄更斯——英国文学史上比肩莎士比亚的文豪,被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
2.巴金 梁实秋 毛姆 纳博科夫等中外大家一致推崇!
3.央视《朗读者》推荐。
4.BBC权威发布的百部文学经典之一。
5.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本书写尽波澜壮阔革命年代里的人性光芒
6.狄更斯关于爱与救赎的传世杰作,世界十大经典名著之一,翻译家伉俪张玲、张扬高分全译本,语言精湛,忠于原作。
7.曲折惊险、惊心动魄、恢弘大气的批判现实主义佳作,以历史作镜,为当下敲警钟!
8.3次被翻拍为电影,当之无愧的文学经典!
9.长篇译后记,不仅展现恢弘的法国革命年代,更讲透狄更斯的一生。
10.压迫与反抗、自由与疯狂、冤屈与奉献——自由为名的牢笼中谁来规训灵魂的形状,爱与奉献的背后谁来铭记高尚的肉身?
11.鲜血无法洗去仇恨,更不能替代爱!
12.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13.不实现自由、平等、博爱毋宁死!
14.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们眼前一无所有。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英国文坛上与莎士比亚比肩的作家,他塑造的上百个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众生相。
狄更斯生于朴次茅斯,父亲是英国海军军需处职员,由于父亲负债累累,狄更斯的童年生活饱尝艰辛,学习时光断断续续。当过童工和律师事务所学徒,后来相继在多家报纸当过记者,因为一场病错过了在剧院当演员的机会。
1837年,《匹克威克外传》的发表让狄更斯的名字传遍英伦三岛,甚至比当时的英国首相更有知名度。后来又相继发表《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等佳作,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狄更斯的表演才能对其文学创作和传播居功至伟。他写作时会突然扔下纸笔,对着镜子模仿一段书中人物的对话,其言谈举止可以在不同人物间转换。狄更斯不只独自表演,更在英国很多城市举行作品朗诵会,其朗诵常常一下子就能抓住听众的心,人们从各地赶来听他的朗诵。演出结束后,人们仍热烈讨论,不愿离去。这更使其声名响彻欧洲,乃至大洋彼岸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