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久之乱发生于日本镰仓时代承久三年(1221),通常认为,这是以后鸟羽上皇为首的朝廷为打倒镰仓幕府而发起的战争。朝廷一方原本形势大好,但镰仓幕府迅速应战,发动大军攻向京都,终朝廷一方惨败。承久之乱后,朝廷与幕府的实力关系发生了逆转。后鸟羽上皇等三位上皇遭到流放,镰仓幕府确立了对日本全国的控制,日本的权力从此倾向于幕府,真正的武者之世拉开了大幕。承久之乱因之成为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但是,朝廷与幕府的关系果真是对立的吗?后鸟羽上皇的目标是倒幕吗?本书力图抛开先入之见,还原历史实像,在院政及镰仓幕府成立、发展的历史大脉络中对承久之乱进行定位,对当时的朝幕关系以及后鸟羽上皇、源实朝等关键历史人物做出了全新的解读。
★承久之乱是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乱,奠定了日本700年的权力关系格局。1219年,三代将军源实朝遭到暗杀,朝廷与幕府矛盾逐渐激化,后鸟羽上皇发动兵乱,被迅速应对的镰仓方击败。乱后,三位上皇被流放,幕府取得对全国的控制权,北条氏成为幕府的实际控制者。本书在院政和镰仓幕府成立、发展的大脉络中对承久之乱进行了定位。
★暗杀、复仇、同室操戈,一场跌宕起伏的权力游戏。后鸟羽上皇由于天丛云剑的丢失而不断强化自己的正统君王形象;源实朝努力推进将军亲裁,树立了强大的权威,却意外遭到侄儿公晓暗杀;面对后鸟羽的进攻,尼将军北条政子发表著名演说,稳定了动摇中的镰仓幕府御家人……本书再现了大乱中的一幕幕经典场面,尽显历史中的偶然性和宿命感。
★重新思考乱前的公武关系,构建后鸟羽、源实朝的历史实像。后鸟羽朝廷与源氏幕府是敌对关系吗?后鸟羽上皇是轻率、傲慢、不识时务之人吗?源实朝是政治上被孤立的无力将军吗?本书直面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摆脱先入之见和陈旧史观,吸收前沿研究成果,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新见。
★日本中世史研究权威、《镰仓殿的13人》首席历史顾问坂井孝一教授大家小书。精研镰仓幕府和承久之乱数十年,批判性利用《吾妻镜》《愚管抄》《承久记》等史料,尝试用现代社会现象解读历史事件,实现过去与现代的对话。日本《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知名作者伊东润、学者今谷明推荐!
前言
提起承久之乱,通常认为这是朝廷权力者后鸟羽院(上皇)以打倒幕府为目的发起的一次兵乱。诚然,以此次兵乱为节点,朝廷与幕府的实力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仅从这个意义来看,承久之乱确实是朝廷意图打倒幕府却以失败告终的历史事件。但这其中存在着一种先入判断,即认为朝廷与幕府的关系是敌对的。而且,大约百年后,企图倒幕的后醍醐天皇被流放至后鸟羽曾经的流放地隐岐岛似乎也影响了这种结论。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与展开,相关成果证明并不能仅以对立的构造来理解朝廷与幕府的关系,后鸟羽的目标在于讨伐执权北条义时,而非倒幕。日本高中的日本史教材中也采用了后鸟羽发兵追讨北条义时向全国发布追讨义时命令的表述方式,而倒幕讨幕的表述则相应减少。
并且,对后鸟羽其人也存在误解。大概很多人都认为后鸟羽轻率地与幕府对抗,反遭幕府流放孤岛,是个不识时务的傲慢无情之人。这恐怕也与前面提到的有关承久之乱的一般理解以及对朝幕关系的先入性认识有关系。但是,后鸟羽是亲自主持编撰被誉为中世和歌杰作的《新古今和歌集》的优秀歌人,而且多才多艺,长于各种艺术、学问。在对于后鸟羽的一般认识中,这些侧面往往被忽视了。
同样,对镰仓幕府的三代将军源实朝其人的认识也存在类似的误解。过去,我们一方面认为源实朝是个天才歌人,不仅创作了众多万叶调雄大风格的和歌,而且自撰家集《金槐和歌集》,另一方面也认为他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贵公子,他的艺术造诣反而导致他在粗犷的东国武士间成了政治上被孤立的无力将军,年纪轻轻便惨遭其亲侄公晓暗杀。不过,这也是先入为主的误解。姑且不论年幼之时,成年后的源实朝作为将军掌握了十足的权威与权力,积极地参与幕政。并且,后鸟羽的朝廷与源实朝的幕府间,不仅不存在对立,反而建立了十分密切的合作关系。源实朝暗杀事件不仅对幕府,对朝廷也造成了很大冲击,并且对承久之乱的爆发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书希望去除这种基于先入观的一般认识,描绘出与学术研究成果相一致的承久之乱像。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重视以下两个视角:,在院政及镰仓幕府成立、发展的大的历史脉络中对承久之乱进行定位。承久之乱是院发起的兵乱,乱后三位院被处以流刑。当时,院是朝廷政治的中心,因此有必要论及院政这一政治形态。并且,后鸟羽意图打倒的是北条义时,而北条义时本身是镰仓幕府的执权。若不对镰仓幕府的成立与发展进行探讨,便无法展开对承久之乱的论述。
第二,为了便于一般读者理解,本书尝试比照现代的社会现象对历史事件进行解读,以此勾勒这段历史的形象。当然,现代日本是自由、平等的民主法治国家,同800年前承久之乱发生时的中世日本存在根本性的不同。但是,同现代人无异的是,对于生活在800年前的人们来说,800年前的当时即是现代,当时的人们也无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而且,日本社会、日本人乃至于人类也具有不变的本质。为了理解800年前的过去,尝试过去与现代的对话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再者,有必要在进入正文之前对史料的问题作一下说明。中世存在着诸多贵族用于记述自身见闻的日记,如九条道家的《玉蕊》、藤原定家的《明月记》等。这些日记是记录事件发生当时一手情报的同时代史料(一级史料)。但关于承久之乱几乎没有这样性质的史料。比如《承久三年具注历》,本是阴阳师记录笔记的日历,但关于承久之乱爆发时以及之后的记录因忌惮幕府都被抹除了。之所以缺少日记类的史料,或许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此外,还有被认为是仁和寺僧侣记录的日记《承久三年四年日次记》。相对来说,这是可信度较高的史料,但相关的记录不多。
因此,研究承久之乱时往往依据后世出现的著作、编纂史料及军记物语。著作方面,《愚管抄》是常用的史料。该史料是摄关家出身的天台座(比叡山延历寺住持、管理天台宗的职务)慈圆在承久之乱爆发前完成的作品,在承久之乱后曾两度追加补充。该史料具有很强的同时代特性,是探究承久之乱发生前史实的优质史料,但关于承久之乱本身只有追记部分中的若干记录而已。
编纂史料方面,镰仓幕府编纂的史书《吾妻镜》为重要。关于承久之乱的记录也十分详细、丰富。但不容否认的是,《吾妻镜》是幕府基于幕府立场对所得情报进行编纂而成的史料。而且,该史料成书于13世纪末,正是执权北条氏嫡流得宗家掌握权力的时期,因此拥护、彰显北条氏的倾向很强。此外,还有仁和寺僧侣记录的《仁和寺日次记》、镰仓后期成立的编年体史书《百炼抄》、以历代天皇纪为中心的年代记《皇代历》等。这些史料基本都是以日记类记录为基础,虽然史料价值并不低,但记录大抵都非常简略。
另一方面,军记物语《承久记》是专门描写承久之乱的作品,记录为详细、丰富。现存的写本大致分为慈光寺本流布本前田家本几种。也有《承久军物语》等异本,但内容和表述方面差异非常明显。题签(贴于封皮之上,用于书写题名的纸签)上题着承久记慈光寺全的慈光寺本被认为是早的版本,其史料价值也。但是,其中没有关于宇治、濑田之战激烈战斗场面的叙述。流布本以慈光寺本为基础制成,现存庆长、元和两种古活字本以及制版本、内阁文库藏写本等。近年研究发现前田家本是摘录流布本的作品。《承久军物语》是以流布本为基础,并加入《吾妻镜》记录而创作的异本。《承久记》以古本慈光寺本为中心,部分应用了流布本的庆长古活字本。但这些作品都存在文学作品特有的虚构与润色,作为史料使用时无疑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另外,中世时期的皇位继承称践祚,与其后新天皇登上被称为高御座的玉座,向内外昭示继承皇位的即位仪式有所区别。本书统一使用践祚一词表示天皇即位。上皇即院,是院政政治的中心,因此正文部分从院政的成立开始说起。
作者简介
坂井孝一,1958年生于日本东京都,于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主攻日本史学并完成博士课程,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创价大学文学部教授。专攻日本中世史,尤以镰仓幕府、承久之乱、《曾我物语》等相关研究见长。主要著作有《〈曾我物语〉的史实与虚构》(2000)、《源实朝》(2014)、《源赖朝与镰仓》(2016)等。在研究之余,经常做客各种历史栏目,领衔负责NHK大河剧《镰仓殿的13人》的历史考证工作。
译者简介
王玉玲,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日本中世史研究,在《世界历史》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前言
序章 中世的开幕
1 院政的成立
2 武者之世的到来
3 奢华多彩的文化
章 后鸟羽的朝廷
1 源赖朝的幕府草创
2 文化的巨人
3 君临的帝王
第二章 源实朝的幕府
1 三代将军源实朝
2 镰仓的动荡
3 朝幕协调的和平
4 将军惨死
第三章 乱前的历程
1 源实朝横死的冲击
2 从妥协到敌对
3 承久大内里的修建
4 向兵乱发展
第四章 承久之乱的爆发
1 追讨北条义时
2 动摇的幕府、反击的幕府
3 进攻的镰仓方
第五章 大乱的终结
1 后的攻防
2 大乱后的京都
3 败者的命运
第六章 乱后的世界
1 新时代的政治
2 新时代的文化
终章 帝王们与承久之乱
后记
承久之乱相关简略年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