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32 元
丛书名: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
- 作者:苗光新 ,聂运麟 著
- 出版时间:2010/9/1
- ISBN:9787500490821
-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335.14
- 页码:235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印共(马)“人民民主革命”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对印共(马)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本研究成果由导论、印共(马)的曲折发展及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印共(马)的“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及当前政策、印共(马)独具特色的地方执政、印共(马)的党际交往以及印共(马)的基本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等共六部分组成。
苗光新,1970年生,陕西省子洲县人。1993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2000年毕业于陕西省委党校,获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陕西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副主任,主要从事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国际政治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项,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项,出版专著一部,合著三部,合编教材三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省部级二等奖一项。
聂运麟,1937年生,湖北武汉人。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方面的研究报告多篇。出版学术著作(独著或主编)20余部。曾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价值
二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印共(马)的曲折发展及其对社会主义道路
的探索
第一节 建党初期的抗争与探索
(1964-1976年)
一印共(马)的产生
二印共(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三印共(马)的英勇抗争
四印共(马)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五印共(马)同纳萨尔巴里派的决裂
六印共(马)寻求国际承认的努力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的发展与探索
(1977一1989年)
一印共(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二印共(马)反对教派主义势力的斗争
三印共(马)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四印共(马)的力量发展及其在议会斗争中
的得与失
第三节 苏东剧变以来的新发展与新探索
(1990年至今)
一印共(马)面I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二印共(马)领导的群众组织及斗争
三印共(马)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
四印共(马)的力量发展及其在议会选举中的表现
第二章 印共(马)的“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及当前政策
第一节 “人民民主革命”理论的缘起、形成及发展
一“人民民主革命”理论的缘起和形成
二“人民民主革命”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人民民主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世界形势
二印度的国家性质及社会状况
三“人民民主革命”的性质、任务、手段及阶级力量
四未来“人民民主”政府的政策与纲领
五建设“群众性的革命党
六社会主义相关理论问题
第三节 印共(马)对联邦政府的态度及其替代政策
一政治方面
二经济方面
三文化教育方面
四对外关系方面
第三章 印共(马)独具特色的地方执政
第一节 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的执政
一西孟加拉邦的基本概况
二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的执政业绩
第二节 印共(马)在喀拉拉邦的执政
一喀拉拉邦的基本概况
二印共(马)在喀拉拉邦的执政业绩
第三节 印共(马)在特里普拉邦的执政
一特里普拉邦的基本概况
二印共(马)在特里普拉邦的执政业绩
第四章 印共(马)的党际交往
第一节 印共(马)与印共40多年的“风雨”关系
一互相敌对的时期(1964一1977年)
二推进联合的时期(1978年至今)
第二节 印共(马)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双边关系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双边关系
第三节 印共(马)与苏共(俄共)的关系
一印共(马)同苏共的关系
二印共(马)同俄共的关系
第四节 印共(马)与其他共产党的关系
一苏东剧变前的双边关系
二苏东剧变以来的双边关系
第五章 印共(马)的基本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第一节 印共(马)的基本经验
一印共(马)成功的基本经验
二印共(马)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教训
第二节 印共(马)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印共(马)存在的问题
二问题形成的原因
第三节 印共(马)的发展前景
一印共(马)未来发展面临的有利因素
二印共(马)未来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
附录1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党章
附录2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7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在经过一个滞胀期后,又从1979年开始再度陷入严重的危机当中,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82年。从1983年开始,由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大幅度的政策调整,加之又得益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因此它们不仅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而且还使经济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这种状况一直保持到80年代末。同一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苏东国家由于长期受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经济形势每况愈下。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在这一时期成功地进行了改革开放,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出现了值得注意的变化。美苏关系在经过一段紧张对峙后于80年代中期开始趋向缓和,整个东西方关系也进一步得到了缓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逐渐走向了正常化,相互间的联系和往来日益增多。对印共(马)的发展来说,上述国际形势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不利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当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较快增长时,苏东国家的经济状况却日益恶化,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这种情况难免使印共(马)的一些党员和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质疑;有利的方面主要表现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这无疑会使许多人感到鼓舞和振奋,与此同时,东西方关系的进一步缓和,以及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正常化为印共(马)打开对外交往的新局面从客观上创造了条件。
从70年代后期开始,印度的国内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国大党的政权遭到致命性打击,它在印度政坛的地位浮沉不定,印度进入多党轮流执政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