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充分展示了社会史研究方法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各讲专题, 如性别史、城乡关系、社会治理、信仰与仪式、法律社会史等, 本身就显示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而通常被视为传统政治史的一些老问题, 如科举制度, 本书不仅尽可能呈现其在社会史层面更丰富的内容, 如科举制下的社会关系网络、地方精英与基层社会治理、识字率等问题, 还有意识地借用“社会流动”这一社会学概念分析科举制对中国传统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 在多学科的广阔视野下重新审视这些“老”问题。
邓庆平,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教授等职。
第一讲 社会史的概念、研究旨趣与发展历程
一、何谓“社会史”
二、眼光向下与社会变迁: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史研究
三、20世纪50—80年代政治史范式下的中国社会史研究
四、“眼光向下”与“自下而上”:20世纪80—90年代的社会史研究
五、走向多元:21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新发展
第二讲 科举制度与中国传统社会的阶层流动
一、从荐举到科举:科举制的创立与士人阶层的崛起
二、中央与地方:科举、理学与士人地方主义的兴起
三、科举必由学校:明清科举制度的确立与运行
第三讲 自然灾害与中国历史发展
一、中国灾害史研究状况概述
二、自然灾害与中国历史发展
三、中国历代政府救灾经验
第四讲 身体史视野下的衣冠文化
一、身体史研究的兴起及主要方面
二、传统中国的衣冠之治
三、薙发与剪辫:头发与身体政治变迁
四、近代衣冠之治的解体
第五讲 行业神崇拜的信仰、组织与地方社会
一、20世纪上半叶行业神研究的起步
二、作为民间信仰的行业神崇拜
三、行业神崇拜与行业组织
四、区域社会视野下的行业神崇拜
第六讲 明清法律社会史的理论与实践
一、整体取向的法律社会史研究
二、区域取向的法律社会史研究
三、重新认识官箴书的史料价值
四、重建汪辉祖的法律世界
第七讲 清代宫廷社会的文化与风尚
一、清代宫廷社会的结构
二、清代的宫廷文化
第八讲 成为“问题”的民国农村
一、民国农村何以成为“问题”
二、农村救济方案的探索
第九讲 近代中国的知识女性群体
一、近代中国女性史研究的学术回顾
二、从晚清到五四:近代中国女性“浮出地表”
三、性别、战争与国族主义:近代中国女性的多元风貌
第十讲 外国人笔下的近代中国社会
一、19世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社会
二、20世纪初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