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剧据唐人白行简小说《李娃传》改编。述唐代常州刺史郑北海之子元和进京应试, 偶遇名妓李亚仙, 两人一见钟情, 定下情约。故事跌宕起伏, 人物形象生动, 情感细腻, 曲词精彩。《曲品》评云: “此作照开国夫人本传而谱之者, 情节亦新, 词多可观。”
-
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动,情感细腻,曲辞精彩
-
从《李娃传》到《绣襦记》,其间历经七百余年,故事几经演绎,传唱未衰
《绣襦记》四卷,关于此剧的作者,各家著录不一,故不著撰者名氏。
此作照汧国夫人本传而谱之者,情节亦新,词多可观。
——明末著名戏曲家、戏曲评论家吕天成《曲品》
《绣襦记》中“鹅毛雪”一折,皆以乞儿家常口头话,熔铸浑成,不见斧凿痕迹,可与古诗《孔雀东南飞》《唧唧复唧唧》并驱。
——明大臣、文学家沈德符《顾曲杂言》
(《绣襦记》)实为罕见的巨作,艳而不流于腻,质而不入于野,正是恰到浓淡深浅的好处。这里并没有刀兵逃亡之事,只是反反复复地写痴儿少女的眷恋与遭遇,却是那样地动人。触手有若天鹅绒的温软,入目有若蜀锦般的斑斓炫人。像《鬻卖来兴》《慈母感念》《襦护郎寒》《剔目劝学》等出,皆为绝妙好辞,固不仅《莲花落》一歌,被评者叹为绝作。
——郑振铎《中国文学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