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行为与教育引导的实证研究 朱琳互联网络道德规范
定 价:56.8 元
- 作者:朱琳著
- 出版时间:2022/1/1
- ISBN:9787567651296
- 出 版 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645.5
- 页码:208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大学生网络行为与教育引导的实证研究 朱琳互联网络道德规范》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在对大学生的网络沟通交往行为、网络论坛行为、网络游戏行为、网络信息浏览行为、网络购物行为、手机上网行为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主要特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总体上呈现出发展方向因时而变、遵规意识不断强化、手机上网日渐盛行、网络沟通日益增多、个性特征愈加凸显、行为失范持续存在的发展趋势。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其教育引导已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教育引导的过程应坚持虚实结合、主体间性、主动传播、榜样激励等基本原则。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引导的路径主要有引导大学生遵规意识的自我强化、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作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改善大学生的网络生存环境以及运用大学生网络行为评价体系等。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化的社会生存已成为现代人不可逾越的生存状态。大学生在其人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深入接触网络,作为我国网民的重要群体,他们不断创造着属于年轻一代的网络文化。网络时代的优势随着大学生用网的深入和网络地位的稳固而不断凸显,网络以其不断延伸和扩展的活动时空满足着大学生群体不同类型的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可以无限制地使用网络。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开展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即网络行为,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又是一种认识活动。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在本质上仍是社会行为,与大学生的现实道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笔者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现状、主要特点、基本趋势,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引导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当前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主流是好的,朝着健康、自制、遵循规范的方向发展,同时网络对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等方面产生的深刻影响客观存在。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在对网络沟通交往行为、网络论坛行为、网络游戏行为、网络信息浏览行为、网络购物行为、手机上网行为等典型的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现状分析,并以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等为分组变量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归纳出大学生网络行为具有共性与个性并存、理性与任性交织、认知与行为偏离、趋同与差异兼容的主要特点,以及发展方向因时而变、遵规意识不断强化、手机上网日渐盛行、网络沟通日益增多、个性特征愈加凸显、行为失范持续存在的发展趋势。
一些大学生在网络空间行为失范的现象不容忽视。同时,一些大学生对网络行为失范缺乏最基本的理性认知和价值判断,导致他们在网络的“沼泽地”中越陷越深。从现实来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主要表现为传播非主流意识形态、扩散网络不良资讯、浏览网络黄色信息、沉迷网络游戏、实施网络暴力、滥用网络语言、侵犯网络知识产权、参与网络犯罪等八个方面。导致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主要因素有:对“虚拟网络”的误解、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过度崇拜、网络价值取向的多元发展、心理压力的主动应对等内在因素,以及网络环境监管不到位和制度建设滞后、不良社会舆论导向的误导、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大学阶段家庭教育的缺位、大学阶段家庭教育的缺位等外在因素。
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其教育引导已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但从目前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和行为引导、家庭开展网络道德教育以及社会调控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现状来看,此项教育工程在教育载体的创新性、教育实践的互动性、家庭教育的参与度以及社会教育的配合度等方面均有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学校是对大学生集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对大学生网络行为习惯和网络道德素质的养成负有重大责任。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适应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通过教育引导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预防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发生,让他们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网民群体,发挥他们的道德榜样示范作用,引领网络社会的道德风尚。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引导是基于网络虚拟空间而存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教育引导的过程应坚持虚实结合、主体间性、主动传播、榜样激励等基本原则;其教育引导的路径主要有引导大学生遵规意识的自我强化、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作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改善大学生的网络生存环境以及运用大学生网络行为评价体系等。
朱琳,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长期从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针对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的行为表现、行为失范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主持厅级、省级项目各2项。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等。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基本问题的界说与考察
一、网络行为与网络行为失范的概念界说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影响的辩证考察
三、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的行为与道德
四、大学生网络行为与教育引导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第二章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现状分析、主要特点与基本趋势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现状分析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主要特点与基本趋势
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主要表现与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主要表现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成因分析
第四章 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引导的现状考察
一、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引导的现状考察
二、家庭开展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引导的现状考察
三、社会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的现状考察
四、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引导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分析
第五章 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引导的主要目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引导的主要目的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引导的基本原则
三、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引导的路径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