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病之名,始自《内经》
以伤寒统温病,伤寒温病本自一家。医圣仲景,寻求古训,
,《难经》扩之,谓伤寒有五,
博采众方,著有《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为万世立法。
晋唐时期,寒温之争,初露端倪。叔和首提风伤卫、寒伤营
之说,葛洪启辛凉解表、凉营透发之端;孙真人推崇《伤寒论》
,
开创方证同条,比类相附之研究方法。
宋金时期,寒温逐渐分化。韩祗和开创辛凉解表、辛凉清
解法之先河;庞安时重六经脏腑辨证,大量应用清热解毒药;
朱肱首次提出温病有恶寒表证,首创清营凉血、开窍熄风之法;
郭雍发展疫气理论,认为春季所发皆为温病,提出自感温病之说;
刘完素首创六淫皆可从火化之说,为寒凉派开山之祖;王
好古创新补充伤寒理论,提出外邪可从鼻息而入,开温邪上受
之先河,认为谵语、发斑多属心肺热盛。
元明时期,伤寒范围受到限制,寒温之争自此甚嚣。王安道
首创伤寒与温病之辨别,认为寒温施治不得相混;陶节庵治温
病,用辛凉解肌;张凤逵专论伤暑;吴又可重视瘟疫,独创戾
气学说。
清至民国,温病学派鼎盛,伤寒学派复苏,寒温融合派兴起,
实成三足鼎立之势。如叶天士创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创三焦
辨证;薛生白专论湿热病;王孟英为暑邪正名,阐明温病特点
Wrbzw.indd 5
2022.5.26 12:26:57 PM
和传变规律;戴天章广瘟疫论,寒温之争由此激烈。伤寒学派复苏,如喻嘉言振
兴伤寒学说;柯韵伯提出《伤寒论》既可治温病也可治杂病,提出阳明为成温之
薮;陆九芝宗伤寒之论,正温病之误。寒温融合派兴起,如俞根初以伤寒统温病,
著有《通俗伤寒论》;柳宝诒以六经统温病,著有《温热逢源》;王松如总论伤寒
温病,著有《温病正宗》。
伤寒学派认为,温病应统于伤寒,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内经》云:今
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云:伤寒有五
:
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
有热病,有温病。温病本自伤寒,不应另树一帜。《伤寒论》六经辨证不仅适用
于伤寒,也适用于温病。六经辨证同样能诊治一切温病,温病不应标新立异、另
创新论。《伤寒论》中的阳明病就是温病,治阳明之方就可统治温病。阳明篇中白虎、
承气诸汤均可统治温病,温病不必另创新方。
温病学派认为,温病与伤寒是外感病中截然不同的两大病类。温病不得混
称伤寒,伤寒是新感,温病有新感也有伏邪,伤寒新感是寒邪,温病新感是温
邪。温病与伤寒,病因不同,病机不同,治法应有严格的区别,概念也不容混淆。
《伤寒论》详于寒而略于温,只提出温病之名,未提出温病治法。古代伤寒多而
温病少,故《伤寒论》中没有提出温病治法。近时温病多而伤寒少,古方新病
不相能。仲景当日或有治温病的方法,但已亡佚。《伤寒论》之方统治不了全部
温病。阳明篇中白虎、承气诸方虽可治温病,但不能适应温病的全部需要。温病
派的结论是
:
温病必须跳出伤寒圈子,创立新论以羽翼伤寒。
寒温融合学派,立足于寒温一统,不赞成寒温对立。如《通俗伤寒论》对热
病之命名,颇独具特色,称风温为风温伤寒,称春温为春温伤寒……既是温又是
寒,在病名主张寒温统一。认为伤寒为外感百病之统称,但伏气多,新感少
叶氏之论温二十则……吴鞠通之《温病条辨》……立说非不精详,然皆为新感
温暑而设,非为伏气温热而言。认为叶派清化、清透诸法、治伏火温病,也有
可取,故选方用药,主张崇实黜华,讲究实效,倡言方求其验,岂判古今,药
VI
贵乎灵,何分中外。寒温融合学派,以讲究实效为原则,已为当今许多医家所继承,
且逐渐获得中医界的一致公认。
《三国演义》云: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外感热病同样经历了合
久必分、分久必合之过程,这是中医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是因为合不能
满足实践的需要,束缚了学术认识的发展。现今提出统一外感热病的理论,也是
当代中医发展的必然趋势,合是因为分不利于外感热病辨证的系统化、
规范化。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的上升,如果固守旧法,不准变革,必然对学术产
生桎梏作用。中医对外感热病辨证认识的历史,本身就是在继承与革新中前进的。
因此,构建外感热病寒温统一理论,结束历时千年之久的寒温论战,既符合学科
发展的内在规律,又贴近于临床实践,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感于此,笔者从三阴三阳理论出发,运用中医经典理论,系统地考证了外
感热病的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源流,并从中医发展史的角度对外
外感热病六经寒温统一证治纲要
Wrbzw.indd 6
2022.5.26 12:26:57 PM
感热病寒温统一的源流进行了考证,进而分析了外感热病寒温纷争的原因;对外
感热病的几种主要辨证方法进行对比,明了其各自存在的优势和缺陷及其相互之
间的关联;论证了外感热病六经寒温统一的理论依据,重新命名了外感热病的概
念;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六经寒温统一理论,确立了外感热病寒温统一论的一纲
一目、一辨一用辨证方法;并在吸取历代名医运用六经辨证诊治外感热病的基
础上,以证机结合的方式,补充和完善了外感热病六经寒温统一的证治纲要。
古人云:学海无涯,人生有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其是。本书之作,
权当抛砖引玉,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周晓
虹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
院
2021
年
9
月10
日于南京雨花东路若水
斋
上 篇
第一章 六经理论源流
3
第一节三阴三阳理论
4
一、三阴三阳起源
4
二、三阴三阳含义
6
三、三阴三阳开阖枢
8
四、三阴三阳论时间空间 10
五、三阴三阳论自然六气11
六、三阴三阳在《黄帝内经》中的应用 12
七、三阴三阳理论小结 34
第二节六经实质探讨 35
一、清代前研究概况 36
二、民国至今研究概况 41
三、六经实质探讨小结 58
第二章 卫气营血理论考论65
第一节卫气营血源流 66
一、卫气 66
Wrbzwindd 9
2022526 12:26:58 PM
外感热病六经寒温统一证治纲要
二、气75
三、营气86
四、血94
第二节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析疑 111
一、对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发生争议的流派 111
二、争议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流派的析流 116
第三节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剖析120
一、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中温病的概念121
二、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中温病的病因123
三、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中温病的传入途径及部位124
四、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中温病初犯部位的病机证治125
五、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中温病的传变规律126
六、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剖析小结 127
第三章 外感热病寒温统一考论
129
第一节外感寒温统一源流考论130
一、秦汉时期寒温合论,统称外感热病130
二、晋唐时期寒温争鸣初露端倪140
三、宋金元时期伤寒温病逐渐分化,寒温之争进一步加剧
142
四、明代温病理论开始成熟,伤寒范围受到限制,寒温之
争自此甚嚣147
X
五、清至民国,温病鼎盛,伤寒复苏,寒温融合兴起,寒
温交争激烈148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温病学一统天下,寒温
统一深度融合161
七、外感热病寒温统一考论小结171
第二节外感热病寒温纷争原因分析174
一、伤寒温病概念之争174
二、伤寒温病病因之争179
三、伤寒温病发病过程之争184
四、伤寒温病的证治争议多,方药互补争议少190
五、外感热病寒温纷争原因小结197
Wrbzwindd 10
2022526 12:26:59 PM
下 篇
目录
第四章 外感热病六经寒温统一论的构思201
第一节构建外感热病六经寒温统一论的依据 202
一、外感热病六经寒温统一是学科发展的需要202
二、外感热病六经寒温统一理论产生的必要性204
三、外感热病六经寒温统一理论构建的可能性205
四、外感热病六经寒温统一辨证体系的内涵与外延205
第二节外感热病的概念和范畴207
一、外感热病的概念207
二、外感热病病名范畴和病名命名209
第五章 外感热病的病因与发病225
第一节外感热病的病因 226
一、外感热病的外因226
二、外感热病的内因238
第二节外感热病的发病246
一、发病因素247
二、感邪途径249
三、发病规律250
第六章 外感热病六经寒温统一辨证方法257
第一节如何统一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258
XI
一、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内在联系,是统一三
个辨证理论的客观基础258
二、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可统一于六经所属脏腑
辨证259
第二节一纲:以六经所属脏腑为纲,统一辨证方法262
一、六经合脏腑辨证的理论渊源263
二、六经所属脏腑辨证的临证模式268
第三节一目:以四时为目,节气为别,参合运气,审证求因272
一、以四时为目273
二、以节气为别274
Wrbzwindd 11
2022526 12:26:59 PM
三、参合运气以变通275
四、审证求因,确定病因276
第四节一辨:以卫营气血为辨,确定病理变化281
一、六经卫营气血的生理病理281
二、六经卫营气血辨证284
第五节一用:以八纲为用,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305
一、六经辨证,首辨阴阳305
二、六经辨证,必分表里306
三、六经辨证,应分虚实308
四、六经辨证,当知寒热309
五、六经辨证以八纲为用的证治 311
第七章 外感热病六经寒温统一证治纲要317
第一节外感伤寒类热病六经提纲318
一、太阳病提纲318
二、阳明病提纲320
三、少阳病提纲323
四、太阴病提纲325
五、少阴病提纲327
六、厥阴病提纲330
第二节外感伤寒类热病六经证治纲要334
一、太阳病证334
XII
二、阳明病证340
三、少阳病证351
四、太阴病证356
五、少阴病证363
六、厥阴病证370
第三节外感温病类热病六经提纲386
一、太阳病提纲386
二、阳明病提纲387
三、少阳病提纲389
四、太阴病提纲391
五、少阴病提纲392
外感热病六经寒温统一证治纲要
Wrbzwindd 12
2022526 12:26:59 PM
六、厥阴病提纲395
第四节外感四时六气类热病六经证治纲要397
一、外感风温397
二、外感春温400
三、外感暑温402
四、外感暑湿404
五、外感湿温405
六、外感伏暑408
七、外感秋燥409
八、外感大头瘟 411
九、外感烂喉痧412
第五节外感疠气类热病六经证治纲要413
一、外感风疹413
二、外感麻疹413
三、外感温热疫416
四、外感暑热疫417
五、外感湿热疫418
六、疟疾420
参考文献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