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张高评教授研究《左传》四十余年,学术心得积累无数,现取精用宏,粹选《左传》名篇二十四,分叙事、辞令、议论三大单元,每单元分原典、为便利读者,分原典、鉴赏、评林、语译四大栏目,尤以鉴赏一栏彰显作者学养和功力。该书原名《左传英华》,取韩愈《进学解》含英咀华之意,现纳入道善文化公司人与经典丛书系列,以原典命名。该书脉络清晰、难易适宜,实为初学者研读《左传》的阶梯,探索《春秋》的津梁。
中国叙事传统,源远流长,发始于《春秋》,大备于《左传》,成熟于《史记》,《左传》位居枢纽地位:上承《春秋》属辞比事之教,下开《史记》之历史叙事、文学叙事,流变为史传、乐府、小说、戏剧。
本书精选叙事文十大名篇,或为长篇,或为短章,分别记述克段、公薨、假道、争战、图霸、出亡、弑君、梦境、外交冲突等事件。
壹叙事文
概 说
古代史官,兼掌记事与记言,职司历史编纂;《礼记·经解》称: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属辞比事之法,就是历史编纂之学。刘师培曾称:原始要终,本末悉昭,为古春秋记事之成法。《左传》叙事之文,往往体现比事属辞之教,妙用记言记事相兼之法,以及原始要终,本末悉昭之脉络。齐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称《左传》为: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唐啖助、赵匡表彰《左传》以历史叙事解经,谓:因以求义,而经文可知。由叙事传统看来,以叙事解经,成为《左传》不同于《公羊传》《谷梁传》的特异功能。
文辞以叙事最难精工,而《左传》最擅长叙事。唐刘知几《史通·叙事》云:夫史之美者,以叙事为先。《杂说上》评价《左传》之叙事,以为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闻,古今卓绝。清方苞《左传义法举要》谓《左传》叙事之法,在古无两;《古文约选序例》称(叙事)义法最精者,莫如《左传》《史记》。清章学诚《课蒙学文法》称叙事之法:离合变化,奇正相生,其法莫备于《左传》。又云:文章以叙事为最难。文章至叙事而能事始尽,而叙事之文,莫备于《左》《史》。从诸家之品评,《左传》叙事文的价值,可见一斑。
中国叙事传统,源远流长,发始于《春秋》,大备于《左传》,成熟于《史记》,《左传》位居枢纽地位:上承《春秋》属辞比事之教,下开《史记》之历史叙事、文学叙事,流变为史传、乐府、小说、戏剧。义昭笔削、属辞比事,为其中的关键法门。其事、其文、其义,为叙事的三要素;或笔或削,取决于义,其后衍为详略、重轻、异同、忽谨、隐显、有无的书法。或类比、对比史事,乃化成先后、主次、安排、措置的布局。或连属、修饰辞文,亦派生为虚实、曲直、因革、损益的文章义法。无论笔削、属辞、比事,要皆脉注绮交于其指义。
叙事文,最可见《左传》文体的特质。本书精选叙事文十大名篇,或为长篇,或为短章,分别记述克段、公薨、假道、争战、图霸、出亡、弑君、梦境、外交冲突等事件。《左传》叙事的精工美妙,蔚为信史实录,春秋一代的历史,借此可有具体而微的呈现。《史通·叙事》提示叙事之体有四:纪才行、书事迹、因言语、假赞论,辅以属辞比事之《春秋》教,读者熟此法门,即器以求道,对于研治叙事的传统、叙事的义法、叙事的艺术,乃至于《春秋》书法、史家笔法、古文义法,多有助益。
张高评,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文学博士。曾任成功大学中文系教授、特聘教授,兼文学院院长、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学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访问教授,香港树仁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现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大禹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成功大学名誉教授。学术专攻为《春秋》《左传》《史记》、秦汉文、唐宋诗、诗话学、古文义法、叙事传统。在业内被誉为左传名家,宋诗泰斗。他提倡实用中文,致力创意研发,尽心于中国叙事传统之探究。发表论文三百余篇,主编论文集二十余种,主编《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学术期刊三种。
导读/1
壹 叙事文/ 13
概 说/ 14
一、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16
二、鲁桓公薨于齐(桓公十八年)/ 27
三、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僖公二年、五年)/ 44
四、秦晋韩之战(僖公十五年)/ 61
五、宋楚泓之战(僖公二十二年)/ 90
六、晋公子重耳出亡(僖公二十三年)/ 105
七、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 129
八、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宣公二年)/ 192
九、晋景公梦大厉(成公十年)/ 216
十、麻隧之战吕相绝秦(成公十三年)/ 225
贰 辞令文/ 237
概 说/ 238
十一、齐楚召陵之盟(僖公四年)/ 241
十二、阴饴甥对秦伯(僖公十五年)/ 252
十三、展喜犒师(僖公二十六年)/ 259
十四、王孙满对楚子问鼎(宣公三年)/ 267
十五、齐国佐说晋人(成公二年)/ 275
十六、戎子驹支对范宣子(襄公十四年)/ 283
十七、蔡声子说楚复伍举(襄公二十六年)/ 292
十八、郑子产坏晋馆垣(襄公三十一年)/ 317
叁 议论文/ 329
概 说/ 330
十九、君子论周郑交质(隐公三年)/ 333
二十、臧哀伯谏纳郜鼎(桓公二年)/ 343
二十一、楚申叔时谏县陈(宣公十一年)/ 351
二十二、君子论《春秋》五例(成公十四年)/ 371
二十三、季札观乐论国风(襄公二十九年)/ 384
二十四、子产论尹何为邑(襄公三十一年)/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