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前成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实状况,笔者主要选取了三种类型的城市社区案例,以期阐释各种类型的城市社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问题,旨在希望从城市社区角度来考察中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宏观制度变迁。
一
城市社区治理是中国
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缩影
。纵观40余年来的中国社
会经济体制转型过程,宏
观层面的国民经济格局和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都有很
大变化。特别是在近年来
城市发展和城市规模扩张
的实践过程中,大量城市
社区涌现出来,城市社区
治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
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毫无
疑问,城市社区治理问题
不仅是中国社会经济体制
演变到今天的时代产物,
也是中国社会经济体制转
型在微观层面的体现。
“城市社区治理”命题
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命题的延伸。如果说“国
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
关注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
政府的行为。重点内容是
国民经济发展、区域经济
发展的重大战略调整;那
么“城市社区治理”则是探
讨城市社区场景中的各种
社区组织协同行动,重点
内容是“一核多元”思路下
的“社区命运共同体营造”
,以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
微观基础。
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背景下,城市社区
的发展思路正在逐渐由“
管理”思维转变为“治理”
思维。简而言之,“管理”
强调“自上而下”的意见传
导和命令执行,其组织基
础是“金字塔”形的科层组
织。“治理”则强调“自上
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行
动策略结合,其组织基础
是扁平化的多元社会组织
形态。城市社区治理着眼
于汇聚各种社会经济资源
,充分调动各种社会经济
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在示
范效应和学习机制的影响
下,逐步改善城市社区环
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二
城市社区治理是一个
漫长过程,而不是一个短
期目标。正因此,笔者特
意在书名中冠以“转型”二
字。这意味着,城市社区
治理没有终点,它始终“
在路上”。回望40余年的
中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过
程,城市基层社会运行机
制经历了由“单位制”到“
社区服务”,再到“社区建
设”的转变。我们可以预
见,目前各级政府正在积
极倡导的“城市社区治理”
也不会是未来城市社区发
展的终点。
“转型”并不是某个理
论研究者的心血来潮,它
源于人们解决现实问题的
迫切愿望。40余年的中国
社会经济体制转型过程已
经证明,“问题意识”始终
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和推
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根
本力量。毋庸讳言,在国
内外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
背景下,中国社会曾经被
迫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
如农民温饱问题和返城知
青就业问题。正是在解决
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中国
政府的国家发展战略悄然
发生变化,中国人的行为
方式逐渐调整,最终成了
中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
过程。
理论的价值在于对现
实世界的解释能力。基于
目前成都城市社区治理的
现实状况,笔者主要选取
了三种类型的城市社区案
例,以期阐释各种类型的
城市社区在发展过程中面
临的重点问题。例如:笔
者在分析“中心社区”时侧
重“老旧院落”,选取的案
例是成都市锦江区锦官驿
街道点将台社区;在分析
“新兴社区”时侧重“新建
商品房小区”,选取的案
例是成都市成华区跳蹬河
街道锦绣社区;在分析“
边缘社区”时侧重“安置房
小区”,选取的案例是成
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犀和
社区。
三
案例分析或许有以偏
概全之嫌,但能够给我们
一些有益的启发。虽然笔
者的写作重点是成都城市
社区治理问题,但研究“
企图”则是整个中国的城
市社区治理问题,最终希
望从城市社区角度来考察
中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
宏观制度变迁。
与此同时,“城市社区
治理”是笔者研究计划中
的重要内容。笔者的主要
研究兴趣是“民间公共组
织”,希望以此为切入点
来探讨中国社会经济体制
转型过程。围绕“民间公
共组织”命题,笔者已经
主持完成两个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重点探讨不
同社会经济场景中的公共
领域问题。
在笔者的研究设想中
,工作场景涉及的民间公
共组织主要是各种类型的
劳动者集体组织,特别是
工会、老乡会、律师协会
等;生活场景涉及的民间
公共组织主要是各种类型
的社区组织,特别是社区
居委会、小区业委会、各
种民间社团和志愿组织等
。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
杨海涛负责本书基本框架
设计,并撰写第一、三、
四、五、六章,李建强负
责撰写第二章,由杨海涛
负责全书统校。
当然,笔者对城市社
区治理中的诸多问题无法
给予逐一解答,权作抛砖
引玉,惟愿同行者继续探
索,以实现我们共同期待
的“工作快乐和生活愉快”
!
杨海涛、李建强
2021年10月
杨海涛,经济学博士,现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1998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获“投资经济专业”和“经济法专业”双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获“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同年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胡代光教授,2005年于西南财经大学获“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1年至今任教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05年10月—2006年9月,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德国进行访问学习。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担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著作有《西部民营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组织空间假说”的解读》《转型期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路径研究》《体制转型背景下的中国民间公共组织发展——公共物品的第三种供给主体研究》等,在《改革》《社会科学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第一章 城市社区治理转型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互动的基础单元:社区
第二节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微观视角:社区治理
第二章 城市社区治理转型的现实基础
第一节 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的历史事实
第二节 成都城市社区发展的现实场景
第三章 中心社区的成都案例:锦江区锦官驿街道点将台社区
第一节 点将台社区的基本情况和现实问题
第二节 点将台社区发展的思路探索
第四章 新兴社区的成都案例:成华区跳蹬河街道锦绣社区
第一节 锦绣社区的基本情况和现实问题
第二节 锦绣社区发展的思路探索
第五章 边缘社区的成都案例:郫都区犀浦街道犀和社区
第一节 犀和社区的基本情况和现实问题
第二节 犀和社区发展的思路探索
第六章 城市社区治理的成都经验探索:营造社区命运共同体
第一节 城市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
第二节 成都城市社区治理的目标模式与行动重点
第三节 成都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方向:营造社区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