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出好文章?给学生的42堂写作指引课(虫洞书简出版方新作)
定 价:49.8 元
《怎样写出好文章?给学生的42 堂写作指引课》是语文教育家沐绍良根据多年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而成的系统的作文学习方法。本书列举了中小学生的写作通病,以学生能接受、能实践的写作方法为材料,用遵循思维发展的方式排列行文从词发展到句,从句发展到段,从段发展到篇,作者都从崭新的视角做了全面的分析和梳理,以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实现流畅表达。
1.是语文教育家沐绍良根据多年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而成的系统的作文学习方法。2.问世七十百年,成就了众多学生的写作之路!3.列举了中小学生的写作通病,以学生能接受、能实践的写作方法为材料,用遵循思维发展的方式排列行文从词发展到句,从句发展到段,从段发展到篇,作者都从崭新的视角做了全面的分析和梳理,以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实现流畅表达!
序目前中学里的写作教学,显然犯着两种偏向。一种是因袭古人思想,始终固执地认为文无定法,写文章全凭各人天才。谁有悟性,谁有灵感,谁就不难写出杰作,实在无待于教师的指导。大家以为文章一落言诠a,立刻就变成窠臼学生即使学会了它,结果也无非人云亦云。于是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哩。说来说去,不外把写作当作一件神奇玄妙的事情,以为万万不能与应试方法发生丝毫关系。高明如林语堂,也在他的《论作文》中,把所谓方法骂得狗血喷头,说是行文时只需依思想自然之迹,文笔自然之势,不习章法、段法、句法而自成佳境。但是事实上,今日每一个教师,都不难从他的实际教学经验中,明白任何一级学生,绝不可能个个都像林氏,个个都有天才;不但如此,而且上智的天才,在每一级里所占的百分比,简直小得可怜。除此以外,大部分却是中人和下愚,如果要他们一律依着自然之迹自然之势去自成佳境,岂不等于是要他们重新去投胎?如果以革命的眼光来看这一种文无定法的理论,那简直就是历代御用文人们闭塞大众文化的借口或幌子。因为把文章说得那么玄之又玄,就无异于暗示一般大众:这件事,原是咱们所独占的看家本领,你们天赋了一个笨头,一个笨脑,就只好瞧我们的,怎么也能玩这一套!试问像这样的理论,我们在今天还有一顾的价值吗?还有一种是醉心欧美的西洋文明,过分强调文有定法,认为文章要写得通,必须先从根本做起,搞明白汉语文法,才有希望。如果照这一派的主张,那就得向学生摆出一大堆Parts of Speach,要学生逐步学习,背定义,做练习,区别词性,解剖文句。要是真的这样做,那么学生到高中毕业的时候,也许还没有学会造句哩。结果青年们草草毕业,以后无论就业还是升学,碰到需要写作的当儿,因为连造句的能力都还没有养成,当然只能乞灵于《文章描写辞典》和《学生文章丛刊》之类,东抄一段,西摘一节,七拼八凑,敷衍成篇。就教育的立场来说,这一种文有定法的理论,也显然是胶柱鼓瑟a,施之于目前的中学生,未免太矫枉过正。古代的读书人,所谓十年寒窗,学的原只有一门国文。可是在今天,每个中学生不但要学国文,还必须学习各种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和外语。学习的项目一多,对于国文科的写作一项,自然无法多读多写多想了。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就想到我们要谋补救,实在非有专门指导青年们写作的读物,缩短他们养成写作能力的学习时间不可。我们既不能认为文无定法,要他们自己去长期摸索;也不能过分强调文有定法,要他们从背定义、别词性学起,从事那一种水磨工夫。打个粗浅的比方,一个已经学会跑的孩子,虽然常不免跌跤,却绝不愿再让父母两手搀扶,重新从学步做起的。上述的两种偏向,实在都是过犹不及,太忽视今日青年的实际情形。一方面客观的现实,正需要尽速动员大量的善于写作的智识青年,完成新中国的文化革命事业,因此这一种专门指导青年的科学的、有系统的写作书,就是更迫切的需要了。笔者编著这本书,照原来的企图,就是想提供一些有实效、有系统的写作教材。因此动手的时候,一方面以目前青年们的写作通病为对象;一方面以一般青年们能接受、能实践的写作方法为材料,突击地编著成功的。至于这本书里的写作方法,自然不是什么秘诀之类,而是一些任何写作者都应该明了或遵从的方向和原则。因此像林氏所说的章法、段法和句法,当然不能不谈;不仅如此,而且还谈到字法。课文中所举之例,十之有九都是今文,但也偶然举了一些古文。而之所以采用古文,或者是因为那古文为大家所熟知,其中有值得我们批判地接受的地方;或者是因为要让青年们明白所谓古文,也并非没有不通的,不妨让一部分徒拥虚名的古文出一下丑。本书不想迷恋骸骨,提倡古文,这一点,希望大家注意。这册小书,不但完成得太匆促,而且在内容的处理上,因为笔者曾经做了新的尝试(例如对于从词发展到句,从句发展到段,从段发展到篇,笔者都以辩证法和唯物论的观点,试做了新的科学的解释),但由于笔者对新哲学还在学习的初期,当然更难免发生错误。a 深望学术界的先进们,能不嫌愚陋,不客气地赐以教正。一九四九年大上海解放后三月沐绍良
沐绍良语文教育家。1933年至上海开明书店工作,在此期间在《中国儿童时报》上发表多篇文章,深受小读者欢迎。曾先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员、《中美日报》科学副刊编辑、《大晚报》副刊编辑、上海商务即书馆《新儿童世界》(半月刊)杂志主编。
一 怎样学习写作? / 001二 写作究竟有方法吗? / 005三 怎样运用方法? / 011四 文字和语言 / 015五 推敲( 上) / 021六 推敲( 下) / 027七 字汇和词汇 / 033八 鄙人与敝人 / 039九 大同和小异 / 045十 典故成语和俗语 / 051十一 句的形成 / 057十二 通与不通( 上) / 063十三 通与不通( 中) / 069十四 通与不通( 下) / 075十五 黄犬奔马 / 081十六 重复的文句 / 087十七 文句的繁简 / 093十八 省字法 / 099十九 明确 / 103二十 具体第二 / 109二十一 生动第三 / 115二十二 单句与复句 / 121二十三 包孕复句 / 127二十四 主从复句 / 131二十五 复句的毛病 / 137二十六 从句到段 / 143二十七 分段 / 149二十八 段的内容 / 155二十九 曲折第四 / 163三十 整齐第五 / 169三十一 段的外形 / 175三十二 说明文的分段 / 181三十三 叙事文的分段 / 187三十四 议论文的分段 / 191三十五 抒情文的分段 / 197三十六 段与段的联络 / 203三十七 结构( 上) / 209三十八 结构( 中) / 215三十九 结构( 下) / 223四十 切题第六 / 229四十一 剪裁和加工 / 235四十二 思想 /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