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解释与解释学、现象世界诸领域、科学方法和方法论、逻辑实证主义与双重证实原则、建构主义与科学建构思想、科学的动力和科学家的动机、科学家的兴趣与人格、间接知识及其建构特征、模态逻辑与社会科学、科学建构的程序和社会科学的标准等11个章节。所有科学都是理论的, 理论科学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对现象世界的解释 ; 科学是解释性的, 科学本身则是由科学家个人或群体建构出来的 ; 这种建构不仅需要一般的认识论基础, 需要借助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实验检验, 还需要借助外在的社会条件。科学理论一经形成, 便转化为一种解释和分析工具, 用于对其他相同或相似问题的研究和解释。因此, 科学研究需要拒乐对理论和方法论的固守和崇拜。
司汉武, 出生于1963年, 甘肃静宁人, 农学、法学双学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理论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理论教学与研究。
导论
第一章 解释与解释学
一、自然世界与自然科学
二、社会世界与社会科学
三、解释学及其类型
第二章 现象世界诸领域
一、物理世界或物质世界
二、生理世界或生物世界
三、心理世界或精神世界
四、社会世界或人类社会
五、科学世界和技术世界
第三章 科学方法和方法论
一、科学研究中的理性和非理性
二、科学革命与无政府主义
三、证伪主义与科学研究纲领
四、归纳法与科学研究的要求
第四章 逻辑实证主义与双重证实原则
一、哲学、科学与形而上学
二、意义命题的真假判断
三、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
四、语言的逻辑句法
五、现象主义和物理主义
六、科学的“双重证实原则”
第五章 建构主义与科学建构思想
一、皮亚杰和他的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中的学习
三、建构主义与科学研究方法
四、建构主义对科学研究的启示
第六章 科学的动力和科学家的动机
一、求知的需要与解释的需要
二、个人动机与社会动机
三、直接效用与间接知识
第七章 科学家的兴趣与人格
一、需要与兴趣
二、兴趣的状态与类型
三、兴趣的作用与职能
四、科学家的人格
五、做诚实的学问,做正直的人
第八章 间接知识及其建构特征
一、知识及其类型
二、直接知识的经验性
三、间接知识及其方法论前提
四、间接知识的建构属性
五、间接知识与中介性思维
第九章 模态逻辑与社会科学
一、科学知识的客观性
二、模态逻辑与盖然性
三、模态逻辑及其类型
四、模态逻辑的社会表现
五、模态逻辑与社会理论
第十章 科学建构的程序
一、概念化或概念建构
二、分类标准和分类体系建构
三、理论或概念体系建构
四、理论的实验或实证检验
第十一章 社会科学的标准
一、科学的经验性与功利性
二、科学理论的特征
三、自然事物与社会现象
四、社会科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