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德国古典哲学中关于自由法权和伦理的研究)
定 价:69 元
- 作者:[美]艾伦·W.伍德著,李仙飞译
- 出版时间:2022/2/1
- ISBN:9787010233451
-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B516.3
- 页码:361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16开
本书呈现的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德国哲学中最首要的主题和最令人着迷的思想家:康德、赫尔德、费希特、黑格尔、马克思。作者把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中的思想家看作自由思想的共同承载者,但并不否认他们之间存在的分歧。作者倾向于强调连续性和一致性,认为如果要有一个真正的人类未来,历史必须恢复本书中所论述的思想家们共同为之设想的“道路”,因而不能忽视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为我们提供的洞见:“将有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本书的章节,尽管探索了不同的思想家和有关论题,但应被视为一个为该命题辩护的集合体。
本书中的各章多半是在
2005年至2012年间,为各
种各样的场合而完成的。完
成这一著述主要有两个方面
的缘由。首先,它的主题跨
越了18世纪末和19世纪德
国哲学史上最令我感兴趣的
时期和那个时期最令我感到
着迷的思想家们:康德、赫
尔德、费希特、黑格尔、马
克思。其次,主题是自由—
—这是那个时期,远远超过
任何一种,德国哲学的最首
要的主题。尽管这些章节或
多或少是按时间顺序呈现的
,但在其中并非试图追溯自
由主题或任何其他主题随时
间而发生的任何体系式发展
。然而,在关注历史的讨论
中,却产生了一种聚焦自由
主题的哲学观点。这种哲学
观点将众多思想家的观点汇
聚一处,成为一体。所以,
介绍这些章节的最好方法就
是对其进行详尽的阐述。我
很少以争论的方式这样做。
希望各个章节能使这一哲学
观点得到更多的澄清和辩护
。本着这一导言的精神,在
结语中介绍了一些它的用途
。
把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中
的思想家看作某种基本观点
的共同承载者,但并不否认
他们之间存在的分歧。事实
上,我试图展示费希特关于
绝对自由的概念如何与康德
的概念有着微妙的不同,以
及费希特如何将主体间性的
主题推向一个新的、创造性
的方向。还试图说明康德和
赫尔德在正确理解人性、文
化差异和历史的方式上有何
不同,以及黑格尔的可归责
理论与康德的有何不同,并
如何对后者进行了深化。当
然,要强调的是,马克思处
理法权相关主题的方式,与
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的早期思
想家处理这些主题的方式,
有着根本的不同。
同时,在对待我感兴趣
的这一时期的德国哲学家时
,总是倾向于强调连续性和
一致性,而不是争论和分歧
。如果我们以一种非此即彼
的方式看待他们之间的关系
,并将此视为根本问题,比
如,我们究竟是应该选择黑
格尔还是倚重于康德,抑或
是应该保卫康德而反对黑格
尔,或者甚至是拥护马克思
而反对整个德国唯心主义传
统,试图证明他已经使整个
德国古典哲学传统变得过时
(一种教条主义的宗派主义
态度,现在不像过去那么流
行了),那么我们就是短视
的和错误的。相反,我认为
,尽管这一传统内部存在各
式各样的理论纷争,但当涉
及自由、法权、伦理、人性
、社会和历史等主题时,它
有着某种内在统一且至关重
要的东西,使得德国古典哲
学传统有别于现代哲学的其
他思想流派。
我也决不会声称从这些
思想家那里推导而得的观点
——特别是关于当今道德和
政治问题的结论——已然直
接存在于所有这些思想家的
理论之中。尽管如此,我确
实认为,仔细研究这一传统
,并将其洞见应用于当今的
道德和政治现实,可以证明
这种聚焦自由主题的哲学观
点是正确的。即使是最伟大
的哲学家,也常常不愿从自
己的见解中得出结论,尤其
是当这些结论在他们看来过
于激进或过于背离他们所看
到的周遭的风俗习惯和思维
方式时。洞见的真正含义,
或其对社会现实的正确和一
致的应用,往往需要岁月的
沉淀才能变得更为澄澈透明
。合规律性的思考常常遭到
抵制,即使是最令人憎恶的
社会看法和做法,即使是那
些清晰的思想已经揭示了这
些看法和做法是如此地站不
住脚,对它们的粉饰和辩护
也会持续好几代人。这就是
我对这些历史哲学家(可能
不同于我想从他们那里得出
的道德和政治结论)的各种
方式的阐释。
在这些章节中,我的第
一个职责就是用他们自己的
术语准确地解释这些哲学家
,主要论及他们自己时代的
问题。这就是在这篇导言中
主要阐述了以下论题的核心
观点及其在当代道德和政治
中的应用的缘由,并且在结
语中(更为尖锐地)强调了
这些核心观点。它们主要是
如下四个关于自由的论题:
一、自由与理性主体
自由是理性地管理自我
的能力,是作为一个理性i
体成为自我身份的终极基础
的能力
费希特论及绝对自由,
他认为自由是他整个哲学体
系的基础。“绝对自由”是第
七章的重点,它包括某种具
身化的主体,作为一种与其
他主体的本质相关联的实体
,处于物质和社会的世界之
中。绝对自由本质上也是建
立在时间之上的——这样的
自由意味着拥有某种开放的
未来,由实质性选择权组成
,人们可以在其间理性地作
出选择。解决每个人的绝对
自由所带来的问题,使自己
成为一位与绝对自由相称的
主体,这是人类的天职。对
费希特来说,实现这一使命
同样是每个人的任务,认识
到这是我们的使命是现代的
成就。事实上,费希特认为
这是人类生活在世界上的一
个全新的方式。正如他在一
次演讲中所说:
随着这一哲学的发现,
人类物种历史上一个全新的
时代已然开始,或者,如果
人们愿意的话,一个全新的
、不同的人类物种已然出现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地球
上所有先前的物种及其活动
的形式都只是作为某种准备
阶段,如果它们有任何价值
的话。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
召唤我们每个人的哲学,只
要我们有这样做的愿望,就
都可以为这一全新的事业添
砖加瓦(GA II 3:335)。
康
艾伦·W.伍德(Allen W.Wood),耶鲁大学博士,斯坦福大学荣休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曾任教于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并曾受聘于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和牛津大学。系剑桥版《康德全集》的编辑和其中多卷英文版的译者。代表作包括:《康德的道德宗教》(1970)、《康德的理性神学》(1978,2014年中文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卡尔·马克思》(1981,2004)、《黑格尔的伦理思想》(1990)、《康德的伦理学》(2008)、《每个人的自由发展》(2014)、《费希特的伦理思想》(2016)等。
缩略语表
导言
一、自由与理性主体
二、自由与共同体
三、正当自由
四、自由与强制
第一章 道德价值、功绩和出于义务而行动
第一节 现代伦理学与古代伦理学:作为一种独特价值类型的道德观
第二节 道德价值和道德观的其他概念
第三节 道德价值与功绩的差异
第四节 与敬重相异的道德赞扬
第五节 “出于义务”:康德的题中应有之义与言外之意
第六节 康德学派在这里通常是怎么出错的
第七节 出于义务而行动的责任
第八节 德性关注的价值结构
第九节 道德价值、善良意志和普遍法则
第十节 无辜、堕落和德性在人类生活中的位置
第二章 康德论实践理性
第一节 理性和理由
第二节 理由与理性的辩护
第三节 实践理性作为客观价值的自我约束
第四节 基础性原则和中介原则
第五节 工具理性
第六节 审慎理性
第七节 道德理性
第八节 实践善
第九节 实践理性的“美德”理论
第十节 理性的辩护
第十一节 相互承认和共同体
第三章 独立于伦理的法权
第一节 道德、法权和伦理
第二节 仅基于外在自由的法权
第三节 目的和行动的理性结构
第四节 法权与普遍法则
第五节 基于人性的法权
第六节 作为外在约束和作为义务的法权
第七节 康德式法权比自由意志主义者更易成为社会主义者
第四章 道德政治家
第一节 康德时代和我们时代的政治
第二节 康德与政治现实主义
第三节 法权与伦理学
第四节 政治上的不当行为
第五节 不公正的统治者能被正当地强制吗?
第六节 公开性原则
第七节 异议和“反例”
第八节 实例
第九节 正当的自由和有益的后果
第十节 康德论说谎——以及政治谎言
第十一节 法权及其政治实践
第十二节 道德家对务实的政治家的言说
第五章 赫尔德和康德论历史:他们的启蒙信仰
第一节 赫尔德与启蒙运动
第二节 赫尔德的历史宣言
第三节 理解每种文化的内部视角
第四节 当今时代的失败
第五节 赫尔德与“文化相对主义”
第六节 赫尔德与康德之争
第七节 作为一种理性信仰的历史进步
第六章 把后果论抛于脑后
第一节 “后果论”与“义务论”
第二节 何谓后果论?
第三节 何谓义务论?
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对二者的融合
第五节 义务论与行动的目的
第六节 后果论与人类繁荣
第七节 目的与手段
第八节 无所不包的善行
第九节 始终基于义务论的后果论
第十节 “享乐主义的阴影”
第十一节 后果论者可以为其自身着想而重视行动吗?
第十二节 后果论者和义务论者对何谓应当必须持有异议吗?
第七章 费希特的绝对自由
第一节 费希特的哲学转换
第二节 什么是绝对自由?
第三节 “自我”的“本性”或“原初存在”
第四节 作为意志的“自我”
第五节 确信我们是自由的
第六节 作为道德承诺的自由
第七节 作为理论理性前提的自由
第八节 自由意志之传统性难题
第八章 费希特主体间性之“自我”
第一节 我们的笛卡儿习性
第二节 “笛卡儿的错漏”
第三节 主体间性的先验路径
第四节 另一些“自我”作为“自我”之个体性的条件
第五节 召唤
第六节 “没有你,就没有我”
第九章 黑格尔承认辩证法中的费希特式主题
第一节 费希特和黑格尔的先验哲学
第二节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自我意识
第三节 欲望
第四节 主体间性
第五节 服从与合作
第六节 自我承认和相互承认
第七节 斗争与统治
第八节 自由与相互性
第十章 黑格尔论行动的责任和后果
第一节 黑格尔论道德
第二节 康德和黑格尔的可归责性
第三节 责任、目的和意图
第四节 意图和动机
第五节 客观性法权和疏忽
第六节 “双重效应”
第七节 “道德运气”
第八节 承担责任
第十一章 马克思论平等
第一节 当今的不平等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论平等的意义
第三节 作为一种政治概念的平等
第四节 所有平等标准中的缺憾
第五节 平等法权与政治国家
第六节 阶级社会
第七节 马克思和施蒂纳
第八节 与马克思达成共识
第十二章 强制、操纵、剥削
第一节 道德化和非道德化的概念
第二节 强制
第三节 什么是可接受的替代方案?
第四节 强制、失当行为和责任
第五节 操纵
第六节 广告——无操纵者的操纵
第七节 作为独立于他人意志的自由
第八节 剥削
第九节 关联
结语
一、所有人都应该拥有支配自己生活的外在自由
二、仅为了所有人的自由才必须限制他人的外在自由
三、当未来仍有疑问时的希望
参考文献
术语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