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遗珍》为晋阳古城出土文物专辑,所选标本全部是晋阳古城大遗址晋阳古城城池,石窟寺观,墓葬三部分遗址所出土遗物,有明确的出土时间和地点。
《晋阳遗珍》有三个篇章,首篇城池遗址,第二篇石窟寺观遗址,第三篇为墓葬遗址。
晋阳先民,择晋水、汾水,背靠西山而居。从春秋中晚期(约公元前497年)肇建,历经汉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到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赵光义火烧水灌毁灭。1500年来,这块土地上政权更迭、战乱频仍,生产劳作、繁衍生息活动从没有间断,因而才在2500年的漫长岁月里留下了类型众多、遗存丰富的晋阳古城大遗址。
晋阳古城大遗址,主要由城池遗址、石窟寺观遗址和墓葬遗址三部分组成,即当时人们生活的城池,分布在西山沿线的精神寄托之所石窟寺观,西山、东山山前坡地当时人们死后灵魂寄托之处——墓葬。回顾晋阳古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20世纪50至80年代开展的调查研究
20世纪初,日本学者水野清一、日比野丈夫对古城遗址进行了调查;20世纪50年代,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对晋阳古城遗址进行过为期一周的勘察;1961年6月,考古学前辈谢元璐、张颔先生为配合晋国新田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工作,对晋阳古城遗址作过初步的勘察,并发表《晋阳古城勘查记》;1983年,配合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文物工作者在此地逐村进行了大面积调查;1999年考古学家宿白先生再次考察晋阳古城遗址。
历经半个世纪,虽然考古勘察与研究工作进展不大,次数不多,但考古前辈们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和取得的科研成果,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成立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晋阳古城研究所)以来围绕编制《晋阳古城遗址保护规划》开展的考古勘查与发掘
随着国家对文物事业的重视,1998年,太原市政府成立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1999年又成立晋阳古城研究所(两所实为一套人员两个牌子),专职负责古城遗址的考古工作。从此,太原开始了由专门机构、专人负责,并拨专款进行晋阳古城遗址的考古研究及保护工作。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后(以下简称市考古所),首先承担起了晋阳古城遗址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任务,2001年国保申报成功;晋阳古城遗址,于2006年被列入全国百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项目,考古工作重点围绕编制《晋阳古城遗址保护规划》开展;随后,2010年,晋阳古城遗址被公布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几年来,市考古所的考古工作紧紧围绕编制晋阳古城遗址保护规划而展开,有计划地开展了古城遗址的考古调查、发掘及大量基础性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究明了城址四至,对城市格局的调查也有了大的突破。最为重要的是,市考古所在晋阳古城遗址的考古及研究方面,不仅仅局限于20平方公里的城池遗址,而是把与城池遗址、石窟寺观遗址和墓葬遗址看作这座城市不可分割的整体。此外,石窟寺观区龙山童子寺北齐至唐代佛阁建筑基址、太山龙泉寺唐代塔基遗址,墓葬区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王郭村隋代虞弘墓、晋源果树场唐代壁画墓等重要考古发现,与晋阳城的历史相契合,更加印证了这座城市昔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