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皱褶里
冯克力
二十二年前,王涵在《老照片》第十六辑里曾以民国初年的藩台为题,刊布了一张其曾祖父王丕煦1912年与家人的合影。地点是济南原山东布政使司署(今山东省政府驻地)的后花园。主人公时任辛亥易帜后的山东布政使,后改任了山东财政司司长,但在任时间都不长。照片里的王丕煦西装革履,手执文明棍,神情怡然地靠坐在一西式沙发椅上。乍看之下,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历尽寒窗苦读、循着科举之途由秀才、举人而进士,一步步走来的传统士人。而在时代的大变局里,王丕煦这位癸卯(1903)科进士漂浮跌宕的人生转型,才刚刚开始。打那以后,王涵一直不懈于对曾祖父人生轨迹的发掘与整理,终得在刊布那张照片二十二年之后,于去年岁末在祖籍莱西市,向世人呈现了一个有关王丕煦人生事功的系统展览。王丕煦早年不但参与过公车上书、被清廷派往日本修习法政,还是山东辛亥革命的风云人物,再以后则与世沉浮,奔走国内,理过金融,办过实业……一个传统士子的人生轨迹,其穷达成败,无不印有大时代的斑斑戳记。
本辑晏欢的《又见外公》,通过对潘裕昆将军几张新发现老照片的钩沉,再现了这位国军将领征战印缅、抵御外寇的沙场轨迹。常年看《老照片》的读者,对潘将军的人生履历或许也略知一二,而因缘际会、远征印缅,无疑是其戎马生涯的高光时刻。
时代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影响,不仅存在于上面提到的时代巨变与战争中,即便承平岁月,也在所难免。有谁敢说,亦金在本辑《清泉》里对恩师的怀念,和身为农村青年、为城乡区隔所困的他,通过写新闻报道稿改变自己命运的甘苦,不也是在时代皱褶里奋力腾挪的某种况味呢?
原来,从前清进士王丕煦,到抗日名将潘裕昆,再到曾经的农村青年亦金,以及我们每一个人,竟无不身处时代的皱褶里,随之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