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个人若能说话得体,办事得当,交往有度,待人有礼.必然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做起事来也必然得心应手;一个人若说话口无遮拦,办事鲁莽,举止失常,不懂世故,则必然会引起他人反感,导致人际关系的失调,在做人做事方面就会处处碰壁。
儒家中庸之道的精髓,即“不偏不倚”、“过犹不及”的思想。说到底也是度和分寸的问题。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无不渗透着火候的掌握。说话的生疏深浅、办事的轻重缓急、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处世的高低姿态,最终都体现在度的把握上。
所以掌握为人处事的度和分寸,是获得好人缘的第一准则,也是左右逢源、获得成功的第一要务。
为人处事,要把握一个“度”,凡事“过犹不及”,拿捏好分寸,才能在举手投足间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我们需要修炼,炼就刚柔并济,在不显山不露水中心想事成,我们的处事秘诀没有捷径,只有“度之修炼”。 一百个“度”的年世真谛,一百个“度”的生存法宝。欠一分则火候不够,难以成功,过一点则画蛇添足,事倍功半。最佳的生存策略不是登峰造极,而是为人处事能够恰到好处。
人的潜意识中,往往都有追求极致、巅峰和圆满的冲动,都有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的倾向。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人格品行更完美,可我们还是会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我们会说错话,会做错事,会执著地追求,也会久久不能走出失败的阴影。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聪明,可我们还是会遭遇瓶颈,不知道如何化解矛盾,不知道如何疏散坎坷遭遇带来的郁闷。
我们羡慕那些在职场和商场游刃有余、自在自如的人,想着自己哪一天也能够像他们一样活在完美的状态里。
我们也常常感慨:为什么人生如此艰难,为什么我努力那么多,却总也这么平凡,像一粒沙一样漂泊不定,无法把握自己的人生?
第一章 适度的修炼,语不说满,事不做绝
说话办事,为人处世,最难的恐怕就是如何把握分寸。凡事都有一个标准,所谓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达不到标准自然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而逾越了限度则会过犹不及。
热情的适度
时髦的适度
独处的适度
喝酒的适度
羡慕的适度
忙碌的适度
健身的适度
清高的适度
信任的适度
上网的适度
拇指的适度
嘴痒的适度
秀嘴的适度
牢骚的适度
细节的适度
逞能的适度
玩笑的适度
贪功的适度
教育的适度
竞争的适度
第二章 气度的修炼,气度决定高度
所谓气度,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气派,一种大智大勇的智慧,一种雍容大度的魅力。它看不见,却可以明显地感受得到。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气度的人,有大格局,彰显出豪迈、仁厚、谦逊的良好品质,进发出后发制人的力量,能以从容的心态应对一切变故。
宽容的气度
善良的气度
含蓄的气度
豁达的气度
自信的气度
乐观的气度
坦荡的气度
潇洒的气度
风格的气度
慷慨的气度
礼貌的气度
泼辣的气度
施舍的气度
豪爽的气度
矜持的气度
摆谱的气度
强者的气度
真诚的气度
刚柔的气度
精明的气度
第三章 限度的修炼:事皆有度,过犹不及
人的体力、能力、忍耐性等等都有一定的限度,人的情绪、言论、自由也有一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出现。何谓过失?过失,一过就失:何谓过错?过错,一过就错!
谦虚的限度
谦让的限度
忍让的限度
自由的限度
崇拜的限度
服从的限度
炒作的限度
操劳的限度
节欲的限度
沉默的限度
吃醋的限度
嫉妒的限度
屈伸的限度
起哄的限度
随便的限度
奉承的限度
愤怒的限度
愤俗的限度
执著的限度
威望的限度
第四章 维度的修炼,角度越多,决策才能越准
维度是指一种视角,一个判断、说明、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条件和概念。每一个事物都有着独特的维度,超过了这个维度,就会在此方面发生变化。我们在这里谈的维度,是对一个事物的承受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把握好这个力度,去维护它。
承诺的维度
交友的维度
自尊的维度
冒险的维度
克制的维度
维权的维度
送礼的维度
距离的维度
激情的维度
严肃的维度
糊涂的维度
捧场的维度
守规的维度
自律的维度
批评的维度
理财的维度
投资的维度
扮靓的维度
享乐的维度
第五章 尺度的修炼:没有规矩的世界即地狱
成熟的尺度
幽默的尺度
攀比的尺度
拒绝的尺度
发泄的尺度
赞美的尺度
节俭的尺度
应酬的尺度
性感的尺度
花钱的尺度
报恩的尺度
游玩的尺度
追星的尺度
休息的尺度
认真的尺度
叛逆的尺度
洁净的尺度
忠诚的尺度
追求的尺度
怀旧的尺度
热情,有两种解释:一种与理性相对应——是对某种理想、愿望的追求。比如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生活的高度追求,对困难的乐观态度等,这都是一种积极的表达方式。另一种与冰冷相对应——是指待人接物的大方、热忱。对事业的追求少不了热情的工作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少不了热情的待人接物。热情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有价值、最具感染力的一种感情。它能让人感到温暖,帮我们克服恐惧。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热情,没有人希望自己遭遇冷落。同时,热情能转换成思想力、行动力和富有激情的创造力,人类正是有了创造与追求的热情,才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才能共享创造的成果。
比如,被誉为推销之神的原一平,有行销教父之称的法兰克·贝格,他们原本的位置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凭借超乎一般的热情,他们成功了。这就是把热情转化成为了一种不可估测的力量。然而,凡是都要把握一个“度”的均衡,热情同样也是这样的,并非多多益善,上面提到的两位大师,之所以说他们是“超乎寻常的热情”,正是因为他们能够很好把握这个所谓的“度”,他们知道在最合适的时间情况下,投入最合分量的热情。
比如现在的“的哥”们,都十分地热情,为了使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无聊,与乘客聊天便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有的“的哥”就比较精明,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找一些有趣的小段子,时常把客人逗得开怀大笑,自然客人很高兴乘坐他的车,幸运的话还能留下电话什么的,没准还能结交一个有身份的朋友呢。
但有的“的哥”就有点热情过度了,话题没完没了。有的客人比较喜欢安静,他却一直放着“欢快”得不得了的音乐。这样自然就会给对方一种无形的压力,巴不得快些到目的地,以后誓死不坐他的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