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思维模型(“九宫分析法”模型、“六顶思考帽”模型、“金字塔原理”模型)的应用对本科生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经典理论以及实验技术三部分内容进行了创新思维的研究。此外,针对经典理论部分,还选取了教材不同章节的实例,补充了教学实践中典型的思维手绘图,以期给读者参考和启发。
笔者自入职山西中医药大学以来,一直投身于一线教学岗位,主讲“分子生物学”课程。本着“热爱专业,教书育人”的职业守则,希望将更多的知识传授于学生,也希结更好的学以帮助学生。实践教学中,发现影响课堂组织效果和学生接受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理论课时数缩减,课程内容繁多,导致课堂师生互动程度低;二是学校开课专业所招考的学生中50%以上都是文科生源(指高考方向选择为文科),其在课程学挫概率大,常表现出无兴趣、不理解、不思考的状态。因此怎样在有限时间内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如衡不同学生群体对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是目前课程改革、优化教学和提升教学效果应主要解决和重视的问题。
在这样的初心和理念下,笔者从2019年开始,就一直在学创新有效的教学模式。当时思维导图开入教学视野,于是尝试将授课章节内容绘制为思维图呈现,发现这样的方法有利于知识结,在学生复比较有效。但是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知识点偏多且难,仅仅依靠传统的思维导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笔者在互联网上开始学力的相关内容,尝试将一些思维模型应用于教学当中,经两年的实践教学过程,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以思维模型介导的教学方法:“九宫分析法”模型应用于核心概念的要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与结合;“六顶思考帽”模型应用于经典理论的教学,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供新的途径;“金字塔原理”模型应用干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教学,通过逆向思考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调查研讨,大部分学生表示可以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且很愿意将其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是由于教学经验和能力的限制,自前还没有创建出更加完善的思考力模型系统,体现更细致的教学方案,这是日后的努力方向。
书中的内容围绕“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理论和实验技术部分应用思维模型展开讲解,同时增加了有关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的学分子生物学的双语学分内容,以拓宽教学内容,拓展学,提高学生的学。希望此书能够给予相关专业的教师一点参考和启发而有利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创新建设;同时,还希望此书能够带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智慧,可以帮助他们以更优的方法和更率来开展学后,还希望这本书能够被更多的从事教育行业的人看到,提出宝贵的建议,由此听到不同的声音,将创新思维教学的理一步完善。
感谢山西中医药大学给予的教台,感谢基础医学院的培养和信任,感谢生物学系课程组教师长期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感谢中南大学出版社史海燕编辑、胡炜编辑对本书语言的修正及对图片的处理,本书才得以付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分子生物学”内容丰富,在未来教学的道路上,应牢记“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及终身学力,为课程的创新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
王珏,女,1987年生,山西太原人。本科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化工专业。现为山西中医药大学讲《分子生物学》《医学生物学》课程。主持及参与2项山西省教学改革创新课题,主持1项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参与多项省、厅局级科研课题。以作者文10余篇。张刻意练度思考、优化思维,提出通过思维模型的应用来创新教学过程,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第1章绪论
1.1“分于生物学”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
1.1.1“分子生物学”课程特点
1.1.2中医药院校分子生物学教学现状
1.2思维创新研究理论和教学策略
1.2.1 思维导图
1.2.2思维模型
1.2.3设计思维与LAUNCH循环
1.2.4思维创新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1.3分子生物学创新思维教学的音y
第2章分子生物学核心概念创新思维教学
2.1“九宫分析法”思维模型简介
2.2“九宫分析法”思维模型应用
第3章分子生物学经典理论创新思维教学
3.1“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型介绍
3.2“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型应用
3.3分子生物学经典理论思维绘制图示例
3.3.1DNA
3.3.2DNA转录
3.3.3蛋白质翻译
3.3.4操纵子模型
第4章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创新思维教学
4.1“金字塔原理”思维模型介绍
4.2“金字塔原理”思维模型应用
第5章 分子生物学中医创新思维教学
5.1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和发展
5.2分子生物学中医思维图举例
5.2.1分子标记的应用及思维困
5.2.2DNA条形码技术的应用及思维图
5.2.3基因组学的应用及思维困
5.2.4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及思维图…
5.2.5重组DNA技术的应用及思维图
第6章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双语教学
6.1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意义和问题
6.2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双语教学的思维创新
6.2.1“双重对照”模型在概念双语学用
6.2.2LAUNCH循环体系在双语教学课堂的组织应用
6.3思维导图方法应用于英文文献学究
6.3.1本科生英文文献学要性和相关问题
6.3.2英文文献的选择和思维图绘制举例
后记
附录
附录1学生应用“九宫分析法”模型学概念相关资料
附录2学生应用“金字塔”模型学实验技术相关资料
附录3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章绪论
1.1分子生物学”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和医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也普及到每一个相关专业,其不仅仅是生物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医学专业而言,也是重要的基础课程。然而分子生物学内容庞杂,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情绪,因此怎样通过创新思维来讲好分子生物学课程,是我们研究的。
1.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分子生物学”课程特点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上揭示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是生命科学中发展快、前沿的学科。“分子生物学”课程属于普通高等学校生物科学各专业必修课,是生物科学核心课程之一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分子生物学类相关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从早的作为生物类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门专业课,到现在成为医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其重要性与日俱增。“分子生物学”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知识点多,逻辑性强
“分子生物学”课程知识点多,目前高校学生获得这些知识的渠道变多,对于大量记忆性和检索性的低阶思维要求逐渐降低,转而开始重视对知识和信息的运用、重组以及创造,即高阶思维能力,这也体现了“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教师传统的课堂讲授也面临改革的挑战,学生教育的方向应更重视逻辑性、综合性及创造性的培养。
2.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相辅相成
《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等编著)一书中有两章的内容是关于分子生物学研究法,涉及比较全面的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技术,该部分内容对于缺少实践经验的学生而言有些抽象和晦涩,这也是分子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除了在教学时注意配套相关经典实验课程,教师在对该部分内行理论教学时,也应行多元化教学设计,将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3.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
“分子生物学”课程一般设置在本科生第4学期或第5学期讲授,在专业的学
构方面,这门课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需要先完成“生物化学”“医学生物学”“微生物学”等课程的学“基因工程”“遗传学”又是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同时还涉及“发育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相关的理论等。因此“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对于本科生奠定相关学科基础,掌握相应的系统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4.应用广泛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鉴定、新药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因克隆、蛋化、基因编辑、转基因等技术在农业、食品业、医学等相关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对遗传性疾病的研究、病原体的检测、的病因学和诊断、对农作物和食品的改良等。除此之外,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也日益被人们重视,中医所讲的方症、药症、针灸技术均有分子生物学的原理体现,对中药材的鉴定和开发以及药理研究,也都离不开分子生物学技术。因此,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仅是生物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对专业认知和探索的必须,同时也是医药行业人员应重视的知识领域。
1.1.2中医药院校分子生物学教学现状
“分子生物学”是中医药大学为生物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同时也是为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设立的基础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遇到以问题:①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理论课时数缩减,课程内容繁多,导致课堂师生互动不足,而怎样在有限时间内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目前课程改革应主要解决的问题;②除生物制药专业以外,学校开课专业所招考的学生中绝大部分是文科生源(指高考方向选择为文科),其在课程学挫概率大,常表现出无兴趣、不理解、不思考的状态。因此,如衡不同学生群体对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是教师优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应该重视的问题。据此,本书中提出将思维导图模型应用于“分子生物学”教学的课前、课中及课后3个环节,师生交流互动,帮助学生构建思考力闭环(这里指对教学信行接收、处理及反馈的思维加强过程),可实现提升课堂组织效率,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